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醫療體系的反腐,有專家認為,醫療腐敗的根源其實就是醫療體系的制度問題,比如權利比較集中,這種情況下必然會產生腐敗......
醫院的反腐事件頻頻爆出,前有醫院原院長王某受賄共計現金3500萬元,價值8000餘萬元的房產100套及停車位100個。
後有另一位原院長羅某收受回扣,與醫藥代表進行權色交易,與一些藥企形成利益同盟,涉案的金額近3000萬元。
這些回扣款及虛增的藥物設備價格直接導致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據統計,在該院長被抓後,醫院購買的成本和群眾的就醫成本下降了不少,有統計中顯示群眾在該醫院的人均就醫成本下降了1400餘元。
此前,曾有一位退休的資深的院長警告稱,抓光全國醫生也沒用!全國的公立醫院中沒有一個主任是乾淨的。
這位院長再次爆料出醫療腐敗中的常見的「54321」返點模式。這種模式就是依據貪污的金額在醫院內部進行分贓的比例,可以看出,權利越大比例也就越大。
利益分配人人有份
舉一個例子,例如醫院想要進貨一台醫療設備,原本的進貨價是1000萬元,醫藥代表與相關的負責人進行談判,商量最終的購款問題以及分成問題。
最終,這台醫療設備購入款項被抬高1000萬元,最後拿到的回扣能與原價款相同。那麼這1000萬元的價款應該如何分配呢,其中都有哪些人可以得到呢?
按照前文所說的「54321」分贓模式,總共分了15份。權利越大比例也就越高。在醫院處於頂層的負責人,例如院長和主任等,可以分到5份,到下一級,如業務院長和部門,可以分到4份。
上層貪贓,基層的人員看着眼紅,想要成為一條船上的螞蚱,就要拉攏他們,下級也會分到較少的份額。藥劑科或者設備科可以獲得3份。剩下的2份還會落到科室的醫生身上。
這更像是為了封住科室醫生的嘴,讓他們開的方子更有利於醫院拿回扣,剩下的1份才會到護士的手中。
這種「54321」模式的分贓,像是一個閉環,人人都有份,人人都是這條船上的螞蚱。船毀了,船上的每個人都不會好過,也就是這樣,醫療反腐的難度較大。
醫院的盈利模式
在我們的印象中,一個人去一趟醫院就得花個千八百塊錢,醫院在普通人的眼中一直以來就是賺錢行業。然而事實的真相是如何呢?
據數據顯示,我國的公立醫院佔比不到5%,有近一半的醫院是虧損的,還有一大部分的醫院是在盈虧之間反覆橫跳的,也就是說大部分醫院是普遍性虧損的。
公立醫院是非盈利性的機構,但是醫院又是自負盈虧的企業,兩者的矛盾也就使得其藥的定價不能過高。
醫院有利潤就要上交財政,所以大部分的醫院都會選擇將利潤進行花掉,也就是造成上文所說的普遍性虧損。
醫院把錢會花到哪裏呢?醫院如果花在購買藥品上,再轉嫁到患者身上,顯然會造成患者的不滿。因此,醫院需要把大額的錢花掉,又要讓患者安心。
最理想的做法就是,醫院擴建院區增加床位,買新設備、更新醫療設備、提高醫院的衛生等等。但是設備越來越多,越來越高檔,總不能閒置,隨後的檢查也就越多。
醫生的工資水平
據資料顯示,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的薪資至少上萬,年終獎3-7萬左右。二線的省會城市中三甲醫院,薪資大概在7七八千,年終獎大多在1-2萬之間。三四線的城市一般都比較低,薪資基本在四五千,年終獎少有上萬的。
很多醫生都認為,現在的薪資與醫生的實際付出並不匹配,臨床醫生的前期培養成本很大,成為醫生後又有極大的工作量。
民間流傳道:「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學醫的道路十分的艱苦,臨床醫生就至少要經歷5年的本科培養以及在培訓基地接受3年住院醫生規範化培訓。
走上不歸路
很多案件的涉案金額中包括有回扣、賄賂、回款等。回扣就是賣家給買家返還的費用。藥品的回扣有兩種:一種類似銷售提成,一鍾是醫生開處方買藥。
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披露,有一些藥企會定期派人員到醫院像患者一些排隊,醫生會診時,就將封好的信封給醫生,根據醫生的級別不同,信封里的金額也不同。
還有一種方式是回款,是醫院在向醫藥企業進貨後需要支付的相應貨物費用。醫院的回款周期較久,藥企幾乎沒有什麼「催收」的籌碼,也不敢催收,由此,在回款商的行賄受賄也就應運而生。
當前的反腐力度之大,面對醫療體系的反腐,有專家認為,醫療腐敗的根源其實就是醫療體系的制度問題,比如權利比較集中,這種情況下必然會產生腐敗。醫院實際上是一類行政機構,醫生的權利就是處方權。
要想改進這個機制,除非把醫院給變成服務機構,也就是讓病人能夠自主選擇醫生,同時達到病人監督醫生的局面。只有當出現一個比較規範的市場時,腐敗才會減少。
雖然醫療腐敗案件的頻頻發生,但是我們還是需要保持理性的想法對待事物,並不是所有的醫生都會貪腐,不能將醫療腐敗等同於醫生腐敗。
大部分一線的醫生距離傳聞中千萬甚至上億的貪腐有着非常遙遠的距離。
有一名一線城市某三甲醫院的主任醫生稱道:「真正差距大的,還是手裏有權利的,手中有權利才有尋租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