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股市「不死鳥」末日將至

每年年末,地方財政通過各種渠道補貼上市企業已經成為常態。然而,部分臨近退市邊緣的上市企業,更是過度依賴地方財政補貼來實現年終保殼的目標。

稅收優惠、減免利息費用等當屬地方補貼上市企業的主要方式。近幾年,地方對上市企業的補貼力度有增無減。據媒體數據統計,三年間A股收到財政補貼高達上千億元,且呈現出逐年上移的趨勢。

以2011年為例,*ST松遼與*ST昌九等上市企業屬於當年地方財政補貼的典型。以*ST昌九為例,當年收到了化肥生產經營一次性財政補貼高達1.6億元。

又以2012年為例,*ST黃海、江淮汽車等上市企業成為當年獲取地方財政補貼較高的企業之一。以*ST黃海為例,當年獲得3.7億元的搬遷補助金,為當年企業扭虧立下了汗馬功勞。

再以今年為例,有數據統計,約35家上市企業獲得地方的財政性補貼,累計補貼金額高達11.53億元。其中,*ST南化以2.9億元的財政補貼成為今年獲得地方財政補貼最大的上市企業。

多年來,雖然我國的退市制度得以完善,但是整體的年均退市率卻不見有效地增加,何解?筆者認為,退市制度的整體執行效率不高是關鍵性的因素。另外,由於地方的干預,每年均出現了一大批該退而不退的企業。

一般而言,當上市企業連續三年虧損將面臨退市的危險。然而,在企業退市之際,地方總能找出各種理由為上市企業提供大量的補貼,進而使企業得以扭虧。

值得深思的是,地方通過財政補貼等手段讓企業長期存在,從而促使市場更多的資源被這類執行效率低下的企業佔據。這樣一來,市場難以保持充足的活力,而股市的吸引力也被大大降低。

在股市「不死鳥」神話延續的同時,實際上也是嚴重阻礙着A股的健康成長。多年來,中國股市的畸形式發展不僅來自於市場的過度性融資圈錢,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地方的間接性干預。

當前A股市場擁有近2500家上市企業,市場的總市值更是高達22萬億之巨。可是,在上市公司數量持續高增長的同時,退市的企業家數卻寥寥無幾。據統計,自2001年4月PT水仙被終止上市以來,滬深兩市退市的企業家數僅為75家。

2466家上市企業與75家退市企業相比,後者佔比前者僅為3%。當然,這一數值還是經過了12年的累加而成。

對比國外成熟市場,以納斯達克市場為例,每年因各種原因被迫退市的企業為數不少,年均退市率高達8%。儘管當地的上市准入門檻相對較低,但是市場的配套措施卻相當完整。因此,在這樣的市場運作機制下,股市得以實現「優勝劣汰」的目標。

值得慶幸的是,在不久的將來,國內長期存在的股市「不死鳥」現象有望得到改變。正如近期的重要會議所述,未來將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決定性作用。而股票發行註冊製作為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制度將有效減緩上述長期存在的亂象。

在股票發行註冊制的模式之下,審核機構的權力被大大弱化,而企業能否成功上市則由市場決定。

雖說這種模式在前期執行階段將會大幅增加市場的供給量,進而加大市場的負擔,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隨着市場自身的調節能力加強,未來股市的「不死鳥」神話或將被打破。

不過,綜合來看,股票發行註冊制度是一項戰略性的舉措,不適宜過快地推進。

筆者認為,當前A股上市公司的年均退市率極低,這是非常不正常的。儘管股市發行註冊制度不適宜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迅速推出,但是展望未來,在監管處罰等措施進一步完善之時,可逐漸推進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註冊發行制度,以進一步擠壓股市「不死鳥」的生存空間。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BWCHINESE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1130/352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