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陸過度維修案揭開汽修業黑幕

1

車子出了嚴重事故,維修清單上卻有很多項目與事故完全無關;放進了修理廠,愛車卻被工人開着出去釀成車禍;剛剛從4S店保養完畢,開出沒多久自燃了……和醫療糾紛一樣,在涉車訴訟中,顧客一方在專業知識領域中處於絕對的弱勢,網絡上一些真假參半的「修車黑幕揭秘」,讓公眾「受壓迫」的情緒更激化。北京市律協交通管理與運輸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張金澎律師說,公民在涉車糾紛中的確常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感覺,訴訟中取證艱難。但如果從糾紛發生之初應對得當,注意保存各種物證,維權成功的幾率依然較高。

「過度維修」只是

涉車糾紛冰山一角

10月25日曾報道龐女士狀告4S店北京津豐華北汽車貿易有限公司「過度維修」一案。記者昨天從石景山法院獲悉,法院於本月20日作出判決,被告賠償5500元鑑定費,但鑑於「所更換零部件現已安裝至龐女士所駕駛車輛之上,原告已實際享有、受益」,因此只需再退還工時費和零件費總計1200餘元。

龐女士的車被人追尾後送到4S店維修,一輛8萬多的車,修車費高達2.7萬,而經過鑑定,該車被認為「更換的多個零件與此次事故沒有直接因果關係」,其中,排氣管只需要維修一下即可,無需更換,而其他6處更換的零件與事故無關。「這就是小毛病做了大手術。」龐女士因此將4S店告上了法庭。

「她的這些東西已經到了該換的年限,別人不撞,自己也該換。」4S店代理人在法庭上如此表示,「換新的才能保證維修質量。我們要減少客戶的安全隱患。」

龐女士所遭遇的「過度維修」僅僅只是涉車糾紛當中的冰山一角。記者統計了近年來見諸正規媒體或中國法院網上刊登的涉車訴訟,除去大量「在4S店購買的新車有瑕疵」之類的新購車糾紛之外,在20個涉及到維修領域中的訴訟里,剛剛維修保養的車很快出了交通事故的佔8起,其中一起被法院證實,事故原因為涉案維修廠使用了假機油。有3起涉及過度維修,有3起是在維修過程中因各種原因出現事故,另有兩起是維修廠人員私自駕駛客戶在修車輛釀成事故。

看看那些

普遍存在的小花招

駕齡已達40年、對汽修行業知之甚深的趙勤(化名)先生說,「以換代修」是幾乎每個前往汽修廠修車的車主都會遭遇的問題,許多明明能夠用簡單的維修技術就修好的零件,直接被換成了新的。原本車主只需要支付工時費,變成了工時費再加新零件費。而維修廠的解釋也總是讓人說不出什麼來:「這是為了車主的安全。」

「還有的是不必要的維修。比如方向盤抖動,技師經常告訴你要去做四輪定位。一下得好幾百。但其實很多時候只是車輪上的一點小問題,在老司機眼裏,只要將前後軲轆掉換一下,就解決了。」趙勤說,大多數司機遇到這些忽悠的時候,多數也就「從了」。「這才是很多修理廠賺錢的法門。」

「還有像機油『以次充好』,車漆『用國產冒充進口』,普通司機根本無法防範。」趙勤說,常用的各種品牌機油,光顏色至少6種,即使是個內行,站在維修工旁邊盯着,也很難看得出機油是否有問題。

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管理與運輸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張金澎律師說,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公眾與車輛維修企業之間的糾紛還有幾種情況較為高發:用「副廠」的零件冒充原廠產品;在維修之前不與車主商量,修好後突然提交一份長長的維修清單和巨額維修費用;用從其他車輛上拆下來的零件冒充新零件;虛報更換零件的數量等。

「我在工作中還遇到過這種情況:修理工故意損壞某處零件,造成隱患,然後告訴車主『某處存在問題,這次先不用修,但是過一段時間可能會出問題』。一旦車主在維修過程中聽到這句話,的確應該多加小心。」張金澎說。

他同時提示說,如果車主在路邊小店維修,儘量不要離開車輛,務必要親眼看着維修工如何修理,以避免對方雖然將車輛修好,卻將車上的正規零件拆卸下來,換上「副廠」零件。

傳說的「黑幕」

也並非全靠譜

除了這些在司法實踐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網絡上也有不少帖子專門曝光「修車黑幕」,其中「往機油里加白糖、在剎車油里添酒精」等手段,讓人毛骨悚然。記者為此採訪了著名汽車維修專家、北京方曉汽修公司總經理單方曉,他說:「就全行業而言,一些賺黑心錢的招數決不能說沒有,但這種招數已經形同『圖財害命』,我幾十年的職業生涯里,身邊還沒發生過。」

一個目前正在微信朋友圈流行的帖子中,以一位良心發現的汽修技師的視角揭秘說,汽修廠為了獲取高額利潤,會故意破壞車輛的某個部件,待零件嚴重磨損,影響車輛性能的時候,汽修廠來一次大修,幾千上萬元到手。其中,最危險的是故意往汽車的剎車油里放酒精。由於酒精可以稀釋剎車油,又能揮發,所以誰也發現不了。車主只好被迫來更換大批零件。還有的機修工故意往機油里放白糖,白糖受熱後會成黏糊狀,卻沒有任何潤滑作用,也不易被發現,但很快就會導致發動機「抱瓦」,不能正常工作。

單方曉說,從技術角度,這種做法有可能,但如果真這麼幹,基本屬於蓄意犯罪。「剎車油沸點在220℃以上,酒精不到100℃。如果酒精提前沸騰,剎車就會失靈,一定會釀成大事故。但是剎車系統是密閉的,酒精即使揮發也不會那麼快,在事故調查中肯定能夠查得出來。」

對於「機油里放白糖」,單方曉說,從原理上也講得通,而且手段很巧妙。「糖很容易碳化,結成大量焦和積碳,對發動機破壞得非常厲害。但和往剎車油里放酒精一樣,我在工作中從來沒見過。這種破壞手段只有害人的意義,對提高修理廠利潤毫無幫助。誰能預先知道這輛車下次壞在哪兒,司機發現車壞了會到哪兒去修?」

單方曉認為,對於大型汽修企業來說,一些「以次充好」的小花招雖然能增加利潤,但風險太大。「4S店有一整套工作流程,不是一個人就能操作的,要涉及到庫管、機修工等一長串環節,只要整條環節上有一個人辭職,然後向外舉報,4S店恐怕今後就沒生意了。」他說,在一些小型汽修廠,工人操作時往往車主就在旁邊看着,作假也有難度。但是如果修理廠從庫房裏拿出來的,裝在進口品牌包裝里的機油乾脆就是假冒偽劣產品,恐怕車主也看不出來。

如懷疑有問題

別打草驚蛇先找證據

張金澎律師認為,儘管醫療上的法律糾紛多為出現了醫療事故後才會發生,而汽修行業的糾紛往往並不會造成人員傷亡,但是從糾紛雙方專業知識的角度,差距同樣巨大,在當前的商業環境中,消費者往往對於佔據強勢地位的商家充滿了不信任的情緒。

他建議,如果感覺修理企業存在問題,消費者首先要沉住氣,不要遇到一點事立即高喊「我要維權,我要投訴」,否則很容易造成證據滅失。「一定要先保留好拆下來的零件,在維修過程中,儘可能和技術人員多溝通,了解對方的說法。留好所有的維修發票、維修項目單據。之後最好先找個內行人士分析一下,確定對方存在問題後,要儘快攤牌、儘快提出法律方面的解決方案。如果時間間隔太長,也容易造成證據滅失。」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北京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1230/36031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