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英語學習 > 正文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以下內容節選自汪培珽的 第2本新書《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餵英文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覺得其中的有些方法對於我們買了大量英文故事書在家的媽媽有幫助,特節錄於此。



第二章英文故事書,怎麼念給孩子聽?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就好象自己是一位英文口譯員一樣,有人說了一句英文,你馬上將之翻成中文說出來,只是兩個角色都是由自己擔任。

「Danny is in a hurry.」
Danny走得匆匆忙忙或是Danny走得好匆忙。因為繪圖中,小男孩就正在走路。
「I am six years old today.」Danny said.
Danny說,我今年六歲了。

1.英文部分照書念,維持原汁原味。當然英文能力很好、不怕教錯孩子的父母,不在此限之內。

2.中文翻譯的部分,很重要的原則是,不要拘泥英文的逐字翻譯,先了解整句的意思,再用國語說出來就好。

儘量口語、自然,不要讓孩子疑惑:爸媽怎麼國語說的怪怪的,好象在用外國人的的語言邏輯在說國語。。


例如「Danny is in a hurry.」如果說成「Danny是在一個匆匆忙忙的情況下」,或是「I am six years old today.」Danny said.變成「我今年六歲了。Danny說」


是不是有些彆扭?國語都說起來彆扭不好聽,對孩子來說,尤其剛起步的階段,可能比較不容易引起孩子對故事的興趣。

3除非孩子主動問問題,不然,一句英文,一句中文,再換下一句,儘量不要在中文翻譯之後,又自行的加一大堆的國語解釋。

我是以直覺來猜想,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的方式,經大量的閱讀和比對之後,孩子自然就會習得第二種語言。可是,如果我們在翻譯之後,又自行加了與原文無關的字眼,孩子可能無法正確比對,也減低了這個方法的效果。

例外的情況是,如果您的孩子噎比較大了,太簡單的故事無法吸引孩子時,中文的翻譯工作就必須更用心,更花力氣,提高音調,配合動作,甚至扯著書上的繪圖,天馬行空地發揮「咦!你看這隻臭鼠,放的屁好臭好臭,敵人就不敢靠近他」「你看這隻小狗好大的膽子,竟敢對著大熊汪汪叫。」
一開始,以能「延長孩子聽故事的時間」為原則,不管父母是希望孩子愛上中文故事書還是英文故事書,都一樣適用。

第四章聽、說、讀、寫,請照次序

「我們是怎麼學會國語的?」如果能靜下來想想其中的過程,就應該不難理解,在學英文或是第二種語言時,對孩子來說,「先聽、再說,再讀、後寫」,才是最符合語言學習的人類自然法則。

學母語的過程

當孩子呱呱落地到會開口說話,少則一年半,多則兩年,而真正能夠無礙的表達,可能總需要三歲,甚至四歲了。所以這之間的靜默期,就是什麼也不做,光是「聽」的時間,就長達兩年。

再看,「什麼時候開始讀字呢?」如果撇開中國父母喜歡的偷跑教育不看,孩子真正開始讀字,噎上小學七歲了。我個人非常不贊成七早八早就讓孩子開始認字。孩子可以只用眼睛、全心全意欣賞繪圖的時間沒有幾年,何苦趕着他們早早離開這個藝術欣賞的美妙境地呢!


1聽2說3讀4寫,是人類學母語的次序,也是語言學習的自然法則。反觀我們的英文學習環境,連最親密、最常接觸的母語,都是在醞釀了七年之後才開始「讀」的動作,如果父母有其它方式可以選擇,何苦要將孩子早早在一開始,就把他們推入一個不屬於他們的世界。

時間排擠效應

書店的一與,約莫五歲的孩子,逐字念著一本字不算少的英文故事書,坐在一旁的母親仔細聆聽的專注模樣,想必她一定很以自己的成就為榮。咦?說錯了,是「自己」的成就?還是「孩子」的成就呢?……..不追究了。

可是,令我心驚膽戰的是,明明念得是英文,怎麼乍聽之下,卻像是國語呢?因為字認得有些吃力,所以,字與字之間彷彿了三里路遠,而且語調、發音…..聽得我冷汗直流。

朗讀,不論是中文還是英文,絕對是值得鼓勵孩子去做的事情。可是,時機呢?五歲的孩子,這樣的「成就」,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想必媽媽花了極大的時間在上面(或是花錢請別人花時間也行),孩子只是被動下的犧牲者,沒以選擇的空間。

問題真正的癥結在於——英文學習的前後次序被錯置了。這樣的閱讀成就,勾勒出兩個問題點:

1如果先讓孩子暴露於足夠的英文環境之中,例如聽英文故事書,就不會有這樣嚇人的朗讀結果。因為人類「說」的能力,是奠基在「聽」之上。

2每個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當我們花這麼多力氣「訓練」孩子讀字,相對的,「聽」的機會就被排擠掉了。

讓孩子快速認字讀字,甚至寫字,有時真的可以撫慰一些「擔心孩子未來競爭力」的父母。也是補習業者向父母展現成果的最有利證據。

幫孩子念英文故事書,讓孩子聽英文故事,雖然一時看不到成果,但是,它是語言學習上很重要前置期。孩子還沒走穩就想着他跑,真是累了父母,苦了孩子,得不償失。

語言關鍵期

如果這裏要討論語言學習的理論和研究,可能十本書都寫不完,確實有許多專家、學者、博士、教授長時間投入在這個領域的研究,至今持續中。縱使研究和實驗的內容堆積如山,但是,「生活在一個非英文的環境中,光靠念英文故事書,孩子就習得這種語言,雖然只有『聽』的能力,」或許,我和孩子的案例,該成為語言學家研究的目標。

別小看雖然只有「聽」的能力,在語言學家的眼裏,光是「聽得懂」一種語言,就是上締造物的神秘所在。而我所憑藉的,卻只是那個小小的故事書,它甚至是個與孩子不能互動、也讓孩子看不見嘴型的死東西,我在有限環境之下而創造出來教孩子第二種語言的方法,或許有待語言專家來發現它的奧秘。

雖然大部分的人相信「語言關鍵期」的說法,也就是在某一個年齡以前接觸一種語言,可以學得又快又好。但是,現在太多憂心孩子「英文能力影響將來競爭力」的父母,加上不相信現有的教育制度,再加上補教業者商業利益的推波助瀾,於是,將整個社會對英文學習的風氣,推上一個扭曲而且失衡的狀態。

「竟然拿—英—文—聖—經,要我教六歲的孩子,」「我要主動推掉星期五下午的家教,那個噎一整天待在全美語幼兒園的孩子,竟然下了課,家長還要我一對一的幫他補英文,」連一位外籍的英文教師,都對被錯愛的孩子而憂心忡忡。因為家長不知道什麼對孩子是最合適的,毫無頭緒的情況下,常常孩子就成了頭號犧牲者。

社會現象偏頗至一定程度時,另一方向的聲音就會出現「…..人的一生當中,並沒有某個特定時間不適合學語言,我們生活周圍也不乏過了關鍵期才學英文,也很成功的例證。」這種論調總讓我腦門充血,何不直接告訴我「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算了,我們不要少數成功的例證,我們要的是整體社會英文能力的提升。

或許,多早開始學英文,真的不是成功的保證,但是,啟蒙教育方法使用的得不得當,一定是關鍵的所在。
無論如何,我是相信語言關鍵期的,端看那些隨父母移民的孩子就知道,孩子似乎不花什麼力氣就可以將當地語言學得又快又好,而父母呢?卻怎麼也無法達到那個境界。

為什麼「聽、說、讀、寫,請照次序」?因為,語言的關鍵期,真正來說,是指「聽和說」,就好比國語閩南語雙聲帶的孩子一樣,兩種語言都可以應用自如,得心應手。不似我們這一代的父母,說英文時,腦子好象在做中翻英的考題似的,總有一種格格不入的疏離感。既然聽說是有關鍵期的,當然應當放在讀寫前面了。

什麼父母可以幫忙?什麼可以仰賴學校?

我只管不間斷地幫孩子念英文故事書,給孩子一付除了聽國語之外,也能聽英文的耳朵,這個「聽」英文的能力,是我可以給孩子的一輩子禮物。這個禮物,也是許多父母有能力、不靠助太多金錢,只要肯花費自己的時間和力氣,就可以把家長夢寐以求的英文聽力交給孩子。

至於英文的「讀、寫」呢?我將這些工作視為「學校的事」。其實,在我的教育字典里,學校的事,就是孩子自己的事,與學校學習有關的事,孩子必須扛起責任,將之完成。除非孩子發出求救信號,不然,儘量不插手。

所以,學校可以教孩子讀和寫的方法,我不干涉,甚至不參與。做媽媽的我,只要確定那不是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就好。可是父母別忽略了一個重要觀念:學校可以教孩子讀字寫字的方法和技巧,但不能保證給孩子對書本的熱忱和興趣。

我雖然不插手學校功課,但是,媽媽念故事書給孩子聽這項工作,卻從未間斷過。因為我知道,這項工作,是維繫孩子與書本之間感情的最簡單方法,也是幫孩子建立起一輩子閱讀興趣,最簡單、直接而有效的根基。

聽是說的基礎

「Today I am as old as all the numbers on the clock added together.」放學後邊走邊聊天,小一女兒的口裏突然蹦出這句英文,嚇了媽媽一跳。

「你—你哪裏聽來的?」媽媽連大學聯考都寫不出這樣的英文。

「『外婆萬歲』啊!最後那個外婆不是說,今天我和時鐘上所有的數字加起來一樣老了。」

「這不是我們家的國語故事書嗎?」孩子,你不可能會自己翻譯吧?如果真的如此,媽媽可能要一頭撞牆去了。

「你忘了我們上次去美國玩,有買錄音帶啊!」好險,原來是錄音帶的功勞。

聽是說的基礎,無庸置疑。或許孩子較大才開始學英文,不需要像小嬰兒般需要這麼長的語言靜默期。可是如果沒有足夠的「聽」,沒有那些聽來的廣大語彙基礎,我們能期待孩子可以說些什麼內容呢?

不過,我也不用高興的太早,事隔三年,我把女兒叫到跟前:
「大乖,你記不記得?外婆外歲裏面有句話,今天我和時鐘上所有的數字加起來一樣老了,你知不知道英文怎麼說?」想了三秒鐘,「不知道。」果斷而直接,一溜煙跑了。

我早知道會有這個結果,別說三年,三個月不接觸就忘了。這也是父母送孩子上全美語幼兒園,應該注意的盲點。但是,我不會因為孩子會忘記就不教他,因為我知道用故事書給孩子英文聽力的方法,絕不會馬上看到成果,甚至會讓一些心急的父母覺得永遠也看不到成果。但是,父母的信心,對孩子也對自己,就是孩子勇敢面對人生的堅固後盾。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世界之門論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217/19696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