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警鐘,早已敲響!三個讓中國人不堪面對的殘酷真相

—南京大火,燒出三個讓房奴不堪面對的殘酷真相

有9億中國人生活在城鎮,有接近60%的城鎮家庭擁有一套住房。近些年快速上漲的電動車引發住宅火災不只是冰冷的數據,它的背後是眾多生命、財產的逝去,是無數珍貴而鮮活的奮鬥、親情與歲月被付之一炬。

南京大火過去了數天。

這起造成15人死亡,44人受傷的火災,無疑是一場人間悲劇。

痛定之後,我們最需要正視的是,這場火災所揭開的未來可能困擾眾多中國人的三大風險隱患。

有9億中國人生活在城鎮,有接近60%的城鎮家庭擁有一套住房。

近些年快速上漲的電動車引發住宅火災不只是冰冷的數據,它的背後是眾多生命、財產的逝去,是無數珍貴而鮮活的奮鬥、親情與歲月被付之一炬。

警鐘,早已敲響。

1

第一大隱患就是電動自行車。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電動自行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中國自行車協會的數據,迄今保有量已達3.5億輛,平均每四人就擁有一輛電動自行車。

而近年來,電動車火災數據呈逐年上升趨勢。

根據國家消防救援局的統計,2023年全國共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2.1萬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而2022年全國共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1.8萬起,比2021年上升23.4%。

自電動車誕生開始,爆燃事故就一直伴隨着它,因爆燃事故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的現象屢見不鮮:

2021年5月10日晚,成都一小區電梯內突發電動自行車爆燃事故,致多人受傷;

2017年,浙江玉環一出租屋發生火災,共造成11人死亡,起火原因為一層門廳充電的電動自行車電氣線路短路,引燃周圍可燃物;

2020年,上海寶山一小區起火,6人通過電梯逃生被困,火災原因同樣為屋內電瓶車充電所引發;

2016年,合肥市一輛正在充電的電動代步車突然燃燒還引燃了兩輛轎車和一輛摩托車,最終4輛車全部被燒毀……

電動自行車自燃的元兇是鋰電池。

在鋰電池行業,流傳着這樣一句話:「作為能量載體,本質安全的電池是沒有的。」

因為,目前的液態鋰離子電池內部在使用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產生鋰枝晶。這些鋰枝晶會刺破隔膜導致電池內部短路,造成電池起火甚至爆炸。

南京大火,燒出三個讓房奴不堪面對的殘酷真相

很多人都知道鋰電池有循環壽命,一般使用磷酸鐵鋰電池的家用電動汽車循環次數較多,能達到2000-3000次,但是放在電動自行車上,普遍控制在1000到1200次左右。

在循環壽命之外,所有的鋰電池都有時間壽命。

家用電動汽車的時間壽命最低也在8年以上,一般長的可以達到10-15年。作為對比,電動自行車搭載鋰電池的時間壽命僅為3-5年。

中國電動車行業的鋰電池大洗牌始於2010年後。從2011年開始,四部委聯合整治電動自行車、淘汰不達標鉛酸電池產能,國內3000家鉛酸電池企業九成面臨取締或停產整頓。自此,國內電動自行車行業開始逐步進入鋰電時代。

算算時間的話,早幾年買的中國電動自行車電池,如果至今仍未更換,都過了最佳狀態。

拋開壽命不談,電池使用過程中的短路、溫度異常升高、漏電、碰撞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電池起火。

那麼鋰電池安全問題,有沒有辦法解決呢?很遺憾,目前沒有任何一家液態鋰電池生產廠商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像電控方面做得較好的特斯拉,所能做的也就是在電池不安全的狀態下,禁止車輛啟動,來儘量避免意外發生。

南京大火,燒出三個讓房奴不堪面對的殘酷真相

而一輛售價只有幾百或一千的電動自行車要想在電控上下功夫,根本不現實。

說白了,不是行業做不到更高標準,而是電池和電控的標準上去了,價格也就上去了。到那時候,外賣小哥、買菜代步的上班族和接送孩子上下學的老人們,會捨得掏大價錢買這樣高價的電動自行車嗎?

買電動自行車代步大量都是經濟條件不富裕的民眾,如果不是公共充電樁價格過高,又何來在樓內充電引發的安全隱患?

如果運動式執法對架空層充電一禁了之,會不會有賭性強一點的人拿電池回家充電或者飛線充電?

2

第二大隱患是中國相當比例住宅小區已經過了「最佳保質期」。

電動自行車引發火災,有時候很難說,是電池的問題,還是社區管理不規範的問題。

南京大火,燒出三個讓房奴不堪面對的殘酷真相

從南京大火圖片中,我們不難發現,本次火災不僅僅是底層火災那麼簡單,多層住戶室內都有充分燃燒。

正如大量電動自行車的電池已到使用年限,早期的住宅、商品房,也已經過了「最佳保質期」了。

一般來說,從小區建成開始,它的最佳保質期不會超過20年。20年過後,小區就開始走下坡路。

相信有不少過來人會對國內老小區物業變化頗有感觸:

小區剛建好的時候,物業都是清一色的俊男靚女,見了面打招呼都彬彬有禮。過個5年,物業服務人員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小門站崗的保安統統撤掉,留個看大門的和看監控的。再過個5年,連僅剩的幾個物業人員也變成了開個門都嫌麻煩的老大爺。

七普數據顯示,中國32%的城市家庭房屋修建於 2000 年以前,也就是說,一大批住宅也到了要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的時候了。

房屋的建築材料都是有使用年限的,防止滲漏發生的防水層,使用年限 10 或 20 年;保溫層的材料年限25年……從某種意義上說,從小區建成之日,漫長的維護期就同時開始了,而且越往後維護成本越高。

既然牽涉到翻修,那它肯定得花錢。但絕大多數中國業主,往往把買房看作一錘子買賣,買的時候動輒幾百上千萬,維護的時候花幾千都心疼。

這就導致中國許多住宅現實呈現的面貌比其存在時間更糟糕。

相信許多人都對日本比較高齡的住宅依舊維護得很好略有耳聞,但是日本樓房的維護成本並不低。

首先日本開發商在賣樓的時候,就必須先繳納一筆維修基金。

而住戶在購買日本房產時,也必須繳納一筆維修基金,三室一廳的房子,一次性繳納金額大約在150萬日元左右。這筆費用還不是全部,每個月業主還需繳納數千人民幣的物業修繕管理費。

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我不是藥神》裏有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脫離使用人群和成本談標準和規範,那是瞎扯淡。

要是住戶有錢能付得起物業費和維護費用,還會購買和居住在這樣的房子裏嗎?

對於大量生活在溫飽線上的打工人來說,不是他們不想選,而是根本沒得選。

3

第三大隱患是高層。

如果說國內小區的快速老去已經迫在眉睫,那麼高層住宅的狀況就更為嚴峻。

高層住宅是指超過10層的住宅樓。據官方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高層住宅數量達到了35萬棟,高居全球之首。

最近幾年,中國內地所建商品房普遍在27-33層之間。這是因為國內相關規定對超高層的區分在於是否超過100m,如果是超高層建築,其消防設計、結構設計、施工工藝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33層剛好略低於100m這道線,開發商能夠以較低的建築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

開發商抱着一個這樣的心態來建房,註定了施工過程主打一個「多塊省」字,至於好不好,滿足標準就行。

但是,建房這個事情有些事情是省不來的,趕工期也就意味着無法精細施工,時間一久就會出現問題。

深圳市住建局就明確規定:現澆混凝土主體結構施工工期不得少於6天/層,嚴禁壓縮合理工期。

房屋質量還不是高層建築的最大問題,即使房屋質量還算好,物業也會成為「壓垮」高層住宅最後一根稻草。

物業的快速凋敝,會導致高層住宅的最佳保質期甚至比20年還要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一些2009年前建的高層住宅,這些小區中的大多數都近況類似:綠化被破壞殆盡,一層入口處一片漆黑,電梯內破敗不堪貼滿了小廣告。

這些小區還有一個共性,那就是物業服務的缺失。

要維護好高層小區的運作,是需要巨大的物業成本的。樓房剛建好時,新住戶較多,假如素質都還比較高都按時交物業費的話,物業尚可運轉。

隨着時間的推移,一批又一批的優質業主離開,物業服務的成本無法有足夠的人來承擔,物業工作開展就會慢慢成為問題。物業工作開展不利,就會如滾雪球般加速高層小區的凋敝速度,進一步加大物業工作的難度。

漸漸地,高層住宅的消防安全和日常管理就會逐漸變得混亂,這次着火的高層住宅明尚西苑也是各中典型。

本次起火後有人控訴該小區物業不作為,從已知信息來看,該小區不僅綠化率極低,而且根本沒有任何物業管理服務,混亂程度可以想像。

本次起火後濃煙蔓延到高層,蔓延路徑中間恐怕也沒有任何防火設施阻隔。

另外,大量高層住宅不僅樓道存在消防隱患,其本身也為消防工作造成了相當的難度,要知道消防雲梯車只能達到50米高度,一旦火燒到高層,消防員只能進入高樓內部,啟動內部消防栓來滅火。

2010年11月15日,上海膠州路教師公寓樓發生大火。上海共出動各類消防車122輛、官兵1300多人,但救援力量依然無法控制火情,58人遇難;2018年2月1日,鄭州市鄭東新區綠地原盛國際辦公樓外保溫材料起火;2021年3月9日,石家莊市中心城區眾鑫大廈突然起火,火勢兇猛,衝上110米高的頂樓,消防隊員5小時後才撲滅明火。

據說,早在數年前,就有人向相關部門反映有居民推電動車上樓的問題。

南京大火,燒出三個讓房奴不堪面對的殘酷真相

南京大火,燒出三個讓房奴不堪面對的殘酷真相

很顯然,安全隱患存在於這樣的樓中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是長期存在。而居民對其也是視而不見。

可以說,不出事是一時的偶然,而出事是遲早的必然。

中國高層住宅的隱患已經不容忽視。

過去十五年,因為大興土木而日新月異的國內環境,讓許多人都生活在安全的夢幻之中,全然忘記了再往前推二十到三十年,周身環境又是何等樣貌。

從某種意義上說,高層住宅淪為貧民窟不是一種對未來的預判,而是已經發生在當下的「危險進行時」。

4

當初鉛酸電池大整頓,大力發展鋰電的時刻,恐怕沒有想到鋰電池所帶來的「甜蜜負擔」;當時各開發商為了提高容積率,大力興建高層住宅時,恐怕也無暇顧及日後的維護。

任何事情都有代價,有些代價立竿見影,有些代價可能要經歷時間的洗禮才會最終顯現。

由誰來承擔代價,才是事關你我的關鍵。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智谷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01/2024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