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年內只允許你看一部電影,你會選擇什麼?
要小妹回答的話,小妹會眼睛不眨地選擇下面這部↓↓↓↓,還必須是IMAX版的!!!
《神奇動物在哪裏》上映前,爛番茄期待值一直保持在100%,上映首個周末就狂攬7500萬美刀票房,美國豆瓣IMDB評分高達8分。
前幾天,《神奇動物》也在北京進行了媒體試映會,據說放映結束出字幕的一瞬間大家都在鼓掌,感受一下!
放心不下的小妹,還私信了前去觀影的同事電影好不好看,她只回了三個字——「超好看」。
除去秒殺絕大多數3D電影的酷炫特效,電影裏還有各種萌到沒朋友的「神奇動物」們:
簡直光看就叫人渾身酥軟、欲罷不能了╰(*°▽°*)╯
不過為了讓大家保留更多的好奇心,小妹就不劇透太多了~最後出於私心再丟個預告片,就讓我們言歸正傳,開扒今天的正題吧!
毋庸置疑,《神奇動物在那裏》能引來這麼大的期待,背後最大的功臣就是本片的原著作者+編劇,《哈利·波特》系列作者,也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J.K.羅琳。
自從1997年出版第一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後,羅琳只用了不到十年時間,身家就已趕超了英國女王,達到了駭人的10億美元,而且這筆財產每年還在以數千萬英鎊的速度增加。
如今近20年過去,羅琳的《哈利·波特》叢書已被翻譯成67種文字,在全球發行超過4.5億冊,加上系列電影在全球收穫的高達75億美元票房,羅琳可謂是目前全世界最最最最最知名和成功的兒童文學家!
為億萬孩子編織出一個瑰麗夢幻的童話夢的她,也單靠碼字成為征服世界的頂級愛豆,用筆桿締造了屬於自己的龐大商業帝國。
就連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的何老師,在見到羅琳本人後,也直呼「是本人」和「活久見」的感嘆!
已然成為真·人生贏家的羅琳,鮮少提及她成名前的生活,但不少書迷都知道,她在出版《哈利·波特》前,曾是個艱難度日的單親媽媽。
但大部分人都不甚了解的是,假若現在的羅琳如果可以用一部叫《人間喜劇》的名著來形容的話,20年前羅琳的人生,簡直就是一出現實版的《悲慘世界》。
前半生:一個徹底的Loser
與筆下的哈利·波特一樣,羅琳的童年過得也並不快樂。
出生於1965年7月31日(也是哈利·波特的生日),英國格溫特郡的一個平凡而又悶熱的夏季的她,卻不是一個被父母所「期待」的孩子。
因為在她降生前,父母都在渴望有一個男孩,甚至羅琳父親還曾當面告訴她,原本給她準備的名字根本不是喬安妮·嘉芙蓮·羅琳,而是西蒙·約翰,一個標準的男孩名。
而更讓羅琳挫敗的是,兩年後出生的妹妹同樣是女孩,卻完全不像自己遭到冷落,被父母捧在手心上寵到不行。這讓羅琳很早就從心裏認定,自己的存在是個不被需要的錯誤。
在學校,羅琳只是個滿臉雀斑、害羞還流着鼻涕的眼鏡妹,唯一優勢是熱愛學習成績好,這在大不列顛這種世界頭號不愛學習的國度里,反而給自己招來了更多奚落與孤立。
羅琳在學校的處境與剛來霍格沃茨的赫敏有點相似,她在受訪時也承認了這點:「她是11歲時我的誇張版本,那是我並不喜歡的樣子。」
學校人際溝通的失敗,讓原本就與父親關係緊張的的羅琳備受打擊,只能靠書本來忘卻現實中的不快,這也讓羅琳很早對文字情有獨鍾。
羅琳從小就熱衷講故事,她甚至還在6歲時寫了篇叫《兔子》的故事,主角是只叫Rabbit的得了麻疹的兔子,它的好朋友們紛紛來看望它。
其實這反映了羅琳內心對溫暖的渴望,只是故事裏臥病在床的兔子每天都有朋友來探望,而羅琳內心的孤苦憂傷卻只能塵封於自己心裏。
把孤獨寄情於學習的羅琳,也不幸錯過了想去的牛津大學,在父母強烈要求她攻讀職業學位下,羅琳不得不妥協報了德語系。
可父母一轉身離開,她就義無反顧改讀了在父母眼中連間廁所都賺不來的古典文學。
畢業後,羅琳只身前去葡萄牙當英語老師,並在當地的酒吧與她的第一任丈夫喬治一見鍾情,並很快在1990年簡單地結了婚。
本以為結婚就能徹底結束25年來的寂寞人生,然而接踵而至的不幸卻險些徹底將羅琳打倒。
就在羅琳結婚當年,臥床多年的羅琳母親因病過世,羅琳因父親的強烈反對未能見到彌留之際的母親最後一面,並為此與父親斷絕聯繫多年。
羅琳與丈夫喬治的感情,也在喬治在某次爭吵後,深夜把她扔在街頭後急轉而下。1993年,不堪忍受喬治的家暴,羅琳帶着3歲的大女兒傑西卡動身回國。
棲身於愛丁堡一間沒有暖氣老鼠成群的小公寓裏,羅琳不但沒有工作,身邊還有個不到半歲的孩子,與父親的交惡,也讓羅琳在經濟上孤立無援。
當時她的失業救濟金剛夠支付房租,連600英鎊的租房押金還是朋友墊付的,羅琳不得不申請了一份每周70英鎊的政府低保,卻依舊無法挽救捉襟見肘的生活。
母親離世+婚姻破局+窮困潦倒的三重打擊,也令羅琳一度認定自己根本沒可能得到幸福,再多快樂都會化為烏有。
這使她陷入了極度的沮喪中,甚至萌生了自殺的念頭。為了從抑鬱中走出來,羅琳不得不花了9個月時間接受心理治療,才讓壓抑的情緒得以緩解。
走投無路的羅琳對自己說:「我就寫個故事吧,就寫個故事。事情已經這麼糟了,還能糟糕到什麼程度呢?」
但,該寫什麼呢?
羅琳想起了24歲那年,她在曼徹斯特開往倫敦的火車旅途中,在車窗外看見的一個瘦弱、戴着眼鏡沖她微笑的黑髮小巫師。
一瞬間,羅琳所有的回憶湧入了大腦,當記憶重疊的那一秒,羅琳開始喃喃自語:「哈利·波特……你的名字是哈利·波特!」
既然已經無路可退,那麼為何不放手一搏呢?抱着這樣想法的她,推着嬰兒車跑到咖啡館,點上一杯最便宜的咖啡,一邊取暖,一邊把這個曾在火車上構思出的故事一點點寫在小紙片上。
這一提筆就是五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才陸陸續續形成手稿。這時的J.K.羅琳也尚未意識到,她前半生的失敗者身份即將發生徹頭徹尾的轉變。
逆轉勝:一個徹底的Winner
前半輩子做慣了倒霉蛋,幸運也不太可能瞬間降臨。抱着《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手稿,從未出版過書籍的羅琳也不知道要寄給誰,她試着寄給了幾家出版社和經紀人,但不久她就收到了退稿。
在連吃12回各大出版社的閉門羹後,終於有一家名不見經傳叫Blooms Bury的出版社願意出版,但開出的價碼只有區區1500英鎊,首印也只有500冊。
而且出版社還開出一個條件,因為魔幻小說的讀者大多以男孩子為主,所以擔心羅琳的女性身份會影響作品的銷量,勸說她使用一個中性化的筆名。
稿子能出版就已經很滿意了,所以即便是改筆名這種存在些許性別歧視的要求,羅琳也答應了。就這樣,羅琳改成了如今家喻戶曉的J.K.羅琳。
新書也很快在97年順利出版,出現在城裏的各大書店中。一個前額留有閃電疤痕的10歲小男孩,正式進入到人們的視線中。
剛出版後不久,羅琳受邀作一家小書店的特別嘉賓,當眾朗讀自己的作品。儘管店裏的讀者並不算多,但她還是一臉滿足地翻開了手中的這本書,猶如誦讀一段曼妙的咒語般地讀起了:
「第一章,《大難不死的男孩》。家住女貞路4號的……」
剛開始,《魔法石》並未引起特別大的轟動。但羅琳人生另一個大轉機卻在這時出現。
羅琳突然接到代理商的電話,告知她書的版權正在美國拍賣,美國一家出版社對這本書很感興趣,願意以10.5萬美元的高價買下了這本書在美國的出版權,這比當初1500英鎊,可足足多了5倍多!
最後發生的一切,你們也都知道了,羅琳就此成了兒童出版界的一個奇蹟……
羅琳的人生也跟着時來運轉:銀行賬戶開始每天都有不菲的進賬,母女倆也搬離了破舊的小公寓,住進寬敞通亮的獨棟別墅。
事業正得意,愛情也迎來了新機會,羅琳結識了現任丈夫——麻醉學者尼爾-默里,兩人情投意合,沒多久就結婚了,如今還生了兩個孩子。
在哈利·波特為他命如懸絲的未來艱苦奮鬥的時候,羅琳和她的大叔版「哈利·波特」老公已經過上了幸福生活,並且名利雙收。
即使人生已由逆轉勝,羅琳卻始終沒有試圖去忘記身為失敗者時所經歷的苦難,相反,她在擁有財富後,開始致力於幫助同樣深陷與她當年相似泥淖的人群,減少類似不幸的再度發生。
2000年9月,她出任「單親家庭委員會」形象大使,捐出50萬英鎊。
2001年3月,她為幫助消滅貧困事業,創作了《神奇動物在哪裏》和《神奇的魁地奇球》,將所得錢款捐助給喜劇救濟基金會。
2001年4月,為紀念母親,她為「多發性硬化症協會」捐了25萬英鎊。
與此同時,她在擁有億萬書迷後,也開始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去為平權活動發聲,例如毫不諱言鄧布利多校長設定就是同性戀,為消除人群對LGBT誤解而不惜與書迷們辯駁。
當有書迷問為何自己沒在書中看出鄧布利多是gay時,羅琳溫柔地回了句:「因為gay就是凡人啊(與我們並沒有不同)」;
有極端的書迷開炮「自從你說鄧不利多是同性戀,我就不是你的粉絲了。」時,也徑直回擊:「我建議你開始支持Brian Souter(反同志政經人士),他比較像是你那類的人。」
在舞台劇《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採用黑人女演員飾演赫敏,而受到無數書迷影迷的質疑甚至攻訐時。
羅琳也毫不猶豫站出來力挺:「赫敏的形象是:棕色眼睛,捲髮,非常聰明。我從來沒有指定過她非得是白皮膚的。羅琳喜歡黑皮膚的赫敏。」
就如同羅琳闡述對讀者的期許時所說的一樣,「他們同作者一起創造哈利·波特的世界,這才是最棒的地方」。
英雄從不因為自己是什麼血統、膚色或是長相而成為英雄,他們原本都是普通人甚至被歧視的人。人們之所以承認ta是英雄,只不過讚賞ta為達成了不起的目標,付出了了不起的努力而已。
羅琳在經歷那段失業、精神不穩定又是單身媽媽的歲月中,向作品中也傾注了更多強大的母性關懷和大愛胸懷。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正是羅琳前半生的失敗,鑄就了《哈利·波特》的璀璨,也鑄就了J.K.羅琳的輝煌。
事實上,J.K.羅琳2008年在哈佛畢業典禮擔任演講嘉賓時,就曾談過失敗是何其珍貴的一份禮物——
「從任何傳統的標準看,在我畢業僅僅七年後的日子裏,我的失敗達到了史詩般空前的規模……我不打算站在這裏告訴你們,失敗是有趣的……那為什麼我要談論失敗的好處呢?」
因為失敗意味着剝離掉那些不必要的東西。我因此不再偽裝自己、遠離自我,而重新開始把所有精力放在對我最重要的事情上;失敗使我的內心產生一種安全感,這是我從考試中沒有得到過的;失敗讓我看清自己,這也是我通過其他方式無法體會的。
從挫折中獲得智慧、變得堅強,意味着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能力生存。只有在逆境來臨的時候,你才會真正認識你自己,了解身邊的人。這種了解是真正的財富,雖然是用痛苦換來的,但比我以前得到的任何資格證書都有用。
在《哈利·波特》的最終篇,羅琳這樣寫道:「19年來,哈利的傷疤再也沒疼過。一切都顯得平常。」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四季變換,無論是誰都不能永葆春天。甚至你還可能像哈利·波特和羅琳一樣,出生伊始就遇到寒冽徹骨的凜冬。
所以被命運嘲弄了20年、30年又何妨?即使是長達半年暗無天日的兩極,也終將在曙光來臨後迎來半年不再日落的極晝。
只要你能撐過這半年的黑暗,傷口就不會再痛,揮別失敗者的標籤,開始擁有一段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