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國政治改革 從黨員公投開始

—法廣記者史英強發假新聞:20年前舊書鹹魚翻身

法廣記者史英強發假新聞:20年前舊書鹹魚翻身 鄧英淘網絡圖片

作者:施維鑒 

一月二十八日,法國廣播電台華語首頁刊登一篇《中國政治改革 從黨員公投開始》的專題文章,作者是法廣香港特約記者史英強。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毫不猶豫地寫道,中國體制內知名學者鄧英淘,最近出版《新發展方式與中國未來》一書,提出政治改革,從中共黨員公投開始。接着,文章介紹鄧英淘此書中關於黨內民主和黨內權力制衡的觀點,並且介紹說:"鄧英淘表示,發揚黨內民主﹐就是要發揚多數黨員的民主﹐中國脊樑的民主﹐讓他們有發言權﹑監督權﹑決策權。"在互聯網稍微搜索一下,就能夠發現這篇署名史英強的文章,是一篇徹頭徹尾的假新聞。鄧英淘所著的《新發展方式與中國未來》,早在二十年前,即一九九二年,即由中信出版社在北京出版。中國大陸盛行的百度百科鄧英淘這一條目中,寫得清清楚楚。

事實上,鄧英淘這本書的主要着眼點,在於分析社會發展的新方式,即對生態產業革命的預言。鄧英淘在書中講到,"如果繼第一次農業革命之後崛起的是工業革命,那麼當工業革命衰退之後,新興起的很可能是生態產業革命"(第二二一頁)

事實上,作為法廣的記者,史英強應該知道,鄧英淘不是一個普通的研究人員。他是中共前宣傳部門的最高主管、有"左王"之稱的鄧力群的兒子。由於鄧力群在中共黨內鬥爭中失勢,因此鄧英淘被中共理論界和太子黨邊緣化。他的理論和主張,都難以引起中共重視。

這位法廣記者拿一個被邊緣化的學者二十年的舊作,鹹魚翻身,講其報道為中共體制內學者的最新出版物,對於媒體界和輿論界的誤導,可謂嚴重之極。尤其是中共面臨十八大改朝換代之際,各方都在揣摩中共新君習近平是否有政治改革的意向之際,這樣的假新聞出籠,可以說是砸了法廣中文部的招牌。新世紀

附:法廣原文

2012年 1月 28日

中國政治改革 從黨員公投開始

收聽 (03:44)

錄入個人播放列表

下載

Embed


RFI/Chine


作者 香港特約記者 史英強

中國體制內知名學者鄧英淘,最近出版《新發展方式與中國未來》一書,提出政治改革,從中共黨員公投開始。他認為,「政治改革的目的﹐是看誰為人民服務服務得更好」。發揚民主的政治改革﹐首先應當以黨內民主為主軸。道理很簡單﹐中國共產黨是領導的核心力量。核心力量不改革﹐除了被推翻﹐就是重新變成少數人作威作福。

中共改革﹐首先要「堅持名分」﹐那就是為人民服務的綱領不變。改革開放﹐搞市場經濟﹐與國際慣例接軌﹐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受外界影響﹐產生腐敗並不奇怪。要害的問題是缺乏權力制衡﹐尤其是涉及發展方式﹑道路選擇﹑執政方針這樣的大是大非﹐如何保證為實現多數人的現代化而努力奮鬥﹐堅持這個大方向不動搖﹐必須探索建立健全有監督﹑有制衡﹑有糾錯機制的制度安排。既然多數人的現代化是大方向﹐政治改革的核心自然是發揚大多數黨員的民主。非此不能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基礎。

鄧英淘表示,發揚黨內民主﹐就是要發揚多數黨員的民主﹐中國脊樑的民主﹐讓他們有發言權﹑監督權﹑決策權。「五年一次黨的代表大會﹐應當開成民主的大會﹔代表大會代表按地區﹐逐步擴大基層黨員選舉的比例﹐逐步減少上級指派﹔重大路線是非和方針政策﹐利用當代發達的信息技術﹐不用集中開會﹐完全可以率先試行實名制的全體黨員公投」﹗

鄧英淘還提出「系權制衡」論,主張中共黨內三權分立。有了執政「期限責任」的基礎﹐黨內有派﹐三權分立﹐可以實現有效的權力制衡﹐通過派系更迭﹐不斷自動糾偏﹐形成既有互動﹑監督﹑制衡﹐又能「輪流執政」的穩定結構。

鄧英淘表示,既然多數人的現代化是一個需要探索﹑試驗和反復實踐的創新事業﹐歷史進程中﹐路線﹑方針﹑政策上﹐必然產生不同意見。戰爭年代﹐黨內鬥爭時常具有極端環境壓迫下的特殊殘酷性﹐傷害了不少一心為黨的好黨員。和平執政﹐尤其是在全球一體妖魔化共產黨的今天﹐必須深刻汲取過去的沉痛教訓﹐徹底改變動輒扣上「反黨」帽子錯誤做法﹐真正允許﹑認真聽取不同意見﹐正面承認人以群分﹐承認黨內不同傾向和派系的客觀存在。

鄧英淘說,黨內民主逐步展開﹐發揚光大﹐必然產生鉅大而廣泛的社會影響。發動黨內政治改革﹐黨內民主與社會民主之間﹐加上香港一國兩制和臺灣統一﹐政體與國體之間﹐必然產生一系列的錯綜複雜的交叉互動。需要強調指出﹐我們不是為改革而改革﹐也不是理想主義追求公平正義﹐這裏不是一個簡單的價值取向﹐而是一個非常現實﹑非常直白從而非常艱難的選擇。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0129/23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