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圖揭1902年重修慈禧墓 慈禧下葬照及私房秘密

慈禧陵始建於1873年,於1879年完工。1895年慈禧下令拆除三大殿重新修建,整個工程耗資巨大,長達13年之久。下列照片是八國聯軍侵華期間,重修工程陷於停頓時的情景。

慈禧陵的重修工程歷時十三年,直到她死前才告結束。重建後的隆恩殿與東西配殿,在建築材料的貴重、工藝的精湛、裝飾的奢華等方面均居於清朝皇后陵寢的首位。即使是與清朝皇陵相比,某些皇陵也要比她遜色很多。她的隨葬品之奢華也令人瞠目結舌,嘆為觀止。



慈禧標準像











慈禧定東陵隆恩殿



定東陵地宮

慈禧下葬墓地照片曝光及其私房秘密(組圖)

清西陵光緒皇帝下葬的墓地在拍攝這副照片時仍在建設之中。慈禧太后的葬禮要比光緒皇帝的晚幾個月。

慈禧太后的龐大靈柩由轎夫們抬着經過了博雷爾所在的看台。人們可以從照片中清晰地看到金黃色錦緞柩布上的藍色鳳凰和紅色雲彩及花紋圖案,靈柩頂上還鑲有一個金色圓球。道路對面的外國公使館警衛們在靈璀過時也都立正敬禮。



咸豐二年(1852年),慈禧奉咸豐諭旨,以「蘭貴人」的身份入住紫禁城西六宮的儲秀宮,在那裏生下了同治。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慈禧等隨咸豐逃往熱河(今河北承德),駐蹕避暑山莊。莊內有煙波致爽殿,殿旁有東西兩跨院,分別稱為東所、西所,慈安住東所、慈禧住西所,加之在京城時慈安住東六宮的鐘粹宮、慈禧住西六宮的儲秀宮、長春宮,人們遂私下稱為「東太后」、「西太后」,「東宮」、「西宮」及「東邊兒」、「西邊兒」。同治即位後至光緒十年(1884年)以前,慈禧住紫禁城西六宮的長春宮。光緒十年慈禧五十大壽,又移居儲秀宮,耗銀六十三萬兩(加上賞賜臣僕共計一百二十五萬兩)進行大規模整修,並將同治降生的後殿定名為麗景軒。



服飾。



慈禧在宮裏度過大部分時光。



慈禧在宮裏度過大部分時光。



慈禧「豪華」內廷寢宮掠影。



儲秀宮明間寶座是慈禧受賀時的坐處。



慈禧日常用膳處(膳桌臨時擺放)。



60歲的慈禧住在這座宮殿的西暖閣。



西次間的前檐炕是慈禧白天閒坐之處



儲秀宮西稍間是慈禧的寢室,內有慈禧的寢床。



長春宮前陳設

大清統治者慈禧太后,雖昏庸無知、保守頑固,但卻與中國大地上出現的第一輛汽車結下不解之緣。這開創中國歷史上擁有汽車的先河,也又一次暴露清代中國統治者的愚昧和可笑。慈禧當年處理朝政之餘,喜歡遊覽,經常乘坐她的豪華大轎和馬車去西山、八達嶺等景區遊玩。1901年,官拜直隸總督的袁世凱為了討好慈禧,用1萬兩白銀購進一輛第二代奔馳牌小轎車作為慈禧六十大壽的貢禮送給了慈禧太后。此車設計新穎、工藝精湛。



慈禧一生享盡了富貴,卻從沒有見過這種先進的洋玩藝兒,看後心中大喜。可是她第一次乘坐汽車去遊覽時,汽車駛出紫禁城後,她突然發現,原來的馬車夫孫富齡成了現在的汽車司機,他不但與自己平起平坐,而且還坐在前面,這還了得,有失自己尊嚴,立即責令他跪着開車。慈禧的話誰敢不從?司機只好跪着駕駛,但手不能代替腳踩油門和剎車,路上險些釀成驚天大禍。無奈,慈禧被人攙扶下車,中途又換上她的十六抬大轎。後來,此車作為皇宮遺物在紫禁城閒置起來。經專家鑑定,這是我國進口的第一輛汽車,距今已100多年,成為一輛世界罕見的老爺車,受到世人矚目。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環球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1016/22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