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內幕:中共軍人三度抗命 驚世國寶才免被炸

當地人提醒他,這個地方炸不得,鬧鬼。這山位於湖北省隨州市的郊外,一到夜晚就恐怖異常,據說半夜偶爾會有「咚咚」聲。當地人說是位楚國的將軍敲鼓:春秋戰國時期,這位將軍親自上到山頭為戰士擂鼓助威,卻被隨國的士兵一刀斷頭。將軍的頭雖沒了,可雙手還在那擂鼓。

1977年9月,擂鼓墩(位於湖北隨州)突然來了一群人,說要開山。

石頭山岩層硬,為何選它開炮鑿石?

原來,是軍人秘密建軍工修理廠,這座山就被原武漢軍區空軍後勤部雷達修理所徵用了。

工程負責人叫王家貴,他也是後來引發震驚世界發現的關鍵人物。

這山位於湖北省隨州市的郊外,一到夜晚就恐怖異常,據說半夜偶爾會有「咚咚」聲。

當地人說是位楚國的將軍敲鼓:春秋戰國時期,這位將軍親自上到山頭為戰士擂鼓助威,卻被隨國的士兵一刀斷頭。將軍的頭雖沒了,可雙手還在那擂鼓。

人們為了紀念他,命當地名為「擂鼓墩」。

王家貴十幾歲成為軍人,原武漢軍區空軍後勤部雷達修理所副所長。在開山時,一面是軍命工期的壓力,一面是離奇地質現象,王家貴一時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當地人提醒他,這個地方炸不得,鬧鬼。

王家貴怎會聽信傳聞?工期在前,軍令如山,必須晝夜不停趕工,才能爭取來年6月完成任務。

可突然一件怪事發生……

施工時,幾乎全是岩石的山體間竟然出現了一大片軟土,違背了山體高低起伏的規律。不僅齊刷刷少了一大塊,還產生等量軟土自動填補成山體的自然形狀。

王家貴猜測,此地曾被人開挖過,泥土是回填的。

可為何要填回原樣,難道是古墓?

擂鼓墩是不是藏着秘密?鬧鬼傳說是為了保護古墓?

土只是證據之一。還有其它證據嗎?

1977年10月底,王家貴聽說社員挖到30多塊舊銅器,已腐爛成黑色。社員拿到隨縣城關廢品收購站賣了,買了幾包黃金龍、大公雞香煙給挖土的幾個人抽。——可這也許是陪葬的銅器。

王家貴狠狠批評了他們,並要求他們去追回來。當時部隊沒有汽車,他急忙找司務長借了一輛自行車親自趕到收購站,很遺憾去晚了一步,這幾塊舊銅器已經被拉走了。

王家貴暫停了工程,去文化館找人。

幹部勘察後稱不見墳包、墓碑、墓門之類,當即就答覆說不是古墓。王家貴白興奮一場,又繼續開炮施工。

一個月後,新情況再次讓王家貴感覺不安——除了上次出現的軟土,又出現一種黃褐、黑褐色的雜土。

王家貴覺得這種土像是古代墓穴挖掘中常發現的五花土

古代造陵時,地下的土壤被挖出來後,日曬,有機物進入,變質,再度回填會出現混雜的色。

他去找資料對比,發現這種土和資料里的如出一轍。

1977年農曆臘月廿三日,王家貴二度請文化館專家。

這一次,專家認為這下面頂多是假墓。相傳楚國的將軍在附近建了32座疑冢(為迷惑人而虛設的墳墓),這可能是其中一個。

建假墓是古人防盜墓手段的一種。

可王家貴仍然堅定地說:「我是軍人,如果真是古墓,壞在我手上,我就是罪人。」

一面是必須完成的軍事工程,一面擔心破壞了墓。王家貴折中,要求打眼深度不得超過60公分,嚴格控制炸藥藥量。

可不久後,等待修理的車停滿了山頭,軍區的領導狠批他延誤工期,家人也開始勸他還是聽命行事為好。

王家貴在思慮中度過不眠之夜,還是決心不能遺憾千古,哪怕部隊讓他復業轉業。

1978年2月21日,土層深處竟挖出了六塊原始的石灰石石板。

5天後,縣文教局局長派縣文化館一位專門在省里受過考古培訓的副館長王世振,文化館第三次現場勘察——是古墓

一次次的堅持沒有白費,王家貴終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3月19日,譚維四專家來到現場,他是省考古隊隊長,曾發掘越王勾踐劍。

譚維四

他認定這座墓規模之大,形狀之特殊,在湖北省境內是首現。

專家被驚出一身冷汗:這座藏有「半壁鄂博館」的古墓差點將不復存在——部隊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僅差八十厘米,只要再放一炮,驚世國寶就灰飛煙滅。

專家說,這個墓其實早在兩千年前就被盜過,因為墓的中部有一個直徑一米的洞。

但是,考古是為了研究,仍有發掘價值。

挖墓初始,只見一片狼藉的地下積水坑,令人失望。

可就在水抽乾後,出現了一排排相當大的「酒壺」……

誰能想到,這其實就是後來震驚中外的曾侯乙編鐘。

這是當之無愧的國寶,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最大的有203公斤,仍按當年的層次安然無恙地懸掛,聲音依然清脆悅耳。

出土的編鐘改寫了中國的音樂史。它們證明了七聲音階並非西方創始,早在2000多年中國人就已經精通音律了。

它是科學技術史上一項最早而又複雜的系統工程,具有完備的技術體系和豐富的工程技術語言。

經研究,該墓主為曾國國君乙。曾國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鎮守南方的重要邦國。

墓中的隨葬反映出先秦社會嚴格的禮樂制度在後期已經出現裂縫、人們對天地、神明和祖先的敬畏,也展現出了先秦時期中國在藝術、技術、天文等方面的極高成就。

墓中的陪葬。

作為軍人,在這一重大考古發現及發掘工作中,王家貴功不可沒。他卻說:「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工作,終生難忘,也感到莫大的欣慰,可以說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貢獻。」

1979年元月,經武漢軍區空軍政治部批准,對王家貴發掘曾侯乙墓作出的貢獻記三等功一次。

從發現怪象到三顧文化館,面對專家否認、領導批評、家人勸阻,他選擇相信自己的洞察力,並做好承擔一無所有後果的準備。

頂着軍命工期的壓力,他三次赴縣文化局請求考證。一次次被官方否定,卻又一次次申請。

只要你不言弱,憑什麼要錯過?

如果不是王家貴堅持不懈、認真謹慎的查找資料對比,不知道震驚世界的物質遺產編鐘的出現還要多久,中國音樂史的發展又要退後多久。

任何事,哪怕再堅持一點點,意義也許就會完全不同。

參考文獻:

[1]譚維四.曾侯乙墓發掘記[J].大自然探索,2004,04:66-73.

[2]王家貴.難忘的歲月——曾侯乙墓發現記[J].湖北文史,2014,01:128-139.

[3]紀錄片《真假古墓:驚世國寶問世傳奇》.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網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216/851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