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吳敬璉:錢荒為預警信號 需警惕系統性危機

中新社北京9月14日電(記者龐無忌)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14日在北京表示,目前中國經濟過高的槓桿率和負債率潛藏風險,一旦金融系統受到外部衝擊,容易發生系統性的危機。他指出,6月以來席捲中國金融體系的「錢荒」現象就是一個預警信號。

醞釀出台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幕前夕,吳敬璉等多位專家在第一期「鳳凰財知道」讀書會上,把脈中國經濟。

吳敬璉指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由粗放向集約轉變的過程中,需解決兩大關鍵問題,一是政府仍然掌握太多資源配置的權力,市場的作用無從發揮;二是經濟增長仍然被當做實現政績的重要指標。

他認為,各級政府扮演了市場的角色,擁有決定當地產業佈局、技術水平的權力。在地方官員追求政績的驅動下,利用土地等資源貸款投資的衝動難抑,不斷推高中國經濟負債率和槓桿率。

在吳敬璉看來,這樣寅吃卯糧的狀況埋下隱患,一旦受到外部衝擊,容易演化成次貸危機似的系統性危機,「前段時間發生的錢荒現象就是一個預警信號」。

吳敬璉認為,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早已不是個新問題,但由於存在體制性障礙,多年未解。而即將開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或能為解決這些體制障礙提出系統性的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

在當日的讀書會上,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韋森贊同吳敬璉關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觀點。他表示,如果增長方式不能通過改革進行轉變,中國經濟或將失速甚至進入蕭條期。

針對體制阻礙,韋森認為,現在改革的核心在於對政府權力的制衡,其關鍵又在於財政體制的改革。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平在讀書會上指出,作為較晚實現工業化的後發國家,中國的政府干預實際上在30多年的工業化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在目前全球經濟再平衡的背景下,同樣的手段逐漸失效。

在投資回報率節節下滑,服務業配置大量資源反而拉低勞動生產率的背景下,體制改革極為重要。但張平直言,由於涉及一系列規則和體制的改變,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難度將超乎想像。(完)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915/333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