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他可以和伽利略牛頓比肩,卻突然人間蒸發

Via Panisperna boys是一群特立獨行的年輕天才,他們一起組成了一個物理研究機構。這個拗口的名字來自他們的「基地」所在地——羅馬市中心一條街道的名字。

他們關於慢中子的重大發現是核反應堆乃至第一顆原子彈建造的條件領頭人費米(Enrico Fermi)是1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量子力學創立者之一。

1934年的Via Panisperna boys,最右為費米。

上世紀30年代的意大利首都,外面的世界風起雲湧,Via Panisperna卻像是一個科學家的「幼兒園」,這裏充滿純粹而富有創造力的靈魂。他們熱衷於給彼此起綽號:「教皇」、「全能的上帝」、「大主教」……他們把核物理學裏深不可測的問題和「幼稚」的賭注結合,看誰能最快解開。

總是贏得賭注的,是他們當中最「怪」、最不起眼的一位——埃托雷·馬約拉納。

埃托雷·馬約拉納。

埃托雷從小就「怪」,或者說——與眾不同。

他成長在西西里島,這座地中海里的小島被稱為意大利的「美麗之源」,擁有世界聞名的藝術氛圍,卻鮮有科學領域的天才出現。

埃托雷是毫無疑問的少年天才。從小就是老師們的「終極噩夢」,因為他強大的心算能力,孩童時期就心算開立方根,一眼就能看穿老師可能的紕漏。

但他卻不走尋常「學霸路」,沒有一頭扎進學業,反倒表現得抽離甚至超然的不在意——這和少年愛因斯坦有幾分相似。

少年愛因斯坦。

讓埃托雷真正開啟小馬達,在科學之路飛馳的,正是Via Panisperna,這個科學家的「幼兒園」讓他找到了組織。

害羞寡言、害怕與人接觸的埃托雷在這群青年科學家里頗受尊重。只要有他在,沒有人再用工具尺、列繁瑣的算式——直接找他就行。

Via Panisperna Boys的領頭人費米的妻子在回憶錄中寫道,費米和埃托雷比賽解題,費米用了鉛筆、紙和尺子,埃托雷什麼工具都不用——他們打了個平手。

恩里科·費米。

就是這位和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費米比肩的埃托雷,公開發表的論文卻少之又少,少到同事們為他着急,甚至「逼」他發表。

——「埃托雷,這太棒了!寫下來,發表它。」

——「啊,不要。太小兒科了。」

這樣的對話幾乎成為一種日常。

無論同事怎麼勸,一想到自己的成果將會被印出來發表,想到無數陌生人將有機會藉機窺探他的內心,他就總會毫不猶豫地把寫着思路的紙扔進垃圾桶。

埃托雷對於自己的研究有近乎自我否定傾向的苛刻,像極了一些偉大的藝術家——他們燒掉自己認為不完美的作品,而埃托雷拒絕發表任何他認為不「完美」的成果,因為他總是認為它們太簡單平常了。

1932年,26歲的埃托雷提出了中子存在的假設。費米被這個想法震撼,敦促他趕緊把它發表出來。和往常一樣,埃托雷拒絕了。

1935年,中子的發現讓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捧起諾獎獎盃。

詹姆斯·查德威克。

就像費米曾經說的:「世界上的科學家有幾種;第二和第三等的盡力做到他們最好,但還是不會走很遠。而第一等的,是那些能對科學進程產生根本性影響的人。第一等之上還有天才,像伽利略和牛頓。馬約拉納也是其中之一。

毫無疑問,他與世上最頂尖的大腦並駕齊驅。但當這種天才的腦袋與深入骨髓的內向和近乎偏執的自我否定同時作用時,其結果就不得不讓人們嘆惋。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個本應在物理學界成就不朽的人,就這麼憑空消失了。

1938年3月25日,32歲的埃托雷取出了銀行賬戶里所有的錢,在房間裏留下兩封信,一封給在大學任教的上級,一封給家人。晚上10:30左右,他登上了去巴勒莫(意大利城市)的船。

信里他告訴家人,不要為他哀痛超過三天,他尋求他們的原諒,並希望家人們能把他放在心裏。很多人讀出了自殺絕筆的意味。

意大利巴勒莫。

但故事還沒有結束。埃托雷第二天在巴勒莫下了船,在酒店訂了一間房,給自己的上級又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自己明天就會回到家,並提出辭去他在大學的職務。

當天晚上,開往那不勒斯(埃托雷居住地)的船啟程。埃托雷買了船票,卻沒有上船。

從那以後,埃托雷的行蹤成了謎。

埃托雷在那不勒斯大學的同事大多認為他自殺了。有人提出埃托雷只是對物理研究失去興趣,他可能去了修道院,又或者只是去了一個遙遠的地方,隱姓埋名當一個乞丐。

有人根據埃托雷曾經說過的一些反猶情緒的話,推測他與納粹暗中勾合,躲到了歐洲之外的地方。

埃托雷的「自殺遺言」。

西西里島的知名作家列昂納多·夏夏猜測,埃托雷之所以選擇消失,是因為他預見到他和同事的研究促使的核武器發展,將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比如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

這個極度羞澀,連論文都不願意發表的科學家不會想到,他的消失引起的這場轟轟烈烈的討論持續了數十年。家人、同事尋找,學者調研,警方介入調查……都沒有結果,是死是活都無從知曉。

而亦師亦友的費米則感慨:埃托雷實在太聰明了如果他決定要消失沒人能找到他。」

進入21世紀,距離埃托雷失蹤70多年之後,這場大討論總算冷卻下來。

直到一個人的出現

2008年,一通電話打入了意大利電視台一檔名為《誰見過他》的節目,道出一個不尋常的故事。

這個人聲稱,自己在委內瑞拉時,朋友引見了一位叫「Bini」的人,此人正是埃托雷。

這位「Bini」「非常害羞,常常沉默。如果你邀請他一起去夜店,他是絕對不會去的,」來電話的人說。此外最重要的是,他還提供了一張「Bini」的照片。

警方和檢方開始介入調查。他們分析發現,這張1955年拍攝的照片和埃托雷早年存照有10處相似點。

終於,2015年2月,羅馬檢察官辦公室發佈正式聲明,稱埃托雷在失蹤後確實到了南美,並一直在那裏居住,直到去世。

儘管如此,這位消失的天才後半生的去向從未蓋棺定論,這個前途無量的年輕人為何突然離開,選擇到地球的另一半隱姓埋名生活?

這或許將永遠是個謎。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雜家Mis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929/81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