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近百水電站侵蝕「華中之肺」神農架 爆破中的山

[導讀]強烈的脫貧欲望讓神農架走上了小水電的大躍進之路。而其背後,是富了眼前,窮了生態的短視。

[導讀]強烈的脫貧欲望讓神農架走上了小水電的大躍進之路。而其背後,是富了眼前,窮了生態的短視。

神農架的小水電正在侵蝕着「華中之肺」的大生態。

「趕快搶救神農架的河流!現在水電站工程馬上就要施工,再不阻止就來不及了!」由於上游攔垻修建水電站,近日神農架宋洛鄉長坊村的村民們寫信向外界求救。目前,位於長坊河的水電站已經動工,村民認為壩體攔水之後下遊河床將會大量減水,生活和灌溉用水都將受到影響



連續的梯度開發,如同吃甘蔗一樣,將神農架的每一條河流分節榨乾。 (陳知勇/東方IC/圖)

長坊村民遇到的小水電之患並非孤例。在神農架林區的堵河、南河、香溪河、沿渡河四大流域,已經建成水電站90座,在建10座,擬建2座,另有2座列入規劃。從整個神農架水電開發的程度來看,長坊村的水電站已屬於小水電建設的尾聲,因為整個神農架已經無水可圈了。

遍佈於神農架林區的四大水系,皆發源於林區海拔最高的神農頂,這四條大動脈各自有數十計的支流向四周輻射。由於處在水源地,這些河流多短小且流量不大,它們像毛細血管一樣散落於群山峻岭之間,而那些小水電站猶如橫阻其間的血栓,讓整個林區的水域系統造成了梗阻。

作為世界中緯度地區惟一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態系統,神農架擁有的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使得其成為全球生物物種的天然基因庫。隨着小水電對於林區內河流的全面肢解,享有盛名的神農架將面臨「青山依舊在,秀水不再有」的境況,生態破碎已成事實。

「水就是錢,誰捨得放」

「我還是生平第一次見到裝機容量只有40千瓦的水電站。」2011年8月30日,剛結束對神農架小水電建設考察的原國家環保總局長江水資源保護局局長翁立達對記者表示了自己的驚訝。當他第一眼看到這個名為「紅舉蘇區」的水電站時,根本不認為這可以稱為一個水電站。

從1999年開始關注小水電問題的翁立達,曾到長江流域諸多小流域考察過小水電建設情況。他認為神農架地區的小水電建設的密集程度不亞於長江水系的任何一個小流域,「很小的河流都建了水電站,下手太狠了」。

據神農架林區水力資源勘查,全區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57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35萬千瓦,現已作流域規劃工作的有31萬千瓦。目前,林區的所有水電站裝機容量均在5萬千瓦以下,從劃分上屬於小水電站。在現已建成的90座水電站中,有88座為引水式電站。

翁力達介紹說引水式電站是小水電建設中常採用的模式,這種電站會在上游修築壩體攔截水流進入山體中的引水隧道,被引到遠處獲得落差發電,而原有當地河道就會減水、斷流。「走訪的二十多座水電站的攔水壩下方都斷流了。」翁力達說,一般修建水電站會要求放生態水,「但水就是錢,誰捨得放」。

南方周末記者在走訪林區木魚鎮的當陽河流域發現,從木魚鎮到紅花坪村約十公里的河段上竟然有四座水電站,上一個水電站的出水口就是下一個水電站的引水的攔垻,剛剛重見天日的水流馬上就再一次進入到山體的隧道中。這樣的梯度開發,如同吃甘蔗一樣,將每一條河流分節榨乾。興隆河本是當陽河的一條小支流,然而近這一條河上就修建了四個水電站。

甚至,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河流也被小水電開發的狂潮圈中。除已建成的西溝、石柱河等8座水電站外,還有3座在建的水電站處於保護區內。處在保護區內的下谷坪鄉還將築起一道96米高的大壩,把附近板橋河、黃溪河、馬家溝的水流聚集到一起發電,屆時將建成一座裝機4.5萬千瓦的電站。

爆破中的山

家住林區宋洛鄉盤龍村一組的方志斌這一兩年頗為煩心,經過他家附近的玉泉河水電站引水隧道工程施工正酣,「巨大的爆破聲震得人睡在床上像篩糠一樣」。

他家居住的土屋因為山里爆破的影響,牆體裂開了寸許長的口子,窗口的玻璃也經常被震落。為此,他不停地找玉泉河電站施工的負責人以及當地政府討個說法。「他們說看最後究竟毀壞成什麼樣子再給予賠償。」因為擔心安全,他幾乎都不敢住在屋內了。

在林區正在建設響水河等電站,巨大的爆破幾乎也已經為當地居民所習慣。爆破帶來的山體震動以及隧道挖掘帶來的尾渣,還有着不可預知的風險。

8月22日,神農架地區普降大雨,部分地區爆發滑坡泥石流。方志斌家門口溝槽中堆放的大量尾渣受到山洪的沖刷,被裹挾着湧向公路、河流。「幸虧溝口沒有住人,不然後果不敢想。」方志斌說,後來被沖毀的道路經過搶修才疏通,但大量青黑色的岩石仍然留在路面。

記者在走訪時發現,林區不少山中的溝槽中都堆積着引水隧道留下的尾渣堆,這些尾渣常常堆積於近百米高的半山腰上,山下就是住戶。黑色的岩石塊隨水流一起流下來的,這在些溝渠的入河口上都堆積着,特別醒目。

「炸藥爆破會對山體存在局部的影響,使得滑坡泥石流的風險增加。」長江科學院副院長陳進是一位研究水電建設中岩體檢測的專家,他介紹說類似神農架這樣的山區,很多邊坡都處於臨界狀態,剛好穩定,只要削去一點或者震動都會導致不穩定,容易成為滑坡泥石流的誘因。最為重要的是,修建水電站的尾渣如果無法及時處理,遇到山洪也極易引發滑坡泥石流。

陳進說,水電站建設之前都要進行地質監測並制定水土保持計劃,進一步還可能需要對山體修建一下護坡工程,保證山體的穩定與安全。他同時坦陳,在目前的小水電建設中投資方往往考慮成本問題,做到這些的幾乎沒有。

記者在木魚鎮紅花坪村一組村民楊曉華的指引下發現,紅花坪水電站附近幾百米範圍內就發生了三處泥石流和滑坡。在8月22日爆發山洪的興隆河流域數間房屋遭毀,水退之後河床中露出許多青黑色岩石塊,楊曉華說這都是興隆河修建水電站的尾渣。由於尾渣常被堆放於河邊,對於居住在河谷地帶的山民來說,遭受洪災威脅的可能性增加了。

危險往往出於意外。據宋洛鄉宋洛村村民介紹,位於宋洛集鎮對面的一段電站引水的明渠曾在2008年雨季決口,當時大股流水夾雜着泥土和石塊衝進宋洛河中。由於引水渠往往在半山腰上,一旦發生危險,山腳處的居民根本無法預防。




「為了水電, 砸了我們的飯碗」

小水電對當地水體的影響是致命的。神農架的珍稀魚類資源在水電狂飆猛進中正遭受着滅頂之災。

林區農業局副局長田產寶在其2007年發表的論文中介紹說,宋洛河河長24公里,6公里斷流,而香溪河在木魚鎮30.5公里的幹流上,有10.5公里斷流。翁立達對記者表示,經過調查後他發現斷流情況遠比論文所述嚴重,神農架的河流早已「體無完膚」。

宋洛河河床基本上已經成為石頭河,碩大的灰白色石頭成為河中的主要景觀,而幾乎看不見水流。雖然剛下過暴雨河水大漲,但由於上游水電站引水,記者看到河中水流在石縫間幾乎看不見。宋洛村村民向記者透露說,宋洛河有時在枯水期會有近半年的時間滴水全無,村里吃水和灌溉就只有依靠山中小股的山泉水。以前河裏魚兒扎堆撞腳的情形,只停留在一些中年人的記憶中了。

「以前來收集魚類標本做科研時,一網撒去可以捕到上百條魚,大的有兩三斤的。」對於神農架河流的變遷,盧林覺得很感慨。1982年,在華中農學院水產系就讀的他和導師楊干榮一起到神農架進行野外考察,並編寫了《神農架魚類》一書。其中記載當時在神農架發現魚類35種,其中不少都是保護魚類,其中一種魚是首次發現。

之後從事漁政工作的盧林,一直關注於神農架魚類的繁殖與培育,很多在神農架常見的魚類,於今已變得罕見。

盧林介紹說,神農架很多魚類都有洄游產卵的習性,繁殖季節魚類會沿河而上將卵產在河流的上游。例如,齊口裂腹魚的產卵地常常與其活動地海拔相差近八百米,這就需要一個完整的水系來支撐魚類的繁衍。如今,被節節蠶食的河流多數河床已經乾涸,這些名貴魚類的生存空間已經消失了。

在當地政府的諸多報告中,神農架人一直被描述成生態貧民,為了保護生態犧牲經濟利益,致使發展緩慢,老百姓富裕程度低。藉此,進入新世紀以來,發展水電被當地政府看成富民興區的一條捷徑。

然而,真正的「生態貧民」卻因這條捷徑砸了飯碗。

目前,尚未遭遇截流的玉泉河流域山民仍然享受着良好生態帶給他們的豐厚回報。居住在玉泉河邊陳誼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每年並不需要外出務工,只需要「靠水吃水」就可以保一家富足。他平常在玉泉河以打魚為生,一年可以收入五六萬。另外,他常在河中收集奇石賣給遊客,每年也有五萬元左右的收入。而在玉泉河流域,以此兩項生計為生的上百戶農民,一旦遭遇小水電,他們將失去現有的收入來源。

長坊村農民姚楚成5年前在當地投資了野生魚繁殖基地。但隨着上游電站的修建,他的養殖基地將面臨無水可用的境地,前期投入的上百萬資金也將化為泡影。

陳誼國回憶說,玉泉河電站剛開工時村民集合了五十多人到林區政府抗議,結果有五六個村民被當地警方抓了。「為了水電,砸了我們老百姓的飯碗。」陳誼國憤憤不平地說。

從「木頭財政」到「水電大躍進」

神龍架小水電的發展起步於滿足自身供電需要,2000年前後國家開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原本以「木頭財政」為主的神農架財政大幅縮水,當地的小水電也就是在此時開始了「大躍進」。

神農架最早的電站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到2000年,全區有電站29個。在之後的十餘年間,林區建成的電站多達61座。投資小、風險低、運營成本低、經濟效益好,這是當地政府對小水電的一致看法。

直至如今,水電稅收已經成為當地財政構成中一塊重要的「蛋糕」。2008年到2010年間,神農架水電稅收從2132萬元增至2500萬元,佔到總體稅收的 15%。在建的水電站投入使用後,水電每年帶來的稅收將達到5000萬元。這對於一個稅收剛剛過億的貧困地區來說,無疑有着無法抵禦的誘惑。

2008年底,林區組織專家進行生態補償論證。形成的報告中清晰地指出當地開發水電資源的生態損失「至少在5億元以上」。以稅收和生態損失比較,可以清晰瞥見神農架當地在發展水電上的短視。

「水電開發的稅收交給地方,而破壞後的修復則由國家埋單。」水電專家翁立達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道出了當地水電成癮背後的利益衝動。

當地居民認為,小水電修建容易關停難,某些程度上也和當地官員參與其中有關係。根據林區提供的一份小水電開發建設管理情況表,當地知情人士指認其中不少水電站的法定代表人都是當地水電、供電等單位官員,其中還包括一名林區人大副主任。林區水電局局長陳光文在接受湖北當地媒體訪問時稱,自己在擔任宋洛鄉黨委書記時曾在某電站入了10萬元的股份,現在他每年能拿到1萬—1.5萬元的紅利。

「林區環保部門基本都參與了新修水電站的環境評估。」林區黨委副秘書長劉生策對南方周末說道,他曾擔任林區環保局局長一職。但林區環保局提供的審批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林區所有水電站項目中,已通過環評審批的只有29座,環評通過率不足30%。

2006 年,原國家環保總局出台了「關於有序開發小水電切實保護生態環境的通知」,要求清查無立項、無設計、無驗收、無管理的「四無」電站。這一年,24座小水電站到林區水電局補了手續,水電局組織專家進行了評審。但沒有經過環評審批的水電站,有的照常引水發電,有的正在興建,環保部門幾乎沒有辦法。

2007年,湖北省叫停了玉泉河流域的龍潭嘴、饒家河電站、兩河口電站、里叉河電站。然而時隔數年後,里叉河電站、饒家河電站分別於2010年10月、2011年6月建成發電,兩河口電站將於8月底投產發電,龍潭嘴電站則正在緊張的興建之中。

林區當地有擔任過環保局長的官員曾對媒體大倒苦水。為了讓一些建設項目儘快拿到環評資質,他要經常到省里疏通關係。一次,省里的部門領導質問他:「你到底是環保局長,還是招商局長?」

目前,神農架林區又開始了新一輪針對小水電的整頓,林區黨委書記錢遠坤和政府區長周森鋒召開現場會督辦整改小型水電站工作。林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均學告訴記者,目前湖北省水利廳和省發改委的調查組已經抵達林區,林區也派出兩個工作組下到鄉鎮開展整頓工作,但關於小水電站的關停情況,他表示還需要等工作組核查之後才有結果。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南方周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902/217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