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泰媒:緬軍遇前所未有之挑戰

隨着緬甸北部戰亂升級,緬甸西部若開邦重新點燃戰火,造成緬甸軍政府面臨前所未有的分裂挑戰。繼中國商隊卡車遇襲被燒毀後,中國軍隊近日在中緬邊境啟動了新實戰軍事演習。

Le général Peng Deqi(au centre) de l'Alliance démocratique nationale du Myanmar(MNDAA) supervise des opérations contre la junte au pouvoir, près de la ville de Lashio, au nord de la Birmanie, le27 octobre2023.© HANDOUT/ AFP

綜合東南亞多家媒體報道,隨着緬甸北部地區戰亂加劇,中國政府呼籲當地華人撤離。繼周五(24日)發生120輛滿載貨物的中國車隊在緬甸境內遇襲被燒毀後,中國軍隊次日在中緬邊境啟動實戰軍事演習。

新加坡媒體引述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新聞發言人田軍里講話稱這是一次「年度訓練計劃」,演習目的旨在測試戰區部隊在快速行動、邊境封控、火力打擊的能力,以做好應對各類突發情況準備。

緬甸軍政府發言人佐敏敦(Zaw Min Tun)在官方社交媒體發文稱:「中緬軍事關係牢固,兩軍合作友好且不斷加強。」佐敏敦補充說,中國軍演目標是維護邊境地區的穩定與和平。這並不違背中國不干涉緬甸內政的外交原則。

針對中國商隊卡車遇襲以及此前緬北城鎮老街遭火箭炮襲擊導致人員傷亡事件。緬甸軍政府指責這是「緬北少數民族武裝組織策劃的恐怖行動。」當地少數民族武裝果敢同盟軍發言人李家文否認這一指控。

緬甸北部戰亂升級,此前中國一方面跟緬北地方勢力合作打擊電信詐騙團伙,另一方面則跟緬甸軍政府保持良好關係,以保護中國在緬甸境內的石油天然氣管道以及「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泰國媒體分析認為,緬甸內部民族矛盾爆發的時間點,剛好是俄烏戰爭、巴以衝突爆發引發國際地緣政治發生重大變化的關鍵時刻。目前緬軍與民間武裝力量分別得到不同國際力量的支持,在各方實力拉鋸中難免產生更多的安全風險。這種情形讓注重商業利益而兩頭下注的北京政府陷入困境,此次中國軍隊沿着中緬邊境進行實戰演習,相信是向緬甸政府軍以及緬甸少數民族武裝同時發出警告。

緬甸官方媒體透露,緬甸外交部長吞瑟於2023年11月23日在內比都跟中國駐緬甸大使陳海舉行會談,雙方就促進雙邊關係、維護緬中邊境地區和平、穩定和法治合作交換了意見。

有分析指出,緬北地區長期由不同派系的地方武裝勢力掌控實質統治權,而這些民族武裝力量在當地經營包括賭博、毒品、詐騙甚至販賣人體器官的「灰色產業」,而腐敗的緬甸政府軍官員同樣也能分到一杯羹。可是當這些灰產給中國乃至東南亞國家的社會經濟乃至國際聲譽造成極大傷害時,中國政府開始尋求跟緬甸官方與民間合作解決問題,不過長期以來收效甚微。直到10月27日緬北三個民族武裝組織(MNDAA、TNLA、AA)向政府軍發動襲擊,導致當地原有勢力受到打擊。目前中國警方已抓捕了逾3萬名詐騙犯。

另有觀察認為,印度過去曾經多次向緬甸提出合併,恢復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印度緬甸聯邦」計劃。隨着緬甸北部局勢混亂,緬軍節節敗退,印度也擔心緬甸軍政府將變得更加依賴中國,新德里並不樂見中國在其邊界的另一邊發揮影響力。孟加拉國同樣希望與緬甸政府加強關係,雙方仍就羅興亞人遣返回緬甸若開邦保持合作。馬來西亞媒體援引仰光消息稱,緬甸西部政府軍與當地若開軍(AA)重新開戰,目前緬甸與孟加拉邊境貿易完全中斷。

2021年2月緬甸政府變天后,東盟任命特別代表並與奪取政權的緬甸軍方談判達成五點共識,呼籲立即停止暴力,組織有關各方和平談判,為結束暴力並開展政治對話提供了路線圖。但緬甸軍政府合作態度消極,幾乎不予以配合。東盟除了拒絕讓緬甸軍政府領導人參加東盟會議外,這一機制發揮作用有限。原因在於東盟成員國之間秉持互不干涉內政原則,儘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新加坡對奪權軍政府提出嚴厲批評,但泰國、老撾、越南以及柬埔寨等鄰近國家則主張善意斡旋。今年年初以來,繼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走訪緬甸的外交嘗試失敗後,泰國邀請緬甸軍政府代表與部分東盟成員國包括受緬甸局勢直接影響的國家舉行1.5外交對話也差點翻車。為了擺脫試圖幫助一個應該受到國際社會排斥的政權實現關係正常化的指責,泰國隨即將燙手山芋轉交給正有意強化自身在東南亞角色的印度。儘管印尼一度為東盟輪值主席被逾權而感到憤怒,但還是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了在新德里舉行的第二場1.5會談,與會國家包括泰國、柬埔寨、老撾、越南、印尼以及中國、印度、孟加拉國和日本。但印度1.5對話討論的主題是緬甸影子民族團結政府(NUG)參與談判進程的可能性。這似乎根本不可能,緬甸局勢在牽涉到各方利益的演變中持續複雜化。

關於化解緬甸政治危機,流亡泰國的緬甸人權活動人士丁莎順蕾伊(Thinza Shunlei Yi)推文提出兩點質疑:第一,必須評估東盟五點共識為何失敗?事實上東盟並未解決緬甸的任何問題。第二,必須制定東盟領導人共同努力向緬甸政變施壓的行為準則。今年5月,緬甸民間社會向東盟提出審議和修改五項共識的建議並起草五項新提案如下:

1.通過東盟行動計劃,儘快保護人民並結束暴力。最低標準是結束緬軍的空襲。

2.與緬甸所有利益相關團體組織包容性和有意義的討論,包括民族團結政府(NUG)、民族團結協商委員會(NUCC)。該委員會代表緬甸議會(CRPH)、民族革命組織( ERO)和其他民間社會部門。

3.修改特使任期為3年,擁有獨立執行權以及能夠調動採取任何行動的資源。

4、調整人權支持計劃相關戰略規劃。防止政變集團成員擔任東盟災害管理人道主義援助協調中心(AHA中心)執行委員會代表,並向人道主義援助接受者提供援助,包括緬甸邊境地帶的人民。

5.東盟特使應與緬甸民間組織(NUG、NUCC、CRPH、ERO)建立民間社會溝通渠道,包括發動「緬甸之春」(Spring Revolution)革命運動的主要利益相關者。

這五項修改建議源於東盟五點共識的失敗。該聲明還表示,當東盟無法成為推動任何變革的支持力量時,空談緬甸和平的背後將會進一步引發更多的暴力。緬甸是否仍應是東盟成員的問題也隨之出現了。

綜合媒體觀察透露,緬甸政府軍多次與緬甸平民發生戰鬥,尤其2021年初以來的戰鬥明顯削弱了緬甸軍隊。一篇署名葉妙海(Ye Myo Hein)的緬軍實力分析報告(Myanmar's Military Is Smaller Than Commony Thought, and Shrinking Fast)指出,緬甸軍隊的士兵數量並不像我們這些局外人想像的那麼多。根據對前軍官的採訪和統計調查,葉妙海的結論是,緬甸軍隊正面臨危機。因為正規軍的數量正在迅速減少。一般估計政變前緬甸軍隊有30萬至40萬士兵,但這個數字並非明確的統計數據。相信緬甸兵力約有15萬,其中7萬是準備戰鬥的士兵。伴隨着激烈民間反抗和不斷發生的戰鬥,大約有10,000名士兵和警察叛逃並加入了反政變運動的部隊(PDF)。平行政府 NUG也估計,自衝突以來,應該有至少2萬名政變士兵死亡。而其他消息來源的估計應該有1-1.5萬名緬甸士兵被殺。但無論緬甸軍隊擁有士兵人數多少,比預計的高還是低?但外界可以輕易評估的是,目前緬軍正面臨多線作戰,並在幾乎所有民族武裝地區逐漸失去立足點。緬軍只有在仰光、曼德勒和內比都等「真正的緬甸人」居住的地區仍保留軍事控制力。這一地區數百年來一直是緬甸人民的心臟地帶,在擁護大緬族主義的緬甸,這一中心地區沒有民族民兵基地,過去幾乎沒有發生過戰鬥。但自從政變以來,原本中心地帶的曼德勒、實皆和馬圭省也淪為衝突地區,並成為反政變部隊或人民保衛軍(PDF)的據點。由於緬甸中心地帶長期以來一直是緬甸國王權力象徵的戰略要地,因此,外界正在關注當純正緬族人民在歷史和心靈中最重要的領域全面淪為戰場的時候,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當局將如何收拾局面?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RFI- 曼谷專欄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127/198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