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動不動就哭與忍着不哭的孩子,不用等長大,這3方面差距就很明顯

孩子燦爛的笑容是家長的期盼。他們從牙牙學語到自我獨立,過程中既有歡聲笑語,也會有熱淚盈眶。孩子的哭泣,多少都會給家長帶來困擾。

小玲的媽媽就因為這事煩惱不已。原來從小小玲就愛哭,有一點小磕小碰就哇哇大哭。那個時候她還剛兩三歲,小玲媽媽也覺得不是什麼大事。

轉眼到了小學,小玲這個「愛哭包」的頭銜也還沒摘掉。這下可把小玲媽媽愁壞了。

小玲這樣愛哭,以後出了社會可怎麼辦才好?

傍晚,同小區的媽媽們都帶着孩子外出遊玩,小玲媽媽遇見相熟的媽媽就開始交流起來。

一遇上這話題,寶媽們都打開了話匣子,紛紛發表起自己的意見。其中,一新媽媽說她家一新倒是不怎愛哭,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忍着。

前些天和班裏的同學鬧矛盾,拉扯中手上被抓得破了皮,這孩子也沒哭沒鬧。

一新媽媽說還羨慕小玲會時不時哭的。一新受傷了不聲不響,老師也沒發現。回到家更是沒和家裏說,就自己默默忍受,硬扛下來。

還是一新媽媽晚上給他洗手的時候才知道。聽了一新媽媽的話,其他寶媽們也開始沉思起來。

其實大多數家長對於孩子動不動就哭這事還是相當牴觸的。甚至有的家長在孩子哭的時候不但不安慰,反而會大聲斥責。

大家普遍都認為哭是一種負面的,消極的情緒。動不動就哭的孩子會被貼上「抗壓能力差」,「膽小懦弱」,「不明事理」等等這些標籤。

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首先,我們還是要先弄清楚孩子哭泣背後隱藏的原因。

孩子哭泣的行為背後隱藏着什麼原因?家長要讀懂

①身體不適

孩子身體感到不舒服,如果他還不能用語言明白地去表達自己感受,哭泣就成了他向父母傾訴的方式。

這種形式的哭泣大多數父母都會及時給予回應,安撫孩子脆弱的情緒。

②情緒低落

孩子遭遇到外界的壓力,被父母訓斥,或者是和小朋友玩耍不愉快了,這些原因都有可能讓孩子情緒不高,這時候哭泣也成了他們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

③「要挾式」的哭泣

這種哭泣想必很多家長都會感同身受。想要的玩具爸媽不同意買,希望可以去游泳館被爸媽拒絕等等。

只要家長不滿足孩子的要求,有些孩子就會拿出自己的必殺絕技--哭。

這種情境也會出現在二胎家庭。大一點的孩子覺得家裏有了小寶寶被忽視了,也會用哭的方式來引起大家關注。

所以讓孩子哭泣的原因多種多樣,家長還是要更耐心地去了解孩子深層的需求。不能一味地去迎合或者去否定孩子哭泣行為。哭泣是孩子行為導致的結果,不是起因。

那動不動就哭,或者遇事能忍住不哭的小孩,他們長大會有什麼不同嗎?更多的家長還是希望孩子能夠在以後的生活上能堅強,能獨當一面,遇事都能臨危不亂。

可事實上真的是家長所認為的」忍住不哭的小孩「會成長得更順利嗎?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兩種孩子三個方面的差距。

動不動就哭與忍着不哭的孩子,不用等長大,這3方面的差距就很明顯

●情緒表達能力不同

愛哭的孩子其實在情緒表達上會比會比忍着不哭的孩子更直接外放。哭泣是孩子宣洩情緒的方式之一。

和我們成年人不同,孩子們選擇釋放自己情緒的方式並不多。負面情緒積壓在孩子的心裏,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像火山爆發一樣滿溢出來。

如果我們曾仔細觀察過孩子哭泣前後的差別,可能會發現很多時候,之前焦躁不安的孩子,哭過以後情緒趨於平靜起來。

所以孩子在哭泣的時候,家長能正面去看待,讓孩子盡情流淚,話壞情緒也會被眼淚沖刷一空。

孩子自己也會得到一種信號,有困難的時候,哭一哭沒什麼大不了,雨後終究會有彩虹。

而遇事忍住不哭的孩子,很多時候不一定是「懂事」,也可能是他覺得自己的需求並不能得到回應。不哭,只是他們表面的「偽裝」。

●心理承受能力不同

心理承受能力也可以理解成抗壓能力。孩子當面對到外界壓力無法疏解時,他們選擇面對的方式各不相同。

案例中的一新在學校受到傷害,還是強壓着自己的不適,沒有告訴任何人,連自己本該最親的父母,他隻字不提。

這樣的」男兒有淚不輕彈「是父母想要的嗎?有沒有可能一新曾經也是一枚愛哭包,可身邊人都他是小小男子漢,不應該哭哭啼啼。

所以面對壓力的時候,一新他想哭又不能哭,只好把一切不開心深埋心底。

可把情緒掩埋並不代表不存在,積累到一定程度,到了某個節點,會在孩子無法自洽的時候引爆。

這時家長可能還會覺得萬分不解,平時乖巧的孩子怎麼會有360度的轉變。

殊不知,家長的忽視,孩子的無助,才是這一切的起因。

●共情能力不同

共情能力,通俗地說就是同理心。一個人在了解別人的經歷和遭遇之後,可以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情緒的能力,共情能力強的人往往更善良。

動不動就哭的孩子,如果父母在處理方式上,表現出接納和理解,孩子就會學習父母這種包容性的處事。

與之相反,如果孩子的哭泣沒有得到正確的回應。他們對待別人或者事物的時候,也會表現出興致缺缺,冷漠麻木。

共情能力並不能通過書本等抽象的事物去學習,孩子更多地是和父母家人的日常相處中,去觀察,去感受,從而獲得的一種能力。

所以,動不動就哭的孩子,他們情緒感知能力相對較強,處理起人際關係可能更輕鬆。

寫在最後

哭和笑一樣,都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回應。凡事都會具有雙面性。面對孩子的哭鬧,父母也不會時刻表現淡定。

如果這時父母可以擺正態度,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及時引導孩子,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C媽學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18/1942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