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失落的文明:祕密語言


由於眾星的歲差循環,太陽在任何日期的升起,每七十二年將依反時針方向移動一度。(圖:商周出版提供)

所有證據都指向同一個神話來源——一個曾在先史出現的極度先進,甚至科學的文明。

復活節島上除了祭壇和摩艾之外,還有很多被世人遺忘的天文學遺產。島上那些石造遺蹟的方位證據、引人聯想的神祕片段,在在讓我們覺得此處所隱含的強大天地對應關係,與埃及和吳哥十分類似。

第十三章曾提到,神王霍圖·瑪圖阿據說是乘坐巨船從天而降:

霍圖·瑪圖阿自天上同時降臨了兩處大地
靠上天之助回到長子的世界,也回到他的世界。
他乘着最心愛幼子的船,自天上降臨大地。

根據十九世紀復活節島上最後一位能看懂「朗果朗果」板文的島民所述,這段傳說像極了在古埃及金字塔經文」和《亡靈書》當中所記載的內容——太陽神拉每日早晨乘坐太陽船(Mandet)自天上降臨,其時為最「年輕」的時候,然後又在最「蒼老」的黃昏時刻乘坐太陽船離去。

這段轉述也特別提到了「兩處大地」的存在。《哈姆雷特的石磨》一書的讀者應當對此不陌生。這兩位作者的最大貢獻,在於認出了遠古傳說和碑文中隱含的天文語言。這些語言和科學可以追溯到全世界「令人無法置信的古文明」,比有歷史記載開始時還要早上數千年。

此種天文語言特別與春、秋分時點的歲差運動有關,並且包含了一連串和歲差運動速率有關的數字——如每七十二年移動一度,每二千一百六十年移動三十度等。它也是一種利用特定的「心智模型」來幫助了解複雜天文概念的語言。這種模型將「大地」神話化。桑提拉納和戴衡德將「大地」定義為橫跨連接四大星座天空的假想平面,此四大星座各自對照於任何年代中的春、秋分和夏、冬至四大節令時的日出:

由於此四大星座在春秋分與夏冬至與太陽同步出沒,因此我們決定將「大地」定義為四方形(古代中國人亦有「天地四方」之說)。又由於此四大星座只在短期間內佔據四角(受春、秋分歲差運動影響),因此「大地」可以說具有消失與再生現象,一年之中會有新的四大星座分別在四個角落升起。

我們猜測前述有關霍圖·瑪圖阿傳說中的「兩處大地」,可能與此概念有關。一個是我們實際居住的大地(terra firma),另一個則是天球,即桑提拉納和戴衡德從全世界古老天文傳說中歸納而出的「黃道平面」。所有證據都指向同一個神話來源——一個曾在先史出現的極度先進,甚至科學的文明。復活節島上的神祕傳說可能也與此一來源有關。

另一個傳說也使用相同的天文語言:

在「洛克洛克希圖」(Rokoroko He Tau)時期天空隕落了,
自天上降至地面,人民哭喊:天空倒了!
他保持鎮定,等待了一段時間。
天空再次回升,消失後又停留在原處。

根據桑提拉納和戴衡德所闡釋的天文語言,天空掉落地面乃是暗喻一個天文世代的結束——如同柬埔寨小吳哥和大吳哥王城中所出現的「翻攪乳海」的混亂天象。除此之外,天空確實隕落至地面的感覺讓這個比喻更具真實感。若讀者能夠注視東方天空達數千年之久,就會發現歲差運動的結果使得春分日出時的「當值」四大星座緯度漸漸降低(參見附圖頁)。在一段夠長的時間之後,原本的當值星座會沉入地平線之下,而由在其上的星座取而代之。

或許這就是復活節島傳說中天空隕落和「消失」的意義。若真是如此,那麼另一個新天文世紀即將出現(「天空再次回升」),而且還會在原處維持一段極長的時間(「停留在原處」),也就不會令我們驚訝了。

摘編自《天之鏡》全譯本商周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天之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909/332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