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美科學家繪出人體細菌分佈圖


科學家繪製出人體細菌分佈圖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一個研究小組成功繪製出人體細菌群落分佈圖,為臨床醫學研究提供重要幫助。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科學特快》雜誌。

  菌群分佈

  研究人員對9名健康志願者身上27個部位的細菌群落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深入觀察分析。在3個月內,研究人員分別對每名志願者做了4次細菌採樣。採樣工作一般在志願者洗澡1至2小時後進行。

  運用最新電腦技術及基因序列,研究人員繪製出了人體不同部位細菌分佈的概況和輪廓。結果顯示,不僅人與人之間菌群分佈有別,同一個體不同部位菌群分佈也不相同。此外,人體同一部位在不同時間菌群分佈也有變化。

  儘管如此,菌群分佈還是呈現一定模式。人體腋窩及腳底菌群分佈變化不大,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這兩處潮濕避光環境所致。頭部幾個部位,如額頭、鼻孔、耳朵及頭髮等部位主要由一種特殊類型的細菌佔主導,軀體和四肢則由另一種不同菌群「霸佔」。口腔菌群分佈變化最小。

  健康相關

  「這是我們擁有的有關人類自身微生物方面最為完整的視圖,明年我們的研究小組和其他研究人員將給它增添新內容,」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這一項目首席研究員羅布·奈特的話說。

  「研究目的在於找出健康人體菌群分佈的正常狀態,為進一步研究人體在疾病狀態下菌群分佈提供基準,」奈特說。

  研究報告說,約有100萬億個細菌分佈在人體內外。其中部分菌類在人體生理機能中作用突出,能夠有效協助人體保持健康狀態。例如有些菌類可以幫助人體構築免疫系統;有些對促進食物消化不可或缺;還有的可以防止病原體引發潛在病變。

  奈特認為,理解人體菌群的分佈變化差異對未來臨床醫學研究意義重大。

  移植測試

  研究人員通過消毒將部分志願者額頭和前臂部位細菌清除,然後把舌部菌群移植過去。結果發現,舌部菌群在這兩個部位生存時間更長。

  研究小組成員伊麗莎白·科斯特洛解釋說:「像前臂皮膚這樣比較乾燥的區域或許更適宜細菌生存。」

  同一研究小組曾對51名實驗對象的102隻手掌上寄生的細菌展開研究。研究人員總共發現了4200餘種菌類,但其中只有5種細菌為所有實驗對象共同擁有。

  「如果能夠更好地理解這種變化差異,我們或許就能開始尋找疾病的基因生物標識,」奈特說,「因為人類基因組變化很小,但微生物基因譜變化卻很大。從特定區域尋找與疾病相關的變化值得探索。」

責任編輯: 紫薇  來源:新華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1117/150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