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長胖不只是因為「多吃少動」!你根本不知道,長胖的原因有多離譜

小李從小身材就比同齡人壯碩,在成年之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且隨着年齡的增加越來越胖。現在35歲的他體重有135公斤,但他的身高只有160cm。

由於肥胖的原因,導致他的身體出現了一系列的異常,但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嘴,減肥一直沒有成功。

上周開始,小李出現了心慌、氣緊等不適症狀,送往醫院時已經出現了呼吸衰竭。醫生當機立斷把他轉入了重症監護室,期間還上了呼吸機等救治措施,這才讓小李轉危為安。

事後,醫生告訴小李的家屬,雖然暫時脫離了危險,但小李的身體還是如「定時炸彈」一般,要是沒有及時減肥的話,再次出現呼吸衰竭只是時間問題

經此一遭,小李才真正認識到肥胖的危害,下定決心要好好減肥。

一、「一胖毀所有」?肥胖的後果被低估了

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中的數據顯示,肥胖和超重是我國最突出的營養問題之一,我國成年人超重的比例為34.3%、肥胖比例為16.4%,總體人數已過半。

柳葉刀》對我國群眾肥胖問題進行了總結髮現,過去30年時間裏我國群眾的肥胖比例激增:成年人1982年的超重、肥胖比例分別為5.4%、0.1%,到2015~2019年時,該比例上升至了34.3%、16.4%

而肥胖帶來的不只是體重和外型的變化,後果可能比你想像中還要嚴重——

The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ogy上曾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對兩項芬蘭隊列研究內涉及11.4萬餘名年齡在16~78歲的人群進行了平均12.1年的隨訪,同時還對英國生物銀行內49.9萬年齡在38~73歲的成年人進行了11.8歲的隨訪。

截圖來源:The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ogy

根據受試者的BMI值分為了4組,肥胖組BMI值≥30、超重組BMI25~29.9、體重正常組BMI18.5~24.9、體重不足組BMI<18.5。

通過分析發現,肥胖與內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消化系統疾病、皮膚病等21種疾病的發生之間存在相關性。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幾點:

①芬蘭的隊列中,研究人員發現肥胖會導致全因死亡風險增加32%,其中3級肥胖(BMI≥40kg/m2)的人群死亡風險會增加90%

②相較於健康體重的人,肥胖人群至少罹患一種相關疾病的風險會增加2.83倍、2種的患病風險為5.17倍、罹患複雜多發病的風險會增加12.39倍;

③芬蘭隊列中,75歲健康體重人群多發病的比例,肥胖人群在55歲時就達到了,且隨着年齡的增加,這些影響也會持續存在。

二、長胖是因為吃太多?可能和你想的不同

可能在大眾的認知中,認為肥胖就是吃得太多、運動太少導致的,那少吃點不就能減肥/不變胖了嗎?

不可否認的是,不良飲食模式與習慣和肥胖之間有很大關係。如長期食慾旺盛、攝入過量高脂肪食物以及食物總量攝入過多,均會導致身體攝入過量的能量,最終誘發肥胖。

除了上述的膳食因素外,進食速度過快、進餐次數少、節食等不良的飲食習慣也容易引起肥胖。

除此之外,一些「幫凶」也可能會加速肥胖。

1、私家車太多

《預防醫學》上的研究指出,相較於每日駕車時間<15分鐘的,駕車時間>1小時的人群BMI值平均高了0.8,腰圍平均多了1.5cm

長期駕車會導致心血管、代謝疾病的發生風險增加,且容易引起身體出現局部、整體性的肥胖。

2、腸道菌群影響

腸道菌群對於脂肪合成相關的基因表達有一定的影響,該基因被稱之為fiaf因子。肥胖人群體內的fiaf因子長期處於關閉狀態下,會導致脂肪無法有效消耗,還會促進體內脂肪的合成。

三、這3個標準不達標,該減肥了

肥胖與健康之間息息相關,我們該如何去判斷自己是否肥胖呢?不妨參考以下3個指標:

腰圍:男性應<90cm、女性<85cm;

BMI:成年人BMI≥24為超重、≥28位肥胖;

腰臀比:男性應<0.9、女性<0.85。

有些時候心裏明明想着減肥,嘴上卻吃得停不下來,這是為什麼?最新研究發現了原因。

澳大利亞加文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細胞代謝》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指出,肥胖的人群會驅動食慾,而食物又會導致肥胖,形成惡性循環。

研究人員分析,這是因為人體的大腦內有一組細胞,在體內脂肪過剩時會啟動變化,產生刺激食慾的分子讓食慾變得更為旺盛

什麼方法減肥最有效,其實還是那6個字——「管住嘴、邁開腿」。

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可適當增加雞蛋、魚肉的攝入,同時注意減少主食的攝入。

建議將米麵等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減少至總熱量的20%以下,吃飯的時候還要注意細嚼慢咽。

在運動鍛煉方面則要保持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鍛煉,可選擇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有氧鍛煉或深蹲、掌上壓等無氧鍛煉交替進行,注意運動要長期堅持。

肥胖會給健康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對此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進行減重,避免因肥胖而影響健康。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30/190808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