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生如戲(深度好文)

劉墉曾說:「幼年時,我們要看喜劇,憧憬快樂的人生。青年時,我們要看悲劇,磨鍊脆弱的靈魂。

中年時,我們要看悲喜劇,在悲中找喜、苦中作樂。老年時,我們要看默劇,於沉寂中感悟人生。」

讀完深以為然,人生這四個階段,真的就像四出劇一樣,每一齣劇都有不一樣的劇情。

01

幼年時看喜劇

豐子愷曾說:「培養童心,就是涵養趣味。小孩子的生活,全是趣味本位的生活。他們為趣味而遊戲,為趣味而忘寢食。」

童年是人生的初始階段,也是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孩子們只管幸福長大就好,美好未來在等着他們。

我有一個上初中的兒子,雖然學習任務越來越重,但他的性格非常開朗,整天笑呵呵的。

從小到現在,兒子的日子過得非常開心,不僅有爸爸媽媽的貼心陪伴,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日常照顧。

兒子特別喜歡拼裝樂高玩具,我就在每年的兒童節、聖誕節和他的生日那一天,送給他想要的樂高套裝,讓他拼得專注。

兒子還很喜歡閱讀,尤其是歷史類的書籍,我就把市場上能買到的適合的歷史書,都買回來讓他對照着閱讀,增加知識儲備。

每到周末和節假日,我們一家三口就出去玩,近到去家門口的公園,遠到去北京爬長城,在旅行中不斷開闊眼界。

雖然偶爾也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但兒子總能夠很快調整心情,就是因為他知道,爸爸媽媽就是他堅強的後盾。

在人生最美好的童年裏,擁有父母給予的愛,這樣長大的孩子就像是一出快快樂樂的喜劇,到處洋溢着歡樂的氛圍。

長大成人之前的十八年,是每個人奠定人生基礎的重要時段,活得越快樂的孩子,未來越有底氣。

未來是屬於每一個孩子的,更屬於每一個樂觀開朗的孩子的,讓孩子在快樂中長大是這一生最大的福分。

02

青年時看悲劇

十八歲長大成人,就意味要承擔起為自己負責的人生責任,每個人都不例外。

而在經歷了很多的不如意之後,很多青年人或許會明白,原來人生最重要的是,在接連不斷的磨練中,強健自己的靈魂。

又是一年高考季,隨着分數的公佈,考得好的孩子激動到落淚,而考得不好的孩子則傷心地躲在角落裏哭泣。

在某論壇看到有位網友的留言,他說永遠忘不了多年前,高考分數出來的那一瞬間,覺得人生已經沒有了希望。

低於本科線的分數,讓他帶着絕望的心情,去讀了省外的一所大專院校,好在是他喜歡的專業。

三年大專學習生活,他咬着牙堅持,最終專升本成功,回到本省的一所學院繼續攻讀,終於在兩年前考研成功。

回望這些年來的經歷,他感嘆地表示:「原本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但走過來才明白,再悲催的人生,只要不放棄就有無限可能。」

再有一年就要研究生畢業了,無論找工作是否順利,他再也不會懼怕,因為現實已經將他磨鍊得愈發堅強。

有句話說:「如果青春的歲月在閒散中度過,那麼回憶歲月將是一場淒涼的悲劇。」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出沒有希望的悲劇,但卻有可能避無可避地要經歷一些悲催的事情。

不要退縮,也不要悲觀,人生的每一次磨難,其實都是增加我們生命厚度的基石。

03

中年時看悲喜劇

梁實秋在《中年》中說:「中年的妙趣,在於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活了半輩子的人,在經歷了很多人生的悲喜之後,逐漸看清了自己,也逐漸看清了人生。

無論經歷多大的悲痛,或者感受多深的快樂,都能夠更加淡定地面對,知道這就是人生常態。

1082年3月的一天,45歲的蘇軾在與朋友出遊沙湖的時候,突然遭遇風雨的襲擊。

因為沒有帶雨具,一行人都被雨淋得很狼狽,但蘇軾卻不以為然,雨停之後他就寫下了著名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道出了蘇軾哪怕披着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的心境。

而「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寫出了蘇軾無懼悲喜的淡泊寧靜。

要知道那個時候的蘇軾,人生幾經沉浮,雖然在文學創作和書法上頗負盛名,但在政治抱負上卻屢遭挫折。

人生各種滋味湧上心頭,人到中年的蘇軾難免要抒發一下自己的情感,但更多的則是對當下的一種接受。

沒有誰知道這一生會遭遇什麼,走過人生一半的旅程,我們逐漸學會了淡定,畢竟無論悲喜都是人生。

作為承接青年與老年的中年,活到這個階段的人,或許都能夠從容面對一切了,因為這就是成長。

04

老年時看默劇

鄉村老屋的門口,城市公園的一角,經常會看到有老人靜靜地坐着,大半天一言不發,仿佛要坐成一尊雕塑。

人生走到老年這個階段,有些人已經沒有了奮鬥的激情,只剩下能活一天是一天的慶幸。

但這一輩子不能白活,我們要懂得從過往的經歷中,感受和體悟生命的真諦,讓餘生能夠活得更加豁達開朗。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這個故事中的姜太公,當年等來西伯侯姬昌時,他已經70歲了。

姜太公大名叫姜子牙,他出生的時候,家境已經敗落了,但他這一生始終刻苦勤奮地學習。

無論是天文地理的知識,還是治國安邦的謀略,亦或是軍事才能,姜太公從來不曾懈怠,但卻一直沒有得到重用。

換成一般人,活到70歲這個年紀,可能已經認命了,但姜太公不是一般人,他硬是借着垂釣的機會,見到了姬昌。

一番交談之後,二人相見恨晚,姬昌尊姜太公為太師之後,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因為輔佐周武王滅了商朝,後來又平定內亂、開疆拓土,所以姜太公備受後世推崇,晚年活得很是壯烈。

曹操曾在《龜雖壽》中寫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老年是人生的盡頭,或許會沉默不語,但只要願意去做,就還是可以達成心願,讓這一輩子再無遺憾。

周國平說:「一個人唯有經歷磨難,對人生有了深刻的體驗,靈魂才會變得豐富,而這正是幸福的最重要源泉。」

人人都渴望一帆風順的人生,但卻都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種不如意的境況,甚至是磨難。

就像人生這四個階段要經歷的這四出劇情一樣,有悲有喜,也有喧譁和沉默。

無論身處哪個階段,最重要的還是活出每個階段的精彩來,那樣才能活得通透,更活得自由。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京博國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10/1952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