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砍煤產能 失業大軍何處去

作者:

中央突然下令停止全國過百間煤電廠規劃,部分廠房已規劃十年以上並在興建階段,叫地方政府苦不堪言,但這是中國經濟發展轉型不得不經歷的陣痛。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過往各地政府都跟隨中央指示不懈地沖產能沖GDP,但沒料到指示過時,供過於求導致產能過剩,卻遲遲才有人踩煞車掣,最終拖到壯士斷臂的下場。

中國終止興建過百煤電廠,治霾和減排只是副作用,真正對付是棘手的產能過剩問題。

中國的領導人難道最近見超級霧霾籠罩神州,才當頭棒喝下達如此急切的行政命令嗎?非也,從官媒以至地方政府的公告,皆反映中央極力避免把霧霾元兇牽到工業頭上,遠有文章把罪魁說成餐飲油煙,近有山西臨汾二氧化硫超標引發酸霧,政府歸咎民眾燒煤取暖,不提當地的重工業整治。再數遠一點,在巴黎氣候大會上,中美兩個碳排大國雖然凜然說要為阻止全球暖化出一分力,但同樣不肯接受約束,自行制定於2025年方達到減排目標,維持增長。中國終止興建過百煤電廠,治霾和減排只是副作用,真正對付是棘手的產能過剩問題。

計劃經濟底下,市場缺乏調節人力供求的能力, 大陸職場架構單一,也沒有渠道幫助民工轉型。民工是社會中最大的遊牧群,本來見國家重工業蓬勃,各地的鋼廠煤廠就是他們的草場,打拚了十幾年,現年最少已三十多歲。他們不太掌握國家的經濟前景,只在乎每月發薪是否準時,當一個行政命令下達,數以千計的廠房倒閉,他們就成為政府眼中的不穩定因素。去年,總理李克強宣佈中央政府為失業嚴重的地區撥出153億美元救助,還提及未來其他行業的就業增長將要吸收煤炭和鋼鐵行業的職位減少。問題之大,中央一早心知肚明,不能夠無了期養着多餘的工廠,但也要顧及勞動市場的吸納能力。今次的停建令具有指標作用,催逼勞力儘快由重工業轉移到服務與零售業,與美國的現況相映成趣。

特朗普揚言要把就業職位帶回美國,他未上任,只消發幾條twitter就逼到各大車廠中止在墨西哥等地設廠,輕鬆地解決美國藍領就業率不足的問題。如今中國的藍領卻沒有這麼幸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歐美加大對中國鋼材反傾銷,預料禁建令下一步將會對付鋼廠。數據顯示 大陸的鋼鐵產能占煤消耗一半,這次禁令涉及的煤產能則達到120兆瓦,未來五年粗鋼產能將會裁減一億噸以上,冷冰冰的數字背後卻是一道道由民工築成的血肉長城。中國轉至內需型經濟到底能夠吸納到多少工人?淘汰者的社福保障又是否妥善?工業大省的地方政府面對財政壓力會否狗急跳牆?溫飽對 大陸民眾才是逼切問題,工人都是政策失誤的犧牲品。

依現時經濟戰略,中國不支持貿易保護,也無號召力把工廠職位帶回中國,藍領的出路是前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興土木,亦算紓緩了 大陸勞動力過剩的問題。相反,慫恿無數工人涌至服務業,倒像死路一條。說到底,產業多元,勞工才有機遇。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121/870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