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美國人為什麼屢屢主動放棄申辦奧運?

—美國人為什麼主動放棄申辦奧運?

作者:
半數美國人不願意在自己門口辦奧運,因為開支總會失控,這種民意也是世界範圍的趨勢;國際奧會常常許諾給申辦城市美好的未來,但城市最後往往不得不忍受預算超支、基礎設施大量荒廢、旅遊業得不到提振(甚至還有所衰退);只有少數城市能獲得收益,洛杉磯的成功不可複製;由於成熟制度的約束,美國人能表達反對申辦的聲音,避免陷入深坑。

美國波士頓宣佈放棄申辦2024年夏季奧運會,爭奪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的只剩中國和哈薩克,世界範圍內對奧運的熱情逐漸冷卻。人們發現,國際奧會常常為申辦城市許諾一些美好未來,但奧運會更多時候只是一場瘋狂的「經濟豪賭」,有損城市健康。

在美國波士頓,支持申奧的人數比例從未超過50%,原因之一是他們認為申辦過程缺乏透明;半數美國人不願意在自己門口辦奧運,因為開支總會失控,這種民意也是世界範圍的趨勢;國際奧會常常許諾給申辦城市美好的未來,但城市最後往往不得不忍受預算超支、基礎設施大量荒廢、旅遊業得不到提振(甚至還有所衰退);只有少數城市能獲得收益,洛杉磯的成功不可複製;由於成熟制度的約束,美國人能表達反對申辦的聲音,避免陷入深坑。

1,在波士頓,支援申奧的聲音從沒佔過主流:2015年1月以來,波士頓支持申奧的人就沒超過50%;反對原因之一是申辦過程缺乏透明,沒和納稅人商量就想把公園改成沙灘排球比賽地

2015年1月,美國奧會選中波士頓,代表美國申辦2024年夏季奧運會,不過波士頓的「好運」也就到此為止了,從那時起,民調顯示,波士頓支援申辦的人數比例就再也沒超過50%,一直在40%上下徘徊。

許多波士頓人認為,整個申辦過程缺乏透明性:2015年1月,當地組委會「波士頓2024」(Boston2024)計劃將最具地標性的公園「波士頓公共綠地」(Boston Common)改造成臨時的沙灘排球比賽場地,引發了潮水般的抗議;在1月披露的節選檔中,「波士頓2024」還計劃租借或購買一部分土地用來搭建可容納16500人的奧運村,但這部分土地的擁有者們紛紛感到措手不及,表示「從來沒聽過這計劃」。「波士頓2024」的自作主張,換來的只能是極低的民眾支持率。

2,半數美國人並不願意在自己家門口辦奧運:美聯社民調顯示,若要在自己所在城市花納稅人的錢辦奧運,只有52%的人表示支持

申奧熱情冷卻,並不是波士頓獨有的現象。2015年6月,美聯社一份民調顯示,全美有超過89%的人支持在美國舉辦奧運會,但當人們被問及是否願意在自己所在城市舉辦奧運會時,只有61%的人投了贊成票,而當人們被問及假如奧運會的舉辦將使用公共資金(納稅人的錢)時,支援的比例進一步下降到了52%。2013年,美國奧會曾向35個城市發出申辦邀請,但是包括紐約和費城在內的31個城市乾脆沒搭理奧會,剩下的洛杉磯、華盛頓、三藩市以及最後勝出的波士頓,都是不冷不熱。

3,按照往屆經驗,奧運會開支總會失控:倫敦奧運會的開支從38億美元漲到180億美元,索契冬奧會的開支從預計的120億美元瘋漲到510億美元,超過往屆冬奧會總和

波士頓納稅人更大的擔心是,自己的錢將因申辦預算超支而深陷泥沼,這也是其他許多國家人們的擔心。波蘭克拉科夫、瑞典斯德哥爾摩、德國慕尼黑、瑞士莫里茨、挪威奧斯陸、烏克蘭利沃夫……基本半個歐洲都通過全民公投或議會投票,拒絕申辦2022年冬季奧運會,現在只剩下中國北京和哈薩克阿拉木圖,將於2015年7月31日爭奪無人問津的冬奧會申辦權。

對於大多數城市來說,舉辦奧運會的開支總會扶搖直上:英國倫敦曾預計2012年夏季奧運會的開支為38億美元,最終開支卻超過了180億美元。2014年俄羅斯索契冬奧會預計開支為120億美元,最終開支達到了510億美元,超過了往屆所有冬奧會支出總和。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一項研究顯示,1976年-2012年,舉辦奧運會的城市平均超支200%。美國麻塞諸塞州聖十字學院(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的馬西森與鮑曼兩位經濟學家研究發現,國際奧會幾乎不會選擇那些聲稱要厲行節約的城市作為主辦方。相比於一座有20年比賽經驗的舊球場,國際奧會更親睞一座全新的球場。

4,奧運會並不總是會提振城市經濟,有時反而拖了城市的後腿:舉辦2004年奧運會的雅典,體育場館雜草叢生;2012年8月倫敦奧運會期間,英國接待的外國遊客反而相比同期減少了5%

為了引誘一座城市申辦奧運會,國際奧會許諾給申辦城市許多美好的未來,比如改善基礎設施、持續的旅遊增長以及一個月處在世界舞台的中心的機會等,但這些往往都只是「空頭支票」。大興土木是糟糕的投資(因為產生不了什麼經濟效益),在舉辦2004年奧運會的希臘雅典,排球賽場變成了棚戶區,壘球公園雜草叢生。這也是經濟學家所謂的委託代理問題(principal/agent problem),主辦城市(principal)並不被當地組委會(agent)所代表,當地組委會往往和建築公司、公會、設計公司、投資銀行走到了一起,它們考慮的是私人公司的收益與開支,而不是公共收益與開支。

沒有證據證明,奧運會將給旅遊業帶來蓬勃發展,《紐約時報》報導,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大英博物館當年8月接待遊客48萬人次,低於前一年同期的61.7萬人次,整個8月,英國接待的外國遊客比前一年同月減少了約5%。「如果波士頓舉辦2024年奧運會,(這座城市)肯定會擠滿體育遊客,」麻塞諸塞州聖十字學院的馬西森說,「但是波士頓在夏季本來就有很多遊客。」

5,只有少數城市能從奧運會獲益,而且不可複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之所以能盈利,是因為洛杉磯是唯一的申辦城市;20世紀80年代,國際奧會只從電視轉播抽成4%,2012年漲到70%

對於大多數城市來說,舉辦奧運會都是一件瘋狂愚蠢的、有損城市健康的事情。舉辦1976年奧運會的加拿大蒙特利爾,欠下27億美元的債務(超支1250%),他們花了30年才還清。舉辦1992年奧運會的西班牙巴賽隆納,奧會宣稱收支平衡,但其實奧運會過後,留下了61億公共債務(與此同時,巴賽隆納正在復興)。

只有少數城市能從奧運會獲益,而且這種成功不可複製。美國史密斯大學經濟學教授安德魯·津峇里斯特(Andrew Zimbalist)指出,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之所以能盈利2.15億美元,是因為洛杉磯是唯一的申辦城市,而且洛杉磯大量改建和利用了1932年奧運會的場館,基本沒修新場館。此外,《經濟學家》報導,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國際奧會在電視轉播版權收入中僅分成4%,而到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有70%的轉播收入流入了國際奧會的口袋。

6,由於成熟制度的約束,美國人能避免掉入深坑:波士頓市議會和所在州議會至始至終沒同意申辦奧運;丹佛市反對者讓州議會發起全民公投,最終該市放棄了已經到手的冬奧會主辦權

正是由於清楚地看到奧運可能帶來的滅頂之災,美國城市往往對申奧更加審慎。波士頓人很幸運,無論是麻塞諸塞州議會還是波士頓市議會,自始至終都沒有批准該項目。在2014年2月27日,一支由州議會與前州長德瓦爾‧派翠克(Deval Patrick)共同組建的特別委員會,在調查分析可能的收益和支出後,也沒得出結論,只是建議波士頓人需要更多的討論。另一方面,組委會「波士頓2024」遭到了民間組織強有力的挑戰。非營利組織「對波士頓2024說不」(No Boston2024)聯合其他反對者施加影響,迫使「波士頓2024」和波士頓市長在2015年3月表態支持進行公投(該公投原本將於2016年底進行,由波士頓全體市民投票決定要不要申辦奧運)。

1970年,科羅拉多州丹佛贏得1976年冬奧會主辦權,然後一切開始土崩瓦解。由於不合實際的比賽選址方案(許多地方不適合滑雪)、陡然提升的預算方案(1400萬美元增加到3500萬美元),反對者得以爭取到足夠的人數,讓州議會在1972年11月7日發起全民公投,決定是否要在州憲法中增加一個修正案,來禁止使用州資金辦奧運。最終超過60%的民眾投票支持增加修正案。如此一來,沒有了州撥款,也就不會有聯邦撥款,丹佛成了冬奧會歷史上唯一一個贏得了主辦權,卻又放棄主辦的城市。

 

責任編輯: 趙亮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813/785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