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當一個人熬到沒有電話、沒有聚會、沒有社交…

作者:
活得孤獨是常態,享受孤獨是姿態。

前幾天跟老友閒聊,老友傷感地說:

自己見過的人越來越多,圈子反倒越來越窄了。

微信除了老婆孩子家族群的消息,鮮少有其他人的問候;

手機常年開機,零星的來電不是營銷,就是詐騙;

公司的聚餐,推辭得多了,同事們也默契地不再發出邀約。

「我是不是越活越倒退了?」

我說恰恰相反,恭喜你。

《說文解字》中「孤」有一個解釋是:古代帝王的自稱。

可見,「孤」代表了一個人走在了巔峰。

《莊子》也說:獨來獨往,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當你熬到獨自喝茶、獨自散步、獨自看書、獨自聽音樂,沒有電話、沒有聚會,而卻能自得其樂,那便是你高貴的開始。

01

不是情商變低,而是不再將就自己。

一個人身上的能量是有限的。

流連於喧囂的聚會,浮誇的酒局,帶來的往往不是愉悅和滿足,而是疲累與力不從心。

斬斷社交,遠離人群,是在給精神減負。

三毛曾在《送你一匹馬》中寫道:

「我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的友誼,這使我少了負擔和承擔。我不多說無謂的閒言,這使我覺得清暢。」

人到了一定年紀,是往回收的。

收到最後,一屋好書,一杯淺茶,把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不必在意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散步時別人投來的異樣目光。

告別外界喧擾,尋得內心清淨的獨處,把自己安頓好,才能安靜而輕盈地享受生活。

02

不是生性孤僻,而是找到了自己。

黑塞在小說《荒原狼》中講了這樣一個悲劇。

作家哈里喜歡獨居,但卻因為不合群吃盡了苦頭。

他下定決心「痛改前非」,開始學着周圍人的樣子,混跡於劇院酒館。

在那裏她認識了形形色色的朋友,開始了熱鬧繁華的生活。

但也逐漸偏離了人生的正軌,他不再讀書寫作,也無暇研究藝術哲學。

最後,哈里越活越無趣,精神一度崩潰。

很多時候,擁擠的人群就像一片迷霧森林,你唯有大膽走出來,才能看清自己想走的路。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曾是個極不合群的人。

小時候,小孩子們聚在一起嬉戲打鬧,他獨自呆在屋子裏看書;

上了大學,同學室友忙着戀愛娛樂,他經常在自習室獨坐到深夜;

工作以後,單位同事成群結隊地去聚餐去唱k,他下班回到家就寫作。

有人問他:「你不會感到孤獨嗎?」

他說:「那十幾年我一直沒什麼朋友,可是我不孤獨,我懂得的東西,超越了很多同齡人。」

正是這份離群索居的孤勇,成就了《明朝那些事兒》,讓無人問津的石悅,成了名動天下的當年明月。

獨來獨往的人,往往有着清晰的目標與極強的自制力。

他們寧願忍受孤寂,也不在熱鬧中消耗自己。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周圍人都在追降智短劇,你在啃《百年獨孤》時,你很難不孤獨;

周圍人在遊戲裏喊打喊殺,你在看《老子》《莊子》時,你很難不孤獨。

但活得孤獨是常態,享受孤獨是姿態。

一個清醒的靈魂,即使永遠無人理解,他也能從自身的充實中得到一種滿足,因為他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當你學會與孤獨相處,便是你自我回歸的開始。

就像《生活大爆炸》裏面說的:

「或許你在學校格格不入,或許你在學校最矮最胖,或許你沒有任何朋友,但其實都無所謂。

那些你獨自一人度過的時間,比如組裝電腦,或者練習大提琴,會讓你變得更加有趣。等到有一天,別人終於注意到你的時候,他們會發現一個比他們想像中更酷的人。」

03

不是無人問津,而是強大自己。

前些年盛行一個叫Gap Year的概念,意為間隔年、空檔年。

年輕人畢業之後、工作之前會開啟一段長期的旅行,在旅途中學會和自己相處,去經歷去體驗,從而讓自己的內心更有力量。

在峇里島,那兒的新年叫做「寂息節」。

新年的第一天,選擇讓一切靜下來,只和自己相處。

不出門,不得點燈,不燒火。

清晨醒來,清食冥想,自己靜靜待一會兒,審視自己這一年的不足與成長。

孤獨是一種沉澱,而孤獨沉澱後的思維是清明。

人和人的差距,不在天資,而在於是否能把獨處的寂寞,轉化成往前走、向內修的契機。

不管是繪畫,還是電影,不管是音樂,還是文學,最好的作品都來自於孤獨。

歷史上很多偉大的成就,都是在這種獨處的時刻思考出來的。

所以,如果你感覺自己正在過一種無人問津的生活。

無需傷感,無需自憐,你正好用這個靜默期,讓自己愈發強大。

多年之前,我也曾給自己一個Gap Year。

我辭去了雜誌主編的職務,從北京回到家鄉的小村,一年半時間,我的生活中只有閱讀、寫作、運動,基本是與世隔絕了。

後來有朋友問我:沒有社交,沒有朋友,日子是否會覺得孤單與漫長呢?

我說恰恰相反,我體驗到的,是一種思想的豐盛和內心的壯闊。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22/203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