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陸餐飲店倒閉成趨勢 投資人血本無歸

近年來,大陸很多餐飲店 關門。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新增餐飲企業逾202萬家,主要是火鍋、軟飲、燒烤等。但是很多人興沖衝進場,幾個月後,落寞地拉上捲簾門,搬出餐椅、冰櫃。店內的設備出售價格和當初的投入相比,是九牛一毛。

在京津冀經營設備回收的狗哥對時代周報表示,「沒有等不來的倒閉」。他趁勢在北京租下了5000平米的倉庫,將設備回收的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狗哥的社交平台不時會彈出消息:有餐飲店 主向他發來諮詢,請他上門回收設備或是幫忙估價;還有的是被短視頻吸引而來,請他幫忙分析店鋪的經營困境。

設備回收,對狗哥而言是一門賴以為生的職業,可面對潮湧而來的現實,他還是會替這些餐廳老闆感到惋惜。

他粗略算過,今年六七月以來,諮詢設備回收的用戶日均在20以上,即意味着有相同數量的餐飲企業可能面臨倒閉。

在餐飲設備回收商盧強(化名)的生活里,拆店、回收盤點是這10年的日常。

讓他印象深刻的一個場景是,6月中旬,在一家滷味店裏,退休老人手舉着榔頭,將倚在牆面上的紅色燈箱用力擊碎——這對退休老人投入了23萬元,僅換回1800元。老人的臉上,說不盡的失落。

而盧強回收的這批設備,利潤率低於50%。用生意的角度來看,這批貨「不值1800元」。

倒退3個月,則是另一番場景。

「(倉庫)200萬的庫存,好像一下子供不上了。」狗哥說,那時候開店和閉店的勢頭齊頭並進,「有時候我們今天去收貨,第二天就有人進場。」

下半年成了一條分界線。收進的貨變成庫存,有時甚至要虧本處理。

盧強覺得,大家的開店熱情一下子被澆滅了,或許是經歷了幾年或者幾個月的開店拉鋸戰之後,誰也不敢盲目入場。

嘉興某加盟品牌的運營人員說,在他們每年新開的近300家店鋪中,維持營運一年以上的店面不超10%。

最近一周內,盧強就收到5家加盟店鋪的回收諮詢,包括咖啡、火鍋,以及滷味。

他和一家雞排飯的店主聊過,結論是這些店鋪雖然看着體量小,但費用都花在平台與房租上。幾方因素相加,店主不堪重負選擇退場。

盧強說,不論是新手還是混跡餐飲業多年的「老油條」,都會儘可能地選擇耐用且標準較高的設備,因為流通性強,它們在回收中的折價幅度在6~7成左右。對回收商而言,這些可減少庫存壓力。狗哥也持類似觀點,在他的倉庫內,進出速度最快的即是通用性設備。

無論如何,對設備回收商而言,只要有餐廳倒閉,就有他們存在的空間。

3個月前,北京一家連鎖火鍋店,開店的夫妻已等候狗哥將近半小時。最後,這家啟動資金超過400萬元的火鍋店,設備回收的價格僅在十餘萬元。

店主告訴狗哥,這確實沒想到——不論是開店,或是閉店。

今年4月份,盧強經手了近40家餐飲店鋪的設備回收。他有一個佔地300平米的倉庫,大多數二手設備已銷售一空。

數據印證,今年上半年,僅燒烤相關的餐企新註冊量已高達7萬家,同比增長35.4%。但很快,盧強感受到變化。

「回頭客」來了。之前跟他買設備的店主重新找到他,讓他把設備回收。對方說的都是同一番話術,「同類競爭太多,根本玩不下去。」

此前,《中國餐飲大數據2021》報告中顯示,中國新開業餐飲店的平均壽命,只有508天。而在盧強的生意里表現更為直接:餐廳的生命周期連一年都不到。

與此同時,盧強的回收品類也發生了變化,各式各樣的咖啡機開始在他的倉庫內出現。

37歲的狗哥發現了商機,他從數據中推斷,餐飲市場的註冊店鋪約為500萬家,每月的閉店率在10%上下,只要方式得當,他完全可以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入行後,狗哥也嘗試過搭建平台,因為回收模式難以標準化而轉向自營。

2020年中,狗哥的生意迎來轉機。當時他所在的城市裏,奶茶店、火鍋店陸續閉店。那一年的高峰期,狗哥平均每天接到的回收諮詢量在30~50個,生意也隨之走高。

不過,「同行變多了,貨難賣了。」狗哥在今年7月之後發現,在全國範圍內有不少人將目光轉至設備回收上。帶來的影響是,這般「卷」到大大小小的回收商上。

競爭激烈之下,餐飲設備回收行業的短處凸顯。

很多時候,回收的價格甚至高於銷售價格。在狗哥的業務鏈條里,回收的毛利應該要在50%以上,去除場租、運輸、回扣、養護和售後,淨利潤大約為10%左右。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淨利潤只有既定的一半。

除此之外,狗哥觀察到預製菜正漸漸成為影響未來的變數之一。實際情況或許會回到那句話: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16/196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