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非常小的時候,曾經無意中聽到別人說,「一個家裏面廚房的設施代表了這個家庭真正的生活水平和現代化」。「現代化」!在我四五歲的那個年代裏,恐怕中國 90%的地區跟它還沒有什麼關係;這個詞,大約是對當時生活在城市中的、日子蒸蒸日上的家庭的最好褒獎了。雖然現在,我只覺得這話完全是一句徹徹底底的 X話,但它卻在不知不覺中,引導了我對更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且事實證明,到現在我也沒忘了它。
為什麼現在我會對這話嗤之以鼻呢?一方面,對於有能力提升自己生活品質的人,廚房只是眾多不會被錯過的細節之一,不值得特別關注,一個真敢說自己生活有品的人,根本也不會刻意打造一個怎麼樣的廚房來顯擺他的什麼;另一方面,對於那些有個廚房就不錯、有飯吃就不錯了的人,甚至比他們生活更不如的人來說,就算白給一個現代化的廚房又能對生活有多大改善呢?他們還需要一個怎樣的廚房來體現現代化,或者諷刺現代化嗎?
所以說,你要是不會做飯、也不會洗洗碗,你壓根兒就別進廚房;你要是會做也願意做這些,那麼廚房對你來說就只是一個工具間而已。當然,好話說前頭,工具間也不是不能有美感的,你可以擺兩盆花、貼兩片彩磚、弄兩排別致的小燈什麼的,但這裏最主要的、不管是露着還是藏着的擺設,都一定要是能夠為你所用的傢伙什兒,橫不能一廚房都是花瓶吧?
就從烤箱說起。美國人蓋房子,是搬進去就能住的,廚房設備一應俱全,包括雙開門冰箱、烤箱、吸油煙機、微波爐、洗碗機、垃圾處理器、櫥櫃等等,已經各就各位了。但房產商給的,從品牌、功能和外觀上來說,基本屬於中檔次的,難免要換。而美國的這些個廚具呀、電器呀很少有亞洲市場上小巧玲瓏型的,換起來還很麻煩。比如烤箱,一種是上下兩層或左右兩排的,兩個烤箱,兩個門,一般和櫥櫃連着,像是嵌在裏面似的,它對經常烘烤食物的家庭非常實用,可以說是方便省時。
另一種是一層的,中間大烤箱、下邊儲物抽屜、上邊爐灶,三位一體,很多在美華人家庭比較多選這一種。事實上,並不因為喜歡,因為不管用不用烤箱,它都是和爐子一體的,不要也得要,所以,通常華人只是選擇一個比較可心的爐灶罷了,權當下面的烤箱是免費。那麼烤箱做什麼呢?100個華人家庭保守的說也得有80 個回答「空着」或者「儲物」,他們要是知道這東西如今在國內已經這麼走俏,甚至對很多普通家庭可以算成奢侈品,一定感到費解。
依我看,原因也不複雜。我們中國人非常好學,尤其好跟洋人學,什麼好的壞的用的着用不着的,先拿來再說。老百姓有這心氣倒不完全是壞事,好奇心嘛;可是商家一旦有這樣的認識,就有人要賺取暴利了。什麼跟咱老北京人學的炸醬麵,什麼還沒學明白就把餡弄到外邊的餡餅,什麼法國的蝸牛日本的飯糰,賣價之高讓那些美食的原產國都覺得自己不夠檔次。再愛吃,普通人也承受不起一日三餐頓頓花那些銀子,要是能在自己的廚房裏如法炮製一番就好了!於是,煮意大利麵條的鍋、烤美國派的箱子、烘培法國蛋糕的模子……都來了。能買得起的人就一樣一樣的買呀,生怕落下一樣「現代化」。要是會做會用的,也無可厚非;值得觀賞觀賞的是,有些人有這一癖,買回來供着,僅供參觀,不做他用。
偏偏,買東西是要看有沒有用。尤其廚房裏的物件,最終的目的是讓廚房看起來整潔,買自己用的着的,而且挑質量最好的買,那才叫認真;看見什麼買什麼,流行什麼買什麼,那就像女人買衣服只會花錢不會挑選一樣,穿出去,一定讓人對她的品位大打折扣。
這麼說起來,許多海外華人還是學到了不少洋人真正的優點。比如美國人的務實,實用。就說這各國美食,對於生活在美國這個移民國家的人來說,可不是什麼了不得的東西。你說你是想吃最正宗的意大利家鄉菜,還是韓式燒烤、日本料理,還是法國大餐、東南亞風味、紐約牛排?滿大街都是,地道又不貴,因此,這裏許多家庭反而用不着、也不買那些複雜的炊具。倒是人在他鄉,鄉思倍濃,明明公司早餐就有免費的Starbucks咖啡、Dunkin Donuts的甜圈、Einstein Brother的麵包環,偏偏就覺得大米粥就鹹菜最順口,於是,不斷聽說在21世紀的今天,還有人從國內帶鐵鍋、電飯煲、砂鍋等等鍋碗瓢盆漂洋過海的!也是一種需要嘛!
我曾經在給某位博友回復時寫到,中國人是最肯在吃上下功夫的民族之一。我想這和生活水平沒太大關係,而僅僅把飲食當作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來看待才會如此。當然,生活整體質量提升了,家裏的每個角落也跟着現代化,而現代化的依據似乎是歐美怎樣怎樣。其實西方人看似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不見得適合我們中國人對生活的要求和表達。而很多時候,我們對生活簡單的調配,在他們眼裏看着卻是何等的優美。我的一位朋友告訴我,她的美國小叔在親自觀摩了她下廚的全過程之後,嘆服的說:「你們中國人是用最簡單的廚具製造出世界上最棒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