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謝國忠拒評統計局數據 老百姓:通脹很嚴重

8月15日早晨,周滿濤在超市買了一包排骨、一瓶麻油、一小袋雜糧、一瓶洗衣液和幾把牙刷,「就這點東西,要150塊錢,物價漲得厲害啊!」

月月攀升的CPI,讓棲身於上海浦東新區臨沂新村的周滿濤頗多牢騷。周滿濤退休前長期從事化工實驗數據統計工作,對數據極為敏感。「退休後,我開始天天記錄家裏的日常開銷。今年初,每月消費約1000元左右;現在是1500元,漲了50%!」

周滿濤的焦慮與不安有官方數據的支撐。持續走高的CPI,繼6月「破6」之後,在7月創下37個月以來的新高。國家統計局8月9日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CPI同比上漲6.5%。其中,城市上漲6.2%,農村上漲7.1%;食品價格上漲14.8%,非食品價格上漲2.9%;消費品價格上漲 7.6%,服務項目價格上漲3.7%。

豬肉領漲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豬肉、蛋、水產品價格繼續上漲,是價格總水平環比明顯上升主因。同比看,7月份翹尾影響約為3.3個百分點,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但受環比明顯攀升影響,新漲價因素達3.2個百分點,接近翹尾影響因素,導致同比漲幅較高。」

食品、豬肉價格是此輪CPI上漲的主要推手。在6.5%的漲幅中,食品類價格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4.38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同比增幅為56.7%,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46個百分點。環比上漲也達7.7%,不過漲幅有所回落,比上月縮小3.7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肉價剛有企穩跡象,食用油、雞蛋等食品價格立即接棒,漲幅明顯。7月數據顯示,雞蛋價格上漲19.7%,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15個百分點。

「7月份CPI創新高,從整體來看,食品價格的推動非常大,豬肉起了引領作用,同比增長50%以上。非食品價格並未上漲多少。」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歧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石磊持相同觀點。在石磊看來,除食品價格推動作用外,工業消費品價格上升也會推高CPI。據國家統計局報告,7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7.5%,環比與上月持平;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1.0%,環比上漲0.1%。「CPI是最終產品價格,受中間投入品價格影響。中間投入品價格高,尤其是能源產品、資源產品、農產品[15.62 -0.32% 股吧 研報]價格上升,一方面表現為PPI走高,另一方面又推高CPI。」

「加上通脹預期還很強。社會上有大量的流動性,無法短期釋放。股市低迷,不能分流社會資金,資金更多地就在市場上表現為購買力,名義的購買力表現為通貨膨脹。總而言之,構成CPI的主要價格因素並無實質性消解,加上通脹預期進一步惡化,使CPI繼續走高。」石磊稱。

石磊認為,房價尤其是一線城市一手房價格沒有實質性下跌,也會導致進入CPI權重計算的房價因素推高CPI。

獨立經濟學家、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則拒絕對統計局的數字置評。「這個數字不準確。談這個沒有意義。通脹很嚴重,這是老百姓普遍認為的事實。」 周滿濤對統計局公佈的數據同樣存疑。在他的感覺中,漲價的不僅僅是豬肉,「什麼都漲了,不再像有些專家說的是結構性通脹,是全面通脹。」

事實上,構成CPI的8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繼6月全數上漲後,7月繼續呈現全數上漲態勢。「應該說是物價已經全面上漲。」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告訴時代周報。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時代周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821/215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