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難得一見的好帖 古詩詞地理解讀

1、「八月秋高風怒號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此詩表現的是一種由氣團和鋒面造成的天氣變化,展現的是快行冷鋒來勢之猛,勢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慄,過境之時,先出現大風。

2、「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此詩說明冷風雲層加厚,讓人有「墨雲壓頂城欲摧」之感。

3、「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此詩寫的是大雨天氣,鋒面過境。

4、「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此詩表現的是地方性陣雨天氣:夏日的晴空,突然烏雲翻騰,大雨傾盆,一會兒又風吹雲散,雨過天晴。

5、「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約客》)

6、「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此兩詩表現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天氣:我國江南梅子黃熟時節(六月),夏季風北進,雨帶隨之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陰雨連綿、有時多半月不見太陽的梅雨天氣。

7、「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柳宗元《梅雨》)

此詩點出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天氣的入梅日期,大約在6月上旬開始。

8、「三時已斷黃梅雨,萬里初來舶棹風。」(蘇軾《船棹風》)

此詩點明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天氣的出梅日期。「三時」指夏至後半月,「舶棹風」指東南季風,意指七月上旬後半期東南季風盛行時,梅雨期結束。

9、「北風捲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描寫的是我國北方地區入冬早的氣候狀況。

10、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哀今之人,胡慘莫懲?(《詩經?小雅?十月之交》)

此詩最早記載了我國的地震狀況。

1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已亥雜詩》)

此詩涉及到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13、「日中萬影正,夕中萬影傾。」(傅雲《歌》)

此詩直觀地描繪了太陽高度的周日變化規律。

14、「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此詩涉及暖風帶來的春雨特點。

15、「君不見走馬川,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此詩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大戈壁灘飛沙走石的場面。

16、「海潮隨月大,江水應春生。」(劉禹錫《歷陽書事七十韻》)

此詩生動簡要地刻畫了南方海潮及河流漲落的規律。

17、「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此詩涉及到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劃分,「春風」指的是來自太平洋上的東南季風。

1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此詞中的「陰晴圓缺」指的是月相的變化規律。

19、「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此詞涉及到月球與地球的關係。

20、「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這些詩詞都說明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形大勢。正因為我國地形總體上西高東低,所以大部分河流都由西向東流。

2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此詩描述了我國河套平原過去的生態景觀。

22、「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此詩表現了桃花訊的特點。

2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描繪的是天氣特徵。

24、「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李煜《臨江仙》)

此詩描繪了晚春初夏特有的「櫻桃落盡」「蝶翻輕粉」的景象。

25、「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劉禹錫《浪淘沙》)

此詩表現的是錢塘江涌潮的壯觀場面:一條白練從海天相接處滾滾而來,急速推進,潮水猛漲,巨浪滔天,掀起一堵高聳的水牆,氣勢磅礴。

26、「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此詩涉及到長江三峽的急流、險灘、山重水繞等自然奇景。詩的前兩句是說:早晨才乘船離開彩雲繚繞的白帝城,遠在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回來了。後兩句是說:舟在江上駛,猿在岸上啼,只覺得猿聲仍在身旁不停地啼着,所坐的小船,卻早已飛快地穿過萬重山了。

27、「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此詩涉及到「巴山夜雨」的成因。巴山位於四川與陝西交界處,是四川盆地的邊緣。一般來說,盆地處於周圍山坡的環繞之中,氣流不通暢,對流交換弱。白天在強烈陽光照射下,地溫急劇增高,影響下層氣溫;夜間地面散熱快,又因冷空氣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別寒冷;隨着溫度的降低,飽和水汽壓減小,暖而輕的空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後,水汽發生凝結而下雨,故「巴山夜雨」會時有發生。

28、「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李之儀《卜算子》)

此詩說明中南半島同我國山水相連的山河形勢。江頭指上游,江尾指下游。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湖北宜昌以上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間為中游,湖口以下為下游,詩人借共飲長江水來慰藉相思之情。

29、「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此詩形象地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水熱狀況隨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變化的規律,即地勢每升高1千米,氣溫就降低6攝氏度左右。因此才會有詩中所說的登山前時屆盛夏,屬桃花落盡之時,登上高山古寺後不期遇到了桃花開得正盛的春景。

30、「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此詩反映了廬山地形地貌的特點。廬山是斷塊體上升的山地,周圍多斷層、陡壁和狹谷,出現了眾多的瀑布。廬山地貌形成與岩層和地質構造有關,砂岸中常夾有鬆軟的頁岩和千枚岩,同時岩層平展,垂直節理髮育,經風化侵蝕,軟的岩層形成了岩洞。仙人洞就是屬於這種類型,而且岩洞地處斷崖峭壁之上。廬山夏季涼爽,降水量較大,在春夏之交,山上經常是雲霧瀰漫,山中看不到廬山全貌。夏季太陽輻射強烈,廬山北面和南面分別有長江、九江和鄱陽湖,水汽蒸發旺盛,水汽分子比空氣分子輕,暖而濕的空氣上升,當空中水汽含量過飽和時,加上凝結核存在,較多的水汽就會形成為雲霧。

31、「朝霞不出門,暮霞行千里。」(范大成《曉發飛鳥晨露滿天,少傾大雨》)

此詩表現的是朝雨晚晴的天氣特點。日出日落的太陽光是紅色的,照到雲上,就形成紅霞(紅雲)。「朝霞」是指早上太陽在東方天頂或西方,即東方天頂或西方有低雲出現。且這種低雲慢慢向本地移動,則預示着將有大雨天到來。所以這個時候不能出遠門,即使出門也要帶上雨傘。反之,晚上西方天頂或東方有紅霞,這種低度沉的紅霞向東移動,離本地越來越遠,即使有雨下,也下不到本地,所以天氣是晴朗的。

3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此詩涉及到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天上」是指巴顏喀拉山,「海」是指渤海。此詩原來是說黃河從西方遙遠的天邊奔騰而來,又滾滾東流入海。現在常用以形容黃河下游的「懸河」現象。「懸河」,是指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河流,又稱「地上河」。懸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開闊、水流平緩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斷抬高,水位相應上升,為防止水害,兩岸大堤不斷加高,天長日久,河床高出兩岸地面,成為「懸河」。黃河下遊河道每年約有4億噸泥沙淤積,河床逐年升高,黃河下游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懸河」。現在黃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縣的曹崗,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黃河之水天上來了」

33.「請到天涯海角來,這裏四季春常在」(《請到天涯海角來》)「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柳公權《應制聯句》)

以上兩句直觀地說明了海洋對氣候的調節作用。由於海水的熱容量大,因而升溫慢,降溫也慢,氣溫的年變化小,即「四季春常在」。夏季,風從海洋吹來,即「薰風自南來」,由於海洋上空氣溫低,因而海風涼爽,即「殿閣生微涼」。

34.「亭亭柏樺,悠悠碧空,微微南來風。」(日本民歌《北國之春》)

東亞的冬季風比夏季風強;南亞的夏季風比冬季風強,這是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不同點之一。日本的春天到了,夏季風就來了,夏季風是偏南風,這是肯定的,關鍵是作者對夏季風勢力比冬季風弱小的特點把握得非常準確,用「微微」二字刻畫得入木三分。

35.「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雲、貴、川三省夜雨頻率較高,四川盆地尤多,其主要原因是由於盆地內空氣潮濕,天空多雲。白天由於雲層反射太陽輻射,雲下不易增溫,對流不易發展。夜間雲層上部冷卻快,而雲層下部大氣逆輻射強,故溫度較高。雲層上下溫差較大,使大氣產生對流運動,容易形成降水,所以這裏夜雨比較多。

36.「淮海多夏雨」(劉禹錫《五排·晚步揚子游南塘望沙尾》)

此詩表現了淮河流域,乃至整個東亞地區的降水季節類型為夏雨型。從全球範圍來看,還有冬雨型和年雨型。屬夏雨型的氣候類型主要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等。屬冬雨型的氣候類型主要是地中海氣候。屬年雨型的氣候類型主要有: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37.「孔明借東風」。

赤壁地處長江中游,冬季以偏北風為主,但由於氣旋、反氣旋及鋒面活動的影響,局部地區也會出現其他風向。如果當時赤壁的北部或西部有低氣壓團,東南部有高氣壓團,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就會形成東南風。從哲學上講,這也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與個性共存的道理。整個冬季我國盛行偏北風,這是共性,但各個地區又有其特殊性,在特定的條件下有時會出現東南風。這說明我們要善於在普遍性的指導下,從實際出發,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決問題的特殊方法。

38.「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前句說明水汽凝結使雲層加厚是降水的必要條件,後句說明水面蒸發的水汽在空中冷卻凝結成雲和霧這一原理。

39.「山陽薄霧散,山陰白雪密」(陳毅《過太行山書懷》)「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樣春風有兩般「(劉元載《早梅》)

本組詩句反映了坡向和氣溫的關係。我國位於北半球,山地的南坡為陽坡,北坡對陰坡。陽坡的太陽光線與坡面的夾角比平地大,比陰坡更大,故陽坡吸收的太陽輻射能量比陰坡的多,氣溫比陰坡高。由於山地陽坡的氣溫比同一高度的陰坡高,因此,山地同一自然帶的高度,應該是陽坡比陰坡高。一般情況下,雪線也是陽坡比陰坡高。關於雪線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珠穆朗瑪峰等少數山地除外,因為珠峰北坡為雨影區,降雪少,冰川的類型為大陸性冰川,穩定性強,雪線高。珠峰南坡面向印度洋,為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雪量大,冰川的類型為海洋性冰川,滑動性強,雪線低。

40.「山前桃花山後雪」

此句既能表示坡向對氣溫的影響,同時又能說明秦嶺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以南為亞熱帶,以北為暖溫帶。因而秦嶺南北兩側的自然景觀截然不同。

41.「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這兩句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氣候、植被的垂直變化和自然帶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廬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間,它比「人間(九江市的平地)氣溫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開放的時間要落後二三十天。類似的詩句還有:「山中歲月無甲子,四月才開二月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橫斷山區氣候、植被垂直變化的真實寫照。

42.「早穿皮襖午穿紗,圍着火爐吃西瓜

這句話描述了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日較差大的特點。每到夏天,這裏烈日炎炎,白天氣溫上升快,有時高達攝氏四、五十度,當地人說:「沙窩煮雞蛋,石頭好烙餅」。但夜晚氣溫又急劇下降,辛勤的農民甚至不得不生起火爐取暖,圍着火爐,品嘗剛摘下來的西瓜。

43.「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

這句話說明了鋒面能帶來降水以及暖鋒和冷鋒過境後的不同天氣。鋒面是冷暖氣團的交界面。因為鋒面兩側的溫度、濕度、氣壓、風等都有明顯的差別,所以鋒面附近常伴有雲、雨、大風等天氣。春季來臨,氣溫開始回升,南方暖氣流活動逐漸加強,這時的鋒面多為暖鋒。暖鋒過境時產生降水,過境後受暖氣團控制,氣溫升高。因此「一場春雨一場暖」。深秋季節,來自蒙古、西伯利亞一帶的冷氣團活動逐漸增強,當它南下時,與前面的暖氣團相遇,形成冷鋒。冷鋒過境時產生降水,過境後受冷氣團控制,氣溫下降,因而「一場秋雨一場寒」。

44.「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時春。」「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

這是昆明四季如春氣候特徵的真實寫照。昆明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是7.8℃,比北京初春三月的氣溫高將近3℃;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是19.9℃,與北京晚春五月大體相當。昆明在我國的南部,加上雲貴高原等地形的阻擋,冬季來自蒙古、西伯利亞一帶的偏北風一般不能影響到這裏,這裏主要受來自孟加拉灣一帶的暖氣團的影響,因而冬季還是溫暖如春。夏季,由於昆明在雲貴高原上,海拔比平原地區高,氣溫垂直遞減,故夏季不熱。」

45.「三大火爐」。

長江沿岸的南京、重慶、武漢夏季特別炎熱,號稱我國的「三大火爐」。這三個地方7月份的平均氣溫都在30℃以上,極端最高氣溫都在40℃以上。為什麼「三大火爐」夏季氣溫特別高呢?

每年七月中旬以後,鋒面雨帶北移到華北、東北一帶,長江流域的梅雨結束。這時,長江流域完全為副熱帶高壓所控制,氣流下沉增溫,常常出現乾旱,這就是伏旱。伏旱期間,天空晴朗少雲,風力微弱,日照強烈,似火的驕陽把大地曬得滾燙。七八月間白天的最高地面溫度為50℃~55℃。曬得發燙的地面,源源不斷地把熱量傳給大氣,因而氣溫不斷升高。這是「三大火爐」形成的主要原因。其次,這些高溫中心的形成與盆地或谷地的地形有密切關係。「三大火爐」都位於長江河谷中,海拔較低。河谷地形猶如鍋底一般,地面散熱困難。四川和兩湖都是盆地形勢,夏季風自東南吹來,越過東南丘陵和貴州高原到達盆地時,由於下沉增溫產生乾熱風,使「火爐」熱上加熱,特別是重慶,白天溫度最高,暑熱日和酷熱天數也最長。長江下游一帶的南京,因地勢開闊,又臨近海洋,所以,與武漢、重慶相比,酷熱的程度稍低,時間稍短。第三,長江流域水田遍佈,河網密佈。尤其是武漢地處江漢平原,四周湖泊星羅棋佈。伏旱期間,因蒸發旺盛,廣闊的水面使大氣中水汽增多,空氣濕度增大。空氣濕度大的另一個原因是這時受單一的來自海洋的暖氣團控制。但此時盛行下沉氣流,風力微弱,空氣中的水汽不易消散,地面向空中輻射的熱量多被空氣中水汽吸收,又以大氣逆輻射的形式射向地面,使地面氣溫不易降低。另外,空氣濕度大,人體的汗水不易蒸發,排汗散熱的功能大大降低,又熱又濕的空氣,使人感到悶熱難受。影響人的體感溫度,除溫度和濕度外,風速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特別悶熱的天氣,當清風吹來,人們會感到炎暑頓消。可是,這三個城市在酷熱的日子裏,風力也很微弱,更增加了人的悶熱覺。

46.「一年有四季,全年備寒裝。」

此民謠生動地反映了青藏高原高寒的氣候特徵。

42.「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這句詩主要揭示了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的道理。山地的迎風坡抬升了爬升的氣流,氣流在上升的過程中容易變冷凝結而形成地形雨,而在山的背風坡氣流下沉,不斷增溫,不易凝結降水而成為雨影區。這樣,在山的兩側就會形成晴雨不同的鮮明對比。這種「東邊日出西邊雨」的現象在平原地區的對流性降水天氣中雖也能看到,但不如山區多見。這裏還需指出,山區除具有地形雨外,也有雷陣雨等天氣,這就更增加了「東邊日出西邊雨」的頻率。

47.「頭上熱滾滾,腳下冷颼颼,日照胸前暖,風吹背後寒。」

「頭上熱滾滾」、「日照胸前暖」說明青藏高原上的拉薩是我國著名的「日光城」。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的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多。其次,拉薩的緯度較低(約30。N),太陽高度較大,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光熱集中;同時,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圈的路程較短,由此導致大氣削弱的太陽輻射也較少。此外,拉薩多晴天,且常常是夜裏下雨,白天出太陽。拉薩雖然日照充足,但氣溫卻較低,即「腳下冷颼颼」、「風吹背後寒」。因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弱。

48.「蜀犬吠日」。

此成語可說明四川盆地雲層多,日照少。

49.「火州。

吐魯番盆地是我國夏季氣溫最高的地方,有「火州」之稱。吐魯番盆地夏季特別炎熱的原因:一是地勢低洼閉塞,不易散熱。二是乾燥,這裏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地面有戈壁沙漠,夏季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幾乎全部被地面吸收。

50.「走千串萬,比不上淮河兩岸。」「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

民謠「走千串萬,比不上淮河兩岸」,說明歷史上的淮河流域沃野千里,氣候宜人,農產豐富。後來由於黃河奪淮,泥沙淤塞了淮河的入海河道,淮河失去自己的入海水道,下游排水不暢,經常決口成災,使淮河流域水旱災害十分嚴重,「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解放後,我國對淮河進行了綜合治理。在上游山區修建水庫,控制洪水。中游利用窪地湖泊,修建許多蓄洪工程。在下游開挖新的入江入海水道,以利洪水下泄。如今淮河的入海水道已經建成,淮河水通過多個途逕入海,「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已成歷史。淮河流域水旱災害嚴重的原因與夏季風的強弱有關。在夏季風弱的年份,鋒面雨帶長時間地停留在江淮地區,江淮地區產生澇災;反之則為旱災。

51.「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洛陽三月飛胡沙」(李白《扶風豪士歌》)

這兩句詩反映了我國氣候的南北差異。同樣是三月(一般情況下,農曆三月時,陽曆為四月),南方百花齊放,而北方因春旱嚴重,造成了沙塵暴天氣(「飛胡沙」)。

52.「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

這一句貴州的諺語,概括了昆明准靜止鋒以東、以北地區的冬季陰雨冷濕的氣候特點,以及崎嶇的高原地形特徵。冬半年,來自蒙古、西伯利亞一帶的冷氣團長途跋涉,南下到雲貴高原的腳下,勢力已大為減弱,又遇到了雲貴高原的阻擋,不能繼續向南前進,與南面的暖氣團相遇,形成昆明准靜止鋒,受該鋒面的影響,貴陽附近「天無三日晴」(顧名思義,貴陽是陽光很貴的意思,即冬半年很少有陽光)。而此時昆明一帶則受單一的暖氣團控制,天氣晴朗(顧名思義,昆明是陽光明媚的意思)。雲貴高原上的岩石多為可溶性的石灰岩,流水侵蝕作用特別強烈,喀斯特地形發育特別典型,因而「地無三尺平」。

53.「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風吹沙石跑,車輪比人高,大姑娘一年不洗澡。」

新疆在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以西,屬於非季風區,夏季風影響不到這裏,因而這裏雨水稀少,沙漠廣布、山麓礫石到處可見。但這裏臨近冬季風的源地,受冬季風影響很大。九月的輪台,狂風在夜間呼嘯着,飛沙走石,風力作用十分強烈。西北地區冬季風風力強勁,寒潮經過的次數也多,可見那裏的氣候條件是相當惡劣的。這裏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風吹沙石跑,車輪比人高,大姑娘一年不洗澡」,是我國西北地區一句諺語,這句諺語主要反映西北地區氣候乾旱、風沙大、風力作用顯著的自然特徵。

54.「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本組詩反映了水循環和水量平衡原理及其應用。海水經蒸發變成水汽,水汽通過季風環流(大氣環流)被輸送到陸地上空,在一定條件下凝結形成降水,成為黃河水的主要補給,即「黃河之水天上來」。根據現代水循環理論,「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說法不夠嚴謹。因為流到海洋中的黃河水經過蒸發變成水汽,又有可能隨大氣環流,被輸送到陸地上空,在適當的條件下,再凝結形成降水,成為黃河的補給水源,即流入海洋的黃河水可再參與海陸間水循環。如果「黃河之水」真的「不復回」的話,那麼黃河早就乾涸了。這裏「奔流到海」的「海」指渤海。從「奔流」二字可看出黃河蘊藏着豐富的水力資源。因為黃河流經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在階梯的交界處,河流的落差很大,蘊藏着豐富的水能資源。目前,已在黃河干支流上相繼建立了多個水電站和水利樞紐。毛澤東筆下的「高峽」是指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即西陵峽、巫峽、瞿塘峽。「高峽出平湖」的構思如今正在變為現實,葛洲垻水利樞紐工程已經全部建成,並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大規模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在緊張的建設當中,並已經開始發揮作用。「高峽出平湖」是水循環和水量平衡原理的具體運用。「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說明通過水循環,使水資源不斷得以更新。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愛學啦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1011/456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