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用這樣的回應方式 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會聊天的人

聊天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感覺:不同的人在回應別人的時候,給人的感受是有很大差別的。有的人會讓講話者感覺很舒服,從而激發繼續聊下去的熱情;但也有的會讓講話者感覺很彆扭,從而失去了繼續聊下去的興致。

為什麼會有這樣差別?今天,實用菌就和大家探討一下聊天的時候,關於如何回應的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先瞭解一下,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更容易讓人有表達的欲望。簡單的說有兩點:

有興趣

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當我們對某件事情或某個話題感興趣時,就會很投入,而且注意力也會變的很專注。我們在心理上會希望圍繞着這個話題進行深入和細緻的探討,而不被打擾。

相反,如果我們感興趣的話題被過早的岔開,轉向別的話題,就會感到失望。比如你對剛看過的一本書很感興趣,當你和別人聊這本書的時候,對方如果回應說,我最近也看了另外一本書,特別好,是怎樣怎樣的。

面對這樣的回應,我們通常是沒有繼續談下去的欲望的,因為你的興趣被忽視了。兩個人表面上是在談同一個話題,但實際上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

有安全感

當需要面對很多人做一個演講,或者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時,我們都會感到緊張和不安。當一個內向的人面對一個陌生人的時候,有時也會緊張的說不出話來。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在某些情境下或者氛圍下,我們沒有安全感。

所謂緊張,就是身體在提醒我們保持警覺,以應對不安全的環境下那些未知的危險

相反,當我們感覺到安全的時候,內心就會從防禦的狀態轉向探索和開發的狀態,表現在聊天這樣的情境下,就是願意表達自我。

所以,一個人願不願意聊天,除了ta對話題是否感興趣外,還和聊天的氛圍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對方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或者在交流的時候能夠傳遞一種被信任的感覺,讓我們在感受的層面上有安全感,就會激發出我們表達的強烈意願。

如果我們瞭解了以上這些,就會明白為什麼有的人雖然也很願意和別人聊天,但總是成為「聊天終結者」了。

他們在回應對方的時候,很可能犯了以下兩種錯誤。

改變聊天的話題走向,從對方感興趣的話題轉向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有一句話說:無回應之處便是絕境。所謂無回應,既包括我們常見的話語上的不回應,比如沉默,或者用「嗯」「哦」等終結式的反應,也包括轉換話題,從對方感興趣的話題轉換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這樣的方式。

這樣的回應方式,表面上是在積極的回應對方,實際上是在忽略對方,讓對方失去聊天的熱情。

評價式回應

我們剛才討論了安全感這個問題,有時候,不當的回應方式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讓對方感覺到一些不安全。

其中最典型也最隱蔽的,就是評價式回應。

評價式回應包括對別人的情緒、意願、能力、性格、角色進行不由分說的主觀判定,比如「你太敏感了」「就這點事,你有點小題大做了」等等

如果我們留意一下周圍的人常用的回應方式的話,就會發現有的人雖然很積極的在傾聽和回應你,但是回應的方式以評價為主。

有時候我們在意識上很難發現這一點,但是我們的感覺會捕捉到這些信息。於是有時候我們發現這樣一種狀況:和一個人說着說着就不想說了,失去了聊天的興致,但是又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就是我們的感覺捕捉到了對方傳遞的過多的評價信息,而面對被評價的時候,我們會很容易感到壓迫感和沒有安全感的,於是我們的感覺就「替」我們做主,切斷了繼續聊下去的動力

那麼,什麼樣的回應方式,會激發對方談下去的意願和興趣呢?

那些讓我們在談話中感覺很舒服的人,往往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能營造一種安全、沒有壓迫感的聊天氛圍。那麼他們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

簡單來說,他們遵循了這樣的原則:關注事情,瞭解發生了什麼,放下對他人的評判,回應對方的感受。

聊天就是一種溝通,而溝通的目的主要在於兩點:一是傳遞信息,二是交流情感。

多用「發生了什麼?」「然後呢?」這樣的回應方式,就可以鼓勵對方去描述發生的事情,並在一些對方感興趣的細節上做一些深入的交流。而通過使用「好幸福」「真為你感到高興」「你是不是感覺很難受」等表達方式,來回應對方的感受,會讓對方有一種內心被看見,被理解的認同感。

這樣的一種回應,既有表層信息的交流,又有深層情感上的連結,更容易贏得對方的認可和好感,從而激發繼續聊下去的興趣。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360do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808/974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