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驚人的餓鼠效應: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在過「有空」的人生

美國科學家麥凱做了一個實驗。

把一群出生沒多久的老鼠,分成兩組,放在不同的地方。

第一組老鼠,食物充足,吃得飽飽的,存活了一千天左右。

第二組老鼠,只有60%的食物,每天都有飢餓感,存活了兩千天左右。

原以為,第一組老鼠會油光滿面,活得更久,但是結局卻是相反的。

這就是有名的「餓鼠效應」——太滿的人生,容易夭折;不滿的人生,積極向上。

這也符合我們的一句老話:「吃飯七分飽,喝酒三分醉,待人八分剛剛好。」

把道理引入到育兒方面,就會發現,那些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往往家境不太好,或者說父母給他們的東西,對工作和生活的期待,不是很多。

「空、滿」的哲理,在人生成長路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01

沒有出息的孩子,總是陷入「飽鼠效應」。

自從有了智能手機,你會發現自己的生活充實到「可怕」的程度。

上廁所,要刷幾條小視頻;洗臉刷牙,要把手機放在一邊,聽人講一本書;睡覺之前,還得看手機半小時;開車,都忍不住想追劇;下班回到家,做菜的時候,手機在放歌......

所有碎片化的時間,都被手機填補了。

回頭想一想,你的時間一點縫隙都沒有了,又學到了什麼?

原來,你只是在手機里,真正記住的是負面的東西,和大家一起抱怨社會,具體抱怨什麼,又說不出來。你還因此變得煩躁不安。

任何一種生活狀況,你到網上一搜索,都會有答案。答案五花八門,並不是你想要的,但是你看到答案,往往是嚇一跳。

太充實的生活,只會讓你不安,有精神內耗,還消耗了體力。眼睛、耳朵,腦筋,都受不了。

言歸正傳。

你的孩子,被父母安排得妥妥帖帖,滿滿當當。

孩子一大早就要去上學,中午在某託管班,下午放學,還得去培訓班,夜裏要寫家庭作業。

好不容易熬到周末,孩子立馬被送到培訓班。父母着急啊,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事實又證明,孩子對父母的學習安排,是很反感的。

「平安豐都」網絡平台上,就有一條消息,說市民王女士的10歲的女兒參加培訓課後一直沒有回家。

詢問一番才發現,女兒沒有去培訓,也沒有在親戚朋友同學家。急壞了的王女士,只能找派出所求助。

之後了解到,女兒不想去培訓機構,翹課又怕父母責罵,因此一個人在街上遊蕩。

除了學習方面的飽滿,還有吃喝、錢財、愛好、教導等方面的飽滿。

多少家庭,在孩子剛剛出生的那一天,就準備了婚房。

父母在想,城裏有兩套房子,一套給孩子,免得孩子吃房貸的苦。

父母還準備了一筆資金,給孩子創業。甚至有一大筆錢,可以讓孩子一輩子都花不完。

在孩子的愛好上,父母是捨得投資的。好幾百一個小時的愛好課程,父母毫不猶豫地接納。

父母還會帶着孩子去旅遊,美其名曰:「見大世面。」而不是帶孩子感受人間疾苦。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一起嘮叨——這都是為了你好。

老祖宗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當孩子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認知,就開始情緒化,不再是乖孩子。真的是,殫竭心力終為子,竹籃打水一場空。

02

父母最大的遠見,讓孩子保持「微餓」狀態。

人這一生,總有不滿的地方,這不是壞事,而是人生一直有進步的空間。

一直進步,一直不滿,因此人生積極向上。

給孩子鬆綁,允許自己的孩子不完美,家庭的氛圍會好很多,孩子的成長會輕裝上陣。

學習「有空」,勞逸結合。

停下來,才有時間思考,從而消化知識。

周末的時光,可以慵懶一點,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童趣中長大,才不至於用一生來治癒童年。

錢財「有空」,自己去賺。

「寒門出貴子」,我們是知道的。

給孩子過一點窮苦的生活,起碼不是有求必應的,孩子才會知道,自己如何賺錢。

貧窮本身,也是一種教育方式。錢來得有難度,才會珍惜,大人孩子都一樣。

不給孩子太多的錢財,才不至於培養敗家子。

親情「有空」,保持距離。

早一點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什麼都管教孩子,多一些尊重。

孩子十幾歲的時候,父母要學會放手。慢慢會發現,孩子離開了父母的視線,還真的不是那麼慫。

看看小鹿,剛剛出生,就被母親踢打,逼着站起來。因為不遠處,就有虎豹在虎視眈眈,不奔跑,就會成為獵物。人也應該這樣,逼着孩子獨立,才更有安全感;而不是把孩子捆綁在腰上。

期待「有空」,進退自如。

人民日報》裏有句話:「生活最大的苦惱,不是擁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我們都希望孩子變成科學家,去做大官,可是靠譜嗎?大部分的人,都是打工人,但是不能說,打工人就沒有用。

少一些期待,才不會對孩子失望。孩子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大家眼裏的驚喜,從而更能鼓勵。

03

從前,有一個地主家的孩子,喜歡吃餃子,但是只要吃餃子餡,不要餃子皮。

孩子丟掉的餃子皮,被僕人倒進屋後的小河裏。

寺院裏的和尚見狀,把餃子皮撈上來,晾乾了,當成乾糧。

過了幾年,當地發生戰火,孩子和家人走散了,逃到了寺院,餓得兩眼冒星星。

和尚把晾乾的餃子皮拿出來,給孩子吃。

孩子說:「太好吃了,謝謝大師傅。」

和尚說:「別謝我,這本來就是你家的。」

頓時,孩子羞愧不已,淚流滿面。

《朱子家訓》有言:「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

孩子餓一頓,穿樸素一些,手裏也沒有幾個錢,看起來是壞事,其實是「人生留白」。

人啊,因為不滿足,因此一直在追求滿足的路上,進取不止。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布衣粗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09/202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