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收入分配方案或有改革大動作 個稅以家庭為單位



  3月4日,記者獲悉,一份名為《關於加強收入分配調節的指導意見及實施細則》(下稱《指導意見》初稿),目前正由國家發改委緊張修改,不久將上報國務院。


  在《指導意見》初稿的初步方案中,一些突破性的制度設計理念也首次實質觸及。僅以個稅改革方向為例,將以家庭為個稅徵收主體,個人所得稅按照綜合徵收,以此降低賦稅。

  參與過《指導意見》初稿徵求意見的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楊宜勇告訴本報記者,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改革的主體不是一元的,而是N元的,需要全社會的參與。」

  也正因牽涉到各種利益的博弈,這個早在2006年就一度進入徵求意見階段的《指導意見》初稿遲遲未出台。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代表和委員們亦對收入分配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在諸位代表和委員看來,是到了政府「出手」的時候了,重點在於降低政府、企業的收益比例,加大居民的收入佔比。

  「政府須更主動」,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3月4日對本報記者說,其認為在解決收入差距擴大的問題上,政府責無旁貸。

  據本報了解,當前的《指導意見》初稿版本中,城鄉收入差距過大是《指導意見》初稿首要改革對象。

  「城鄉收入差距是主要的問題,既有收入差距的問題,更有收入不公平的問題,如農民工。」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告訴本報記者,其在今年兩會上提出了《關於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的提案》。

  對於即將啟動的收入分配改革而言,重點改革什麼至關重要。

  本報記者獲悉,《指導意見》初稿將會提出要在初次分配中適當提高勞動報酬的比重,改變目前初次分配中資本所得偏多、勞動所得偏少的局面。

  提出增加工資收入等勞動報酬這一共識,在剛剛提出收入分配改革意見或提案的多位代表和委員中占絕大多數。

  《指導意見》初稿中關於即將推行的工資方面的收入改革是按照「限高、促中、提低」的要求來進行的。

  「調整收入分配結構關鍵看兩個比重:一來是初次分配中勞動報酬的比重;二來是國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其中初次分配政策是《指導意見》初稿出台的重點。」楊宜勇告訴本報記者。

  葉青作為統計系統的專業人士對此深有感觸,其告訴本報記者,「關鍵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葉青之所以如此強調增加工資收入,是因為在其看來,分配改革首先要針對初次分配,而初次分配中最主要的就是工資。

  「初次分配主要就是企業和居民之間的分配。」葉青說。

  葉青透露,1996年至2007年間,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0.93個百分點,因此其呼籲中國亟待建立長效的工資增長機制,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個人工資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數據顯示,1997年至2007年,我國GDP比重中,政府財政收入從10.95%升至20.57%,企業盈餘從21.23%升至 31.29%,而勞動者報酬卻從53.4%降至39.74%。

  更進一步的數據顯示,2002年至2009年,我國GDP年均增速超過10%,職工工資扣除物價因素後的年均增長只有8.18%。

  如何提高工資收入,並縮小各個方面的收入差距?

  記者了解,在當前的《關於加強收入分配調節的指導意見及實施細則》版本共分為四個部分,對這一難題較為系統地提出了解決方案。

  第一個部分是涉農,縮小城鄉差距,增加農民收入;第二部分是增加對低收入居民的扶持;第三部分則為提高工資性收入;第四部分則為通過稅收手段(主要是個人稅收)來調節收入分配。

  正在制定中的《指導意見》初稿強調了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模式要採取綜合徵收的方式,事實上,目前將個人交通補貼等納入個稅範疇就是其中一種做法。

  本報記者獨家了解,《指導意見》初稿關於個稅的一個最大的突破就是確定了一個方向:個人所得稅或將按照家庭為主體進行徵收。

  「個人所得綜合計征要開展了,車補等都計入綜合了,這是小綜合;還有大綜合,個稅現在是分着征的,以後按照家庭為單位來徵收,可以減輕一些負擔。」一位參與《指導意見》初稿徵求意見的專家告訴本報記者。

  通過個稅調節差距之外,知情人士透露,對於壟斷行業高收入、事業單位薪酬改革、離退休人員工資以及低保等方面,也在《指導意見》初稿中得以體現。

  提高工資性收入並不能完全解決收入差距問題。本報了解,關於工資收入方面,《指導意見》初稿還強調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完善最低工資標準等。

  據知情人士透露,《指導意見》初稿中特別強調了「工會要發揮積極的作用」,強調了工會在工資集體協商中要發揮作用。

  不過,即使對於漲工資,工人群體也存在諸多不同,普通工人收入較低,農民工收入低,不同行業之間的人收入也有差距,管理層和工人之間也有很大差距,如何解決這一難題亦是一大挑戰。

  本報了解,《指導意見》初稿將通過二次分配進一步理順收入分配格局。

  這其中的兩大難題,一是如何進一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二是存在的巨額社保缺口,以及教育、住房、醫療等方面的支出壓力對工資性收入提高的部分抵消;三是國家徵收壟斷收入,並在二次分配中以轉移支付方式縮小差距。

  以《指導意見》初稿中強調的反對壟斷企業過高收入的說法為例,蘇海南表示,國家就需要通過二次分配將國有壟斷企業的利潤收繳後讓利給居民。

  「企業,特別是國有壟斷企業要把利潤上繳給國家;從政府角度看,要對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減免稅,這樣就會讓居民分得的份額增加,而政府讓利的部分可以從徵收國有壟斷企業的利潤中彌補。」蘇海南說。

  對於如何化解支出壓力,防止工資提高被抵消,蘇海南告訴本報記者,「將出的《指導意見》初稿包括二次分配中財政收支中拿出多少用於社保、教育等問題。」擔任過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司副司長的蘇海南,也曾參與了《指導意見》初稿的徵求意見工作。

  相比較來說,如何縮小城鄉差距,這一任務則更加艱巨。

  「城鄉收入差距可能是最不公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間的差距比較大,加上福利性收入差距更大。」因此,這也成為國家最為關注的調整分配的重點。楊宜勇告訴本報記者。

  安徽省政協常委程必定就告訴本報記者,2008年大量民工在沿海地區找不到工作,收入驟降,收入差距更大,其認為如今進行的產業轉移會加快內地城鎮化建設,有可能縮小這種收入差距。

  在《指導意見》初稿當前版本中,提出要加大農村收入,其中加快城鎮化步伐、壯大縣域經濟是核心措施。

  在遲福林看來,其希望「城鄉收入差距從2008年的3.31:1控制到3:1以內。」

  2010年,收入分配改革大幕已徐徐拉開。

  3月初,全國兩會剛開始,致公黨中央就以集體名義向全國政協提出了《關於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實現國民收入分配合理化的提案》。

  截至3月4日下午5點,據本報不完全統計,已經有4份就收入分配改革提出建議或者提案的代表和委員,分別為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致公黨中央、遲福林,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等都提出了相關提案。

  更多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就收入分配改革提出了自身的看法,這些提案或建議將為正在進行修改之中的《指導意見》初稿提供借鑑。

  「本來2009年應該出台的,由於2009年保增長的比較忙,加上國務院也要求再修改完善下。」3月4日,一位參與過《指導意見》初稿徵求意見的核心人士透露說。

  2009年4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關於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快出台《關於加強收入分配調節的指導意見及實施細則》。

  「2010年如無意外,肯定會出台。」上述參與過《指導意見》初稿徵求意見的人士透露說,楊宜勇和擔任過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司副司長的蘇海南也基本肯定了這一說法。

  中央高層在今年年初就釋放出相關信號,並將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作為「十二五」期間的重點任務。

  2010年1月8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會上指出:「要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加城鄉勞動者勞動報酬,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

  緊接着在2月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專題研討班上講話時亦特別指出在做大蛋糕的同時,「把蛋糕分好,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在蘇海南看來,國家高層已經深刻意識到收入分配改革的緊迫性。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開幕,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說,在2010年的工作中,政協「將就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困難群眾的社會保障與社會救助等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21世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306/159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