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是遭天譴還是天啟?2011竟是這樣的一年!

照理,世人經歷了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掀起的金融風暴、2009年經濟衰退引發的失業潮、2010年歐元區債務危機造成的大震撼,對於意想不到的黑天鵝效應,會有較大的承受力。孰料,2011年第1季還沒結束,日本東北地區的空前大震與驚世核災,再度當頭棒喝。「照理」,已非這個世界的運行準則!全球化唇亡齒寒的負面能量,正透過一次更勝一次的人禍與天災,打擊「人定勝天」的自信心。究竟這是天譴或天啟?值得所有人深思。

最近3個月,我們曾在社論中指出,由於美中貿易戰一觸即發,世界恐要為全球化付出「瀕戰」的代價;中東非(MENA)茉莉革命則將陷2011年於更多的「變與亂」。只是沒想到,提早引爆的「瀕戰」經驗,竟是日本震災與核災連環爆!菅直人政府以二次戰後最大危機來形容這場未解的天人災異,民間則用「疏開」的戰時用語,自東北重災區與首都東京撤離;國際也迭次展開撤僑行動,嚴重程度僅次於先前自利比亞內戰撤離僑民。

  面對超級天災,日本民眾在第一時間自持守分,展現高度群體意識,這是制度與文化長期涵養的結果,國際媒體也多所肯定。然而,一旦災難蔓延,接下來就是人性的考驗,日本各大機場近日已出現大量出國避難的國民,若干配送業者拒絕冒險運送物資到重災區,顯見大難來時各自飛,還是人情之常,「滅私奉公」並非現代社會的普遍價值。

  日本向來是個自傲而封閉的社會。因為自我期許高,的確創造出許多「日本第一」的技術,迄今無人能取代,也因此導致全球供應鏈在宮城大震後出現斷鏈危機。但也因為封閉排他,不少「日本第一」淪為「日本唯一」,只滿足國內市場而出不了國門,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手機系統。連核電工程與法規都是「美」學為體「日」學為用,以彰顯國家的"Pride"。

  如今,核災失控,國家的"Pride"受損,輿論與抗爭開始將矛頭指向菅直人政府失能。其實,菅內閣只是20年來日本經濟失落年代的諸多「平庸政權」之一,在震災發生前正面臨倒台危機。日本核能運行的積弊叢生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危局,是歷任短命政權怠忽的結果,由菅直人概括承受。當然,菅內閣若真如媒體報導,在核災發生之初不願家醜外揚,拒絕美國援手,那麼就是造成核災雪上加霜的重大失策。

  當空前的天災遇到長年的平庸政府,老百姓最終只能自求多福。日本朝野會否因為此次劇變,大刀闊斧翻修政治、經濟、產業與社會運行的規則,猶未可知。對於台灣在內的國際社會而言,則至少應該開始思考下列問題:

  第一,反核意識抬頭,偏偏產業發展與民生水平又不可偏廢,替代能源政策如何有效推進?在日本核災之後,德國率先宣佈關閉一系列老舊核電廠、中國與菲律賓等國也暫緩核能新廠的布建,而台灣核一廠延役與核四廠建設也勢必平添阻力。由於重啟火力發電有違減碳環保的時潮,因此除了見不賢而內自省,徹底提升核安層級之外,更積極善用台灣日照充沛,因勢利導太陽能產業加速發展,應是政府的另項當務之急。

  第二,全球運籌模式的風控如何升級?過往水平分工的全球運籌模式,創造了共存共榮的商機與貨暢其流的便利,但此次日本震核災衍生的斷鏈危機,則將全球運籌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罩門暴露無遺。即使是研發生產一手包的集成元件製造大集團如韓國三星電子,也仰賴日商供應某些關鍵生產設備與零組件,更別說集結各國零組件而行組裝代工業務的台灣科技廠。

  一如日本人的震災教訓記取不完,全球運籌的投資風險也分散不完,但每次教訓都有新的啟示。水平分工的脆弱性已顯而易見,就算短期內調整不易,中長期適度強化垂直集成,是否可行?

  第三,更深層更重要的哲思課題,或許是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災後拋出的「天譴說」。石原直言,「日本人過於強調自我,凡事以我欲為主,來從事政治和民粹主義。而透過這次海嘯,若能一次清洗這些執著,我覺得或許這是一次天譴。」石原在國難傷口上抹鹽,遭到口誅筆伐,並不意外。但正所謂忠言逆耳,「凡事以我欲為主」,其實不止適用於日本人,也適用於過度發展與過度消費的其它國家。在「人定勝天」信仰下,多少人的所作所為其實都是在滿足「我欲」,4 年來全球人禍與天災不斷,部分正是「我欲」造孽使然。「天譴」或許太過刺耳,如果說這次宮城海嘯是「天啟」,又有多少人真能生聚教訓,拋下「我欲」,敬天愛人?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工商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320/19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