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張學良晚年拒回中國大陸 在美拒見江澤民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西安發動兵變叛亂,綁架扣押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圖前排為蔣介石(右)和張學良(左)。(網絡圖片)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也使得幾近被剿滅的中共武裝得以倖存。中共建政後,處心積慮地將張學良宣傳成「民族英雄」,但張學良在獲得自由的晚年中卻再未踏回故土,並於1997年拒見到夏威夷訪問的江澤民

張學良反感中共打內戰

在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前,國民黨抗戰老兵、曾先後擔任台灣的參謀總長、國防部長和行政院長的郝柏村接受了美國之音的專訪。

據美國之音報導,郝柏村表示,錯誤發動「西安事變」的張學良在晚年不肯返鄉訪問,是因為反感中共在抗戰勝利後打內戰。

郝柏村說,中共很捧張學良,統治了中國大陸以後多次要求張學良到大陸去,可是他堅決不去。

報導還援引2001年的一篇評論文章提到,1997年江澤民訪問夏威夷時欲見張學良,並進行了事先試探,但趙四小姐以張學良身體欠安為由予以婉拒。張雖然思鄉心切,但既有外部壓力,又怕捲入政治、被北京統戰利用,只好裹足不前。

張學良無顏見家鄉父老

張學良自1936年底「西安事變」後被軟禁,直到1991年5月才首次被允許離開台灣到美國訪友,前後長達54年。1991年5月28日,時政評論家曹長青以老鄉身分與張學良在紐約曼哈頓見面,暢談了兩個多小時。

曹長青在去年底接受海外媒體《看中國》的採訪時回憶說,那次在紐約的聚談中,張學良明顯對當年發動「西安事變」感到後悔。張學良反省說,自己的性格可用八個字概括:「魯莽操切,膽大妄為」。他說:「我正是這種性格,才會闖下大禍,做了那麼多搗亂的事。如果說東北人好捅婁子,那我屬於這種人,人家讓我捅一個婁子,我一定捅倆。」

曹長青還提到,張學良甚至認為,「如果我是蔣先生,我會槍斃了張學良。因為這是背叛啊!但蔣先生讓我活下來,這是蔣先生的寬大。」所以張學良認為,幾十年失去自由(指被軟禁)「是應該的,沒有什麼好怨的」。

「西安事變」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

1936年12月12日,東北軍將領張學良和時任第十七路軍總指揮的楊虎城發動兵變,在西安武裝劫持扣押了蔣介石與隨行大員,同時逼迫國民政府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張,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基本國策,使得已近被剿滅的共產紅軍得以倖存。

有史學家認為,蔣介石和國民黨的失敗,其實是從「西安事變」開始的。張學良給中國的歷史進程「搬了道岔」,使之滑向有利於共產黨的方向。

胡適曾沉痛地總結說:「沒有西安事變,共產黨很快就可以消滅了⋯⋯西安事變對我們國家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今天看來,這個歷史論斷是準確的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901/60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