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WSJ: 一個真實的冷戰間諜故事 可潛伏35年


保羅•布朗,1976年時是一名記者。

保羅•布朗

一個真實的冷戰間諜故事

2010年 07月 07日


自從有消息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已經將紐約市的俄羅斯間諜嫌疑人抓捕歸案後,一個揮之不去的疑問是:他們用自己那種拙劣電影中才有的間諜手段到底想幹什麼?

保羅•布朗,1976年時是一名記者。

保羅•布朗(Paul Browne)認為他知道是怎麼回事。早在他升任紐約市副警長一職之前,就曾親身經歷過被一名俄羅斯特工招募的事──當時那個特工是蘇聯間諜,他押注的是跟一個小鎮報社記者拉近關係終有一天會帶來回報。

那是在1973年,當時24歲的布朗辭去了《水鎮日報》(Watertown Daily Times)政治新聞記者的工作,到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新聞學碩士學位。在聯合國大樓中上的一門課程中,他遇見了32歲的亞歷克斯•雅克夫列夫(Alex Yakovlev),並且與之成了朋友。當時雅克夫列夫向東歐播報聯合國新聞。

保羅•布朗

雅克夫列夫開始在推杯問盞之間拉攏布朗。有一次,他向布朗提出給他30美元,讓他寫一篇自由撰稿的文章,隨便他寫什麼內容都行。在隨後的一次晚餐中,雅克夫列夫盤問布朗關於教授的情況,並問他班裏是否有外國學生。他提出給布朗錢,以獲得他的課堂筆記和外交人員的名字。布朗在他為課業所寫的文章中匿名援引了雅克夫列夫的話。

雅克夫列夫還要布朗在聯合國大樓中遇到他的時候,假裝不認識他。雅克夫列夫在談到他們之間的關係時說,今後當你在一家大型報社或政府機構工作的時候,或許甚至你的朋友都會以此來對付你。這讓布朗受夠了。他給一個教授打了電話,教授又給院長打了電話,院長隨後建議聯邦調查局介入。

在與布朗的第一次會面中,聯邦特工勾畫出了雅克夫列夫和他的一些助手的畫像,並且說他們認為雅克夫列夫是在試圖招募布朗作為一名「有影響力的特工」。他們是在布朗身上投資,以期今後布朗晉升到有影響力的位置時,可以利用他們之間的這種關係來敲詐他。聯邦調查局對布朗說,雅克夫列夫或許是因為布朗的父母出生於愛爾蘭而對他產生興趣的,因為俄羅斯人認為父母出生在國外的人不如父母土生土長的人忠誠。

聯邦特工還說,預計俄羅斯人會試圖引入一位迷人的女間諜來色誘他,把他引誘到他們一方。布朗開玩笑地說,我當時年輕又是單身,準備為國家服務。不過,不幸的是,我是那裏唯一一個可愛的紅髮男。

在聯邦調查局的授意下,布朗繼續與雅克夫列夫見面。布朗說,他會與雅克夫列夫見面的,不過他既不會從俄羅斯人那裏、也不會從聯邦調查局那裏拿錢。聯邦調查局炮製了一篇雅克夫列夫要的文章,是關於紐約郊區的人對水門事件的反應的。

當布朗把聯邦調查局為他捉刀代筆的文章交給雅克夫列夫時,這個俄羅斯人非常滿意。他毫不遮掩地拿出三張10美元的鈔票,明目張胆地把錢推到了桌子這一邊。布朗之後把錢上交給了聯邦調查局特工。特工告訴他,他接受錢的畫面很可能被拍下來了。

布朗繼續與雅克夫列夫會面,喝最貴的啤酒、吸典藏的古巴雪茄。雅克夫列夫談到未來的寫作任務,並請布朗參加猶太防禦聯盟(Jewish Defense League)的會議,不過布朗拒絕了。1974年11月,雅克夫列夫說,他要回蘇聯休假了。幾個月後,他給布朗打來電話,說他已經回到了紐約市,兩人最後一次共進了午餐。

1975年5月,布朗畢業後回到了水鎮。雅克夫列夫試圖打了幾次電話,不過布朗沒有理睬他的留言。他已經受夠了間諜遊戲,不過當年晚些時候,他為《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寫了自己被招募的故事。在文章中,這名年輕的記者弄不懂雅克夫列夫為何選了他,他寫道:我依然感到最為好奇的是,雅克夫列夫在我們的會面上花費了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

不過,35年之後,一切似乎都更明了了。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求學和水鎮的記者工作之後,布朗開始擔任參議員丹尼爾• 莫尼罕(Daniel P. Moynihan)和財政部執行辦公室的幕僚長。在這個職位上,他可以接觸到最高機密,並列席每日的聯邦執法會議。如今,他是紐約市警長雷蒙德•凱利 (Raymond Kelly)的最高警務策略師之一。

布朗在談到雅克夫列夫試圖招募他的時候說,當時我覺得這說不通,不過回想起來,俄羅斯人是在放長線釣大魚;假如當時我成了他們的人,多年後他們會受益的。

Sean Gardiner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WSJ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714/172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