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緬甸的華麗轉身

 

1 昂山素姬重獲自由,甚至能和總統吳登盛一家共進晚餐。

2 流亡的緬甸人回國、政府邀請少數民族武裝組織進行和平談判、釋放大量政治犯。

3 大多數網絡管制消失了,facebook進入緬甸,報紙刊發文章前不用提交審查。

4 十九年來第一次民主選舉。5 擱置了中緬兩國合作的密松水電站項目。

緬甸的民主化進程之快深深的刺痛了我們的神經,而國人對於民主政治的渴望也已經難以遏制。

緬甸,專制政府的急轉身的樣本

僅僅半年時間,緬甸以令外界驚訝的速度和力度發生轉變,似乎正從一個被廣泛視為「軍政府高壓統治」的國家,轉而成為由政府主導政治改革的踐行樣本。

  一年以前,在緬甸報紙上印刷昂山素姬的名字還是不被允許的。但不久前,這位長期被監禁和限制居住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不但獲許自由旅行、演講,甚至還應邀與總統吳登盛一家共進晚餐。

  關於這次晚餐的報道,廣泛出現在緬甸經層層審查才能出版的報紙上。與此同時發生的事,在這個東南亞國家50年來極少見到:議會公開討論釋放政治犯的話題;大多數網絡管制消失了;除涉及政治和歷史的內容外,報紙刊發文章前不用提交審查;從不聽取民間意見的政府甚至召開了與商人和學術界的座談會,聽取改革某些具體部門的意見。

  歡迎流亡的緬甸人回國、公開邀請少數民族武裝組織進行和平談判、釋放部分政治犯,僅僅半年時間,一個被廣泛視為「軍政府高壓統治」的國家,轉而成為由政府主導政治改革的踐行樣本。就連昂山素姬也說:「我們正站在一個緬甸新紀元的開始。」

  一個「不會改變」的國家

  事實上,當2010年昂山素姬重獲自由,以及19年來第一次民主選舉進行時,那時還很少有人相信緬甸將會進行一次認真的改革。

  擁有5000多萬人口的緬甸曾被稱為「亞洲壓迫最嚴重的國家」。自從1962年軍政府成立以後,議會被解散,政黨被禁止,該國留給外界的印象就是貧窮的平民生活、嚴苛的審查制度以及不時發生的鎮壓活動。

  1988年,軍隊向在仰光舉行大規模示威的抗議者開火,數千人死亡。此後十幾年中,民眾由於恐懼不敢出聲支持異議者。到2007年,另一次因為生活水平太低而引發的抗議又一次遭到鎮壓。這是緬甸留給外界最不光彩的記錄。

  緬甸媒體一直被嚴格管控。國家控制主要的廣播電視機構和出版社。通常播出的是官方和民族儀式、政策上的成就,譴責美國、英國陰謀迫害緬甸。審查制度覆蓋從詩歌到電影的各個領域,不但過濾對政府的批評,還過濾大多數壞消息,包括對自然災害的報道,有時甚至包括國家足球隊的失利。據美國國務院的資料稱,官方還試圖封鎖包含可疑文字的網站。

  只有回顧這個國家在2011年之前的歷程,人們才能意識到如今發生的這場變革是在一個怎樣艱難的背景下開始的。

  由於緬甸多年來一直實施蘇聯式計劃經濟,軍方擁有的企業控制着所有關鍵工業,生產包括香皂和自行車在內的生活用品。外表古老的汽車仍然在坑坑窪窪的道路上行駛着。一名外國記者形容,「很多建築物看上去仿佛還在緬甸被英國殖民時期才塗過漆」。

  長期以來的孤立政策,使緬甸官方對西方充滿牴觸。2007年,一場颶風導致超過10萬人死亡,但軍政府嚴格限制西方為緬甸提供任何形式的救援。

  在這種形勢下,當執政的丹瑞將軍宣佈將解散軍政府並選舉民選政府時,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一次表面文章。

  懷疑並非沒有道理。選舉完全在軍政府的控制下進行。2008年軍政府修訂的新憲法規定,25%的議會席位由軍方保留,3個關鍵的部長職位——國內部、國防部和邊境事務部都必須由現役將軍擔任。此外,該國新修訂的「選舉法」還禁止有犯罪經歷的人和宗教界人士不得參加選舉,這剝奪了包括昂山素姬在內的許多社會活動家和僧侶的參選資格,而他們都是反對派的骨幹力量。

  在重重保證之下,曾在軍政府擔任部長、並在軍隊當將軍的吳登盛和其他20名軍政府部長辭去在軍方的職位,註冊了新的政黨,宣佈參加選舉,吳登盛毫無懸念地當選總統。

  2011年3月,統治了緬甸20年的丹瑞將軍將權力移交給略年輕的吳登盛,緬甸的民選政府宣告成立。人們發現,這個新成立的民選政府里,部長几乎全部由現任或前任軍隊成員佔據。當時,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一名成員嘲諷道:「我看到的是,將軍們正在系統地通過立法來保持權力。」

在大多數人眼裏,緬甸都是個很難發生改變的國家。就連緬甸的小商販們也不例外。在接受採訪時,一名退休的服務人員說,緬甸「不會發生什麼改變」。「新政府包含了很多以前的將軍,他們的習慣是新政府無法打破的。」他說,「他們習慣於受賄,粗暴對待群眾,並撈很多錢。」

  「半個世紀以來最好的改變」

  但改變以任何人都沒有料到的速度和深度開始了。

  在就職後發表的演說里,吳登盛宣稱他的意圖是戰勝貧窮,阻止腐敗,結束軍事衝突以及實現政治和解,但這沒怎麼吸引人們的關注。

  半年多以後,人們就不得不承認,吳登盛已經開始實現他的承諾,而且是以一種令人驚訝的速度和力度。

  看看過去半年來緬甸實施的一系列措施,人們有理由驚訝。

  政府重新設計了銀行和外國投資規則,並開始修改外匯政策。這些都是向商人和學界諮詢後作出的——這本身就是個大進步,因為軍方統治者長期以來拒絕接受民間建議。

  政府大大提高了發放給100萬人(大多數是窮人)的國家養老金,並使小型貸款(一個給窮人提供20到100美元貸款以允許他們開始小買賣的體系)合法化。此外,長期被禁的貿易聯盟也獲得合法地位,據國際勞工組織在緬甸的代表說,這是一個重大的政策決定。

  自從去年要求調查緬甸政府是否犯有反人類罪後,聯合國駐緬甸特別觀察員托馬斯被禁止進入這個國家。但今年,他不但被允許回到緬甸,而且緬甸給了他所要求的所有許可。緬甸還聽從他的建議創建了一個人權組織「人權委員會」。不久,人權委員會就在緬甸官方報紙《新光報》上刊登公開信,請求總統吳登盛頒佈大赦令,釋放政治犯。

  從10月12日開始,緬甸政府開始釋放獲得大赦的囚犯,包括200多名因抗議等原因被關押的政治犯。其中,最著名的政治犯之一是知名喜劇演員扎加納,他因批評緬甸政府被捕。此外,全國民主聯盟的幾名成員也獲釋。

  一位緬甸歷史學家認為,這些改革是「之前不敢想像」的,「我們今天看到的,是半個世紀以來緬甸為追求美好未來進行的最好的改變」。

  此外,另一項讓外界覺得驚訝的決定,是吳登盛擱置了中緬兩國合作的密松水電站項目。9月30日,緬甸聯邦議會宣佈了這一決定。據英國《金融時報》分析,「這是緬甸向西方示好的最明確的信號」。

  和半年前不同,很多人開始認真關注緬甸正在發生的事。美國新任駐緬甸特派員德里克·米特切爾說:「如果他們採取行動,我們也會採取行動證明我們支持改革道路。」

  吳登盛能走多遠

  人們當然也認識到緬甸還存在的問題。人權組織抗議說,緬甸仍然關押着數千名政治犯,他們是否獲釋,考驗着緬甸政府改革的決心。與少數民族武裝的交火仍然時有發生,很多人擔心,在這種情況下改革無法延續。此外,由於對憲法進行任何修改都需要75%的議會票數,很多人擔心,軍方事實上把持着的議會能允許吳登盛走多遠,還是未知數。

  也有人擔心,這一次改革會與緬甸歷史上的幾次類似改革一樣虎頭蛇尾。上世紀90年代,丹瑞將軍上台後曾釋放1200名政治犯,一度解除對昂山素姬的監禁,並召開了制憲大會討論憲法。然而,這場改革最終演變成群眾的街頭抗議,並導致軍政府進行鎮壓,剛召開的國會也被關閉。2002年,類似故事又一次上演。

  昂山素姬在樂觀的同時也充滿謹慎。「在我判斷車輪是否在向前進之前,我需要看到更多改變。」她對一名來訪者說。

  緬甸為什麼會變

  有分析者稱,這場改革,是由軍方內部的保守派和改革派的競爭驅動的。

幾乎是在沒有任何明顯徵兆的情況下,緬甸突然開始了改革。此前,緬甸已經在美國「惡棍」國家的名單上待了很多年。

  而種種跡象都顯示,改革是從統治者內部發起的。

  軍政府內部的變革者

  8月25日,統治緬甸20年的丹瑞將軍的畫像被從緬甸政府的牆上取了下來。正是由于丹瑞將權力交給曾任將軍、後成為民選總統的吳登盛,緬甸才開始了這場令人矚目的改革。

  但在緬甸民間,仍然有不少傳言說,已經下台的丹瑞將軍,在很多重要決定上有最終話語權。

  除此之外,與這一傳言相似的說法也被許多緬甸觀察家所認可。《紐約時報》發表一篇緬甸觀察文章認為,緬甸的各種社會變化,都是在軍方統治者內部關於封閉和開放的爭論間來回搖擺,而這場改革,同樣是由軍方內部的保守派和改革派的競爭驅動的。

  目前看來,改革派似乎佔了先手,就連國有報紙也不再發表過去那種諸如「暴力產生暴力而不是民主」的政治標語。

  今年56歲的總統吳登盛,經歷里打着濃厚的軍人烙印。他畢業於軍事學院,並曾在國防部任職。不過,此前,沒有公開報道提及他的政治傾向。

  外界對由他主導的改革的反應,主要是驚訝和出乎意料。在表示謹慎樂觀的同時,很多人開始探究,為何緬甸突然開始了由他領導的改革。

  在緬甸內部發生的內幕並不為外界所知。《紐約時報》注意到,直到目前,丹瑞將軍將權力交給現任政府的原因仍然沒有被完全解釋,只是說他「已經準備好退休」。

  而站在吳登盛身邊與他一道領導改革的前軍方軍官們,相對都更年輕。

  丹瑞將軍是否默許了這場改革?有分析家持懷疑態度。畢竟,曾經領導軍政府20年的丹瑞,一直以排斥西方和高壓對待國內反對者著稱。正是在丹瑞將軍的領導下,緬甸政府在2007年對僧侶們領導的抗議進行了鎮壓。還有報道稱,丹瑞將軍對昂山素姬極為厭惡。也正是在丹瑞將軍治下,緬甸政府在2007年處理導致超過10萬人死亡的龍捲風災難時,嚴格限制外國援助。

  如今,看起來吳登盛似乎正從各個層面突破丹瑞將軍的這些桎梏。他不但與昂山素姬等反對派開始和解,釋放了政治犯,還向封鎖緬甸多年的西方示好。不久前,緬甸同意了世界銀行和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建議,邀請一個專家組進入緬甸,為銀行業改革提供建議。

  因此,有人擔心,退居幕後的丹瑞大將仍然是緬甸變革中一個不確定因素。有外媒如此發問:吳登盛進行的這次改革,軍隊會允許它走多遠?也有人評論說,如今的緬甸改革,有可能面臨軍隊內部的反撲而失敗。

  9月30日,吳登盛決定暫停中國承建的密松水電站,此舉在其國內獲得讚許的同時,也被外界認為是他「逐漸走出丹瑞將軍陰影」的一個標誌。

  突破封鎖的誘惑

  外界相信,吳登盛和年輕將領們進行改革,一個可能的初衷是,他們意識到繼續維持軍政府的高壓政策以及仇視外部世界的態度,對緬甸來說是死路一條。

  長期以來,美國等國家一直對緬甸實施制裁。自1997年開始,美國對包括外部投資在內的援助進入緬甸進行嚴格控制。這一制裁直到2008年還被擴展。此外,在美國財政部的禁止任何商業交易的名單上,緬甸的100個高級官員和商人仍然名列其中。

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世界銀行、IMF等組織也都拒絕給緬甸提供貸款和援助。這些外部限制,加上緬甸本身經濟結構的脆弱,使該國經濟深陷困境。

  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的緬甸政治改革,被很多人認為是向西方示好以放鬆限制、突破封鎖的方式。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的評論,緬甸政府進行政治犯大赦,有其實用主義的考慮。一名外交人士在10月12日告訴路透社,「緬甸改革的動力是,它需要從像世界銀行這樣的國際機構獲得技術援助」。

  同樣,吳登盛上台之後的表現,被一些人認為是穩定政權、討好西方社會的需要。與此同時,在改革開始之前,西方社會尤其是美國的一些人士,已經開始呼籲美國停止對緬甸的冷漠制裁,加大對緬甸的支持,以對緬甸施加影響。

  2010年底,《紐約時報》便發表題為《是結束制裁的時候了》的文章,希望美國「暫時放鬆追求價值觀的理想主義」,關注緬甸的國內局勢,以免緬甸滑向相反的方向。

  有聲音說,這些外部的輿論,與內部經濟困境相加,在緬甸國內促成了一股溫和的改革力量。

  迄今為止發生的改革,也為緬甸在外部贏得了部分讚賞和期待。為了回應緬甸政府的和解姿態,美國表露出調整對緬甸政策的跡象。這些調整可能包括放鬆貿易和金融援助限制,解除世界銀行、IMF等對緬甸的援助禁令。9月底,緬甸外長溫納貌倫還應美國國務院之邀前去拜訪,並與幾名高級官員進行了會談。新加坡《聯合早報》也報道稱,9月中旬,美國緬甸事務特別代表米歇爾對緬甸進行了長達六天的訪問。日本政府也在本月將對緬甸援助的對象從僅限於人道主義緊急必需向與人民生活直接相關的領域擴大。

  美國政界開始關注緬甸發生的變化,並敦促美國採取更多措施。歷史學家、前聯合國官員hantMyint-U撰文說,緬甸正處於它自1962年建立軍政府以來的最重要的分水嶺,而奧巴馬政府如何做,將很大程度上決定着這個歷史性改革是否能帶來一次新的民主轉型。

  「緬甸的改革給美國一個機會以改善它和這個資源豐富的東南亞國家的聯繫。」hantMyint-U說。

  溫和的反對派

  昂山素姬被監禁局面的改觀以及政府主動與她進行的會面,被外界當作緬甸改革的最重要信號。此前,緬甸政府對昂山素姬進行的逮捕和監視,同樣被視作該國高壓統治的一個象徵性事件。

  因此,昂山素姬作為反對派領袖所持的和解姿態與溫和立場,也被認為是改革進行的一個重要前提。有分析認為,正因為昂山素姬表現出來的讓步,政府才願意接受她作為和解的對象。

  在「阿拉伯之春」發生以後,昂山素姬便發表講話,稱她希望領導的是溫和的社會運動,而不是阿拉伯世界發生的那種示威和戰爭。

  不久前,hantMyint-U時隔20年後第一次見到了昂山素姬。見面時,昂山素姬告訴自己的老朋友:她相信吳登盛在希望改革上是真誠的。

  當然,她的另一個表態也不應被忽視。在另一個場合,她表示,在判斷此次變革方向究竟如何之前,她還需要更多信息。

  緬甸擁有過關於改革的痛苦體驗。1990年代和2002年的兩次立憲嘗試,都以衝突和鎮壓告終。

  不過,此次緬甸改革,也可以被視作一場斷斷續續的改革的延續。1993年,軍政府啟動了立憲進程,並持續10餘年時間。2003年,軍政府宣佈實現民族和解,推進民主進程,並公佈了民主路線圖。2007年的國民大會雖然很快被關閉,但不到一年之後,2008年2月,緬甸公佈了新憲法,並宣佈選舉。吳登盛當選總統,正是這次選舉的結果。

  探究歷史不難發現,緬甸有着遙遠的民主經驗。甚至,在二戰開始以前,擺脫了英國殖民統治的緬甸人成為東南亞最早引進議會制度的國家。

  此外,儘管封鎖多年,收聽外國電台在這個信息來源匱乏的國家並不困難。英國BBC、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台以及緬甸民主之聲,都將目標對準緬甸聽眾。

  很難知曉這些因素中到底是哪些促成了近日緬甸的變革。但可以確定的是,緬甸已經沒有什麼退路。hantMyint-U說,外界應該對這場改革保持耐心,不要要求得太多太快。因為「如果這場改革失敗的話,取而代之的不會是一場完美革命,而是回到過去」。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本站綜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1026/22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