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絕對想不到 中國古代也有免費醫療 和中共國對比鮮明

作者:

假藥害人!CCTV新聞頻道《世界新聞周刊》中播出了「誰把藥品變成『毒』」的報道,談了在當前國際上也流行的假藥現象。現在不時能從藥店買到假藥,這讓人們很為藥品質量和健康安全擔憂。那麼,在古代人們怎麼看病、買藥?又怎麼制售假藥?

古代也有免費醫療

——不是病人「看醫生」而是醫生「看病人」

今天大家有病都會去醫院,俗稱「看醫生」。在古代情況正好相反,那時沒有現代的醫院,更沒有救護車,醫生都是上門為病人進行診療服務,由病人家屬請到家裏看病,實際是「看病人」。

如《紅樓夢》中,王太醫和張太醫便常被賈府的人請去看病。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編懷古詩,胡庸醫亂用虎狼藥》中,丫鬟晴雯病了後,出於迴避的考慮,賈寶玉叫人請了一個新大夫,「悄悄的從後門來瞧瞧」,不見好後,又差茗煙去請來了王太醫。

在中國古代,普通人生病了,也是請醫生上門。《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中,二門口值班的一個小廝(僕人)想偷懶,便對王熙鳳的陪房丫頭平兒說,「我媽病了,等着我去請大夫,好姑娘,我討半日假可使的?」

上門醫生是不帶藥品的,往往在診斷後當場開出藥方,由病人家屬依方另外「抓藥」。抓藥,就是今天人們到藥店買藥的過程,因為不像今天醫藥合在一處,古人去藥店買藥比現在平常。當然,古人所買的藥都是中成藥,而無今日的西藥。

圖:北宋東京藥鋪「趙太丞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繪)

需要說明的是,古代看病雖然沒有「全民醫保」的說法,看病難現象突出,但歷朝歷代也都有相應的免費醫療制度或臨時性政策,因貧窮看不起病,或有出現瘟疫傳染病時,政府都會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和藥品。藥店也都會有自覺的慈善行動。

如在宋代,不論是南宋還是北宋,朝廷都有這種「福利制度」,特別是南宋,做得最到位。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醫院「壽安院」,便出現於南宋寶佑年間。這是一家慈善醫院,為患者提供全免費醫療服務,治癒了資助返鄉,死了負責安葬。

據《宋會要》記載,考慮到夏天是傳染病流行的季節,南宋第一位皇帝趙構(宋高宗)在紹興十六年(1146)六月二十一日曾親自指示,要求翰林院派4名醫官,給都城臨安(今天杭州)城內外的老百姓免費巡診、發放藥品,「每歲依次」。在趙慎(宋孝宗)當皇帝時,特殊時期甚至要求所有醫務人員上崗,給首都居民挨家挨戶發藥。

圖:清代京城著名的同仁堂藥店

古代藥店也有假藥

——宋代「依偽造條法」懲處

現代未能禁絕的假冒偽劣藥品,也困擾着中國古人。為了規範藥品的質量,古人也想出不少法子,具體深遠影響的手段是頒佈藥品的國家標準。

在唐代,朝廷曾數次頒佈醫方,並令各郡、縣的行政官員要將《廣濟方》擇要寫在大板上,公佈於村鎮要道口,創造性地進行醫藥衛生知識的普及宣傳。在李治(唐高宗)當皇帝的顯慶四年(公元659年)還修成,並頒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藥典《新修本草》,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

而在此之前,所有藥品的成份和劑量都是憑醫生個人臨床經驗和喜好來定的,造成藥品的質量和療效參差不齊。

到了宋代,國家對藥品質量的管理更趨標準化。宋朝修成並頒行了一部更為完備的國家藥典《和劑局方》,對各種方劑所含藥物的份量、質量標準以及炮製加工方法,都有一套嚴格程序和規定。由於藥品由公辦的醫藥和劑局依藥典配製、生產,藥品的質量和數量上都有了保證。

圖:古代藥店內必不可少的制配藥工具研船

因為醫藥和劑局的藥品質量好,療效高,老百姓信任,十分好賣。這時候,社會上便出現了冒充惠民和劑局生產的假藥。出於易辨認和防止奸商假冒的考慮,當時醫藥和劑局生產的藥品,便在外包裝上均蓋上相當於現代註冊商標的「和劑局記」印記。

在強調「24小時售藥制度」的同時,南宋朝廷還堅決打擊制售假藥行為,詔書稱,「撰合假藥、偽造貼子印記作官藥貨賣,並依偽造條法。」

同一時期,在與南宋對峙的蒙古人統治的北方地區,假藥同樣存在。

《大元聖政國朝典章•刑部•諸禁》(卷十九)「禁貨賣假藥」條有這樣的說法:「如今街上多有賣假藥,及用米麥諸色包裹,詐裝藥物出賣的也有。」這種做用米麵生產「靈丹妙藥」的制假手法,至今不斷,當時的皇帝忽必烈接到報告後很重視,要求相關部門公開頒佈禁令,稱如果以後再有違反,售賣假藥者,將依法懲處,重者處死。

來源: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1110/46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