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人民日報為陳光標發聲 很能說明問題

近來,針對所謂「中國首善」陳光標的不光彩歷史和沽名釣譽的行善方式,不少媒體紛紛提出質疑。對此,《人民日報》26號發表的文章《怎樣看待「高調」的陳光標?》,極力為其打抱不平。

文章說,對於一個慈善家來說,「詐捐」的罪名足以終結一切,因此,中國「首善」陳光標捐贈「注水」的傳聞,無論是對媒體、公眾還是陳光標本人,都攸關重大。往小了說,事關一個人的名譽;往大了說,則關係到中國慈善事業的成長。

文章回顧說,事實上,這兩年陳光標在慈善的道路上不斷成為輿論焦點,其高調的行善方式,也曾引來一些爭議,甚至被視為是「暴力慈善」。但圍繞這些爭議,人們還是有幾分疑惑:首先,行善者是否必須是道德完人?有人認為,作為公眾人物,陳光標應該成為「楷模」,而民營企業家陳光標恐怕並非完人。特別是對傳統上以低調、清高、做好事不留名為美德的中國人而言,「高調」、「好名」、「作秀」無疑是一種非常惹眼、易招反感的「缺點」。那麼,非楷模人物甚至是有明顯缺點的人,行善就該一律否定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還有幾個人能有資格行善呢?水至清則無魚,在如此嚴苛的道德標準下,慈善的「池」中還能倖存幾條 「魚」呢?

其次,「高調行善」 是否就比「低調不行善」更應該受到質疑?中國的一些富豪大款可以在全球奢侈品市場出手豪闊,可以把幾乎所有財富留在手裏、留給子孫,相對那些吝拔一毛的富豪,「高調」捐款的陳光標,難道就應該承受更多的批判和冷嘲熱諷嗎?當蓋茨、巴菲特攜手來華勸捐,陳光標大聲回應死後裸捐,曾讓不少退避三舍的中國企業家感到被動而尷尬。兩者相比,誰更該受到質疑呢?

《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又說,陳光標是一位民營企業家,無論他捐或不捐、捐多捐少,以及是否有以募捐來換取廣告效應,或者是藉此與政府搞好關係,以便爭取項目等等,上述這些被質疑的行為,如果一定要算作缺點的話,那也是他的個人選擇。只要其中不涉嫌違法的話,他的捐款行為就應該和其他好心人一樣,受到肯定,這和有的地方、專業慈善機構的「挪用」、「濫用」善款,性質判然有別。因此,對於像陳光標這樣樂於行善的人,不妨多一份理解,不必在他高調時推波助瀾,如今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讓後來者望而生畏……。

對此,有觀察人士注意到,雖然本文不遺餘力地為陳光標說好話,但卻又極力淡化陳光標借募捐與政府搞好關係換取項目的行為,要知道,這不過是「官商勾結權錢交易搞腐敗」的一個更好聽的說法而已。更何況,像《人民日報》這樣的頂級官方喉舌,如今竟然能夠挺身而出,為陳光標大肆評功擺好,這本身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在他們的筆下,陳光標的問題被極力淡化,但與此同時,艾未未的缺點則被無限放大,甚至是無中生有,這又說明了什麼呢?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430/203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