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點評中國:習近平在香港展現強硬路線

習近平

習近平和中央政府眼中,它是一場關乎中央能否對香港行使的治權的鬥爭。

持續多日的香港「市民抗命運動」曾有兩次緩和的轉機:一次發生在十月二日,政府和學生雙方同意進行政治對話。但是,隨後黑社會成員在旺角暴力襲擊示威人員,學生認定政府偏袒和縱容黑社會,擱置對話。另一次發生在上周五,在政府和學生代表進行了兩輪對話籌備之後,香港政府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指責學生堅持反對中央政府政改方案和要求香港特首梁振英下台,宣佈暫停對話。

難得的對話機會兩次瞬間即逝,令人痛心。顯然,有人不希望和平解決危機。究竟是誰在處心積慮地一再激化矛盾並且摧毀對話機會呢?示威的學生和市民在街頭已經持續十八天,惡劣的天氣已經使示威者顯露疲憊。對話提供了一個結束街頭行動的契機,學生及其支持者可以抓住這個機會,鞏固街頭抗議的成果,以便更加冷靜地思考下一步的對策。所以說,對話應該是學生所需要的。

政府方面的行動卻耐人尋味。在此次抗議活動中,每當局勢有所緩和,總是有一些人出來激化矛盾,這些人中既有「擁護政府」的黑社會成員,也有包括特首梁振英在內的強硬派官員。在北京,《人民日報》和其他官方媒體一改在事件頭兩天的沉默態度,連續發文強烈指責示威的民眾,上周六的一篇評論員文章更進一步明確地將香港的示威定性為「動亂」。

政府方面的行為不由得使人們聯想到二十五年前中央政府對天安門廣場學生抗議運動採取的強硬立場。從運動發展的節奏看,今天香港金鐘廣場的學生示威和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學生示威也有許多相似之處。每當示威者的情緒在社會和政府中的溫和派領導人勸說下稍微有些緩和的時候,便有強硬派出來用各種方式激化矛盾。

二十五年前,黨內的改革派趙紫陽等主張安撫學生,並且派中央書記兼統戰部長閆明復出面與學生商談,基本上已經成功地動員學生返校;但是,得到黨內政治老人支持的以李鵬為代表的強硬派不斷高調指責學生,並且用秋後算賬的威脅將已經回到校園的學生又激回廣場。最終的結果是,雙方的強硬派佔了上風,政府為血腥鎮壓找到了藉口,剛剛起步的中國政治改革被扼殺。

聯想到一年多以來中國政府在意識形態領域日趨強硬的立場以及習近平越來越強勢的領導風格,特區和中央政府對待香港街頭抗議的強硬立場便不難解釋。香港發生的這場以爭取真正普選權利為口號的街頭抗議,在抗議者的眼中是一場爭取民主權利、抵制中國政府將專制的政治制度逐漸移植到香港的抗爭;在習近平和中央政府眼中,它是一場關乎中央能否對香港行使的治權的鬥爭。

在香港主權回歸後的十七年裏,政府曾經兩次在類似的博弈中敗北:第一次是二零零三年不得不擱置特區《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的立法程序;第二次是兩年前不得不放棄強制推行對香港中小學進行洗腦的「國民教育計劃」。「二十三條立法」和「國民教育計劃」都是在中央政府的催促下由特區政府出面推行的;他們的被擱置都發生在香港市民的大規模街頭抗議之後。

前兩次由於香港民眾示威所導致的政策調整都發生在胡錦濤執政時期。習近平在上台以後,展現了與他的前任完全不同的領導風格。正如他本人所說的,他所欣賞和效仿的是俄國政治強人普京。根據他上台近兩年來面對國際爭端、黨內權鬥和對國內民間反對派的鉗制等方面所採取的強硬政策看,他在香港問題上不會延續胡錦濤的風格。

對習近平而言,在香港展示強硬路線似乎是一場危險不大的政治博弈。他有把握得到香港商界大佬們的全力支持,同時也能動員那些因示威造成不便的市民出來反對學生。在他看來,時間不在學生手裏。更重要的是,他在香港問題上的強硬風格能夠進一步鞏固他在中央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的權威,因為他讓人們看到,他甚至可以正式宣告鄧小平承諾的「一國兩制」政策的死亡。

可以預見的是,習近平領導下的共產黨對香港的控制將由政治層面向司法層面、社會層面不斷擴展。但是,無論是發動黑社會和其他市民的圍攻,還是派警察強行清場,中央和香港政府都不會成為這一輪鬥爭的最終勝利者。因為此次香港學生和市民抗爭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能否得到「真普選」的權利,更在於他們不畏強權勇敢播下的火種終將再次點燃大陸人民渴望自由民主的乾柴。

(責編:橫路)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BBC中文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1014/457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