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海濤評論:無效藥,總能供不應求

作者:

有一種神奇的藥,儘管有些國家明確禁止使用,儘管某地衛健委表示它效果不如黃桃罐頭,儘管一些專業人士公開聲稱它無效,但它仍供不應求。

這個神奇的現象,僅僅用荒誕荒唐荒謬來總結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一個藥真的毫無效果,為何會批准它生產並銷售?

存在即合理,也就是說,一個現象之所以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邏輯。無效藥能夠賣斷貨,一定有它的「合理」之處。

最近有一個段子:某老字號藥企宣傳其配方是數百年前從明朝宮廷中流傳出來的——某御醫不堪暴政,攜帶秘方逃出宮廷。有人查閱資料發現明朝皇帝的平均年齡只有43歲,據此認為此藥的宣傳在收智商稅。

我查了一下,官方網站上確實有這個宣傳,然而這個藥專治「熱毒腫痛、跌打損傷」,並不為皇帝的壽命負責。

從來不會有一種藥承諾長命百歲的。所以,皇帝的平均年齡不高,從邏輯上無法否定御醫的價值。

不用查閱資料,我都相信,儘管歷朝都養了很多御醫,但歷朝皇帝的平均壽命都不會高於現代人的平均壽命,甚至不會高於當時人的平均壽命。

有一段時間我買了好幾本醫療專業人士(中西醫皆有)寫的書,想了解點關於疾病和醫藥的常識。翻書之後大致的收穫是——

收穫一。人體是一個精密的機器,修復被損壞的零部件,跟修理機器的原理沒啥區別。很多手術,就是基於這個道理進行的。比如,在心臟里裝個小裝置,就能讓心臟病人延長壽命多年。心臟其實就是一個「泵」,維持血液在全身的循環。在了解心臟的原理之前,古代醫學對於心臟的毛病基本是從玄學的角度理解的,其治療效果當然不如現代醫學,或者說古代醫學對某類心臟病根本就沒有治療效果。

但是,沒有效果也要治啊。

水滸傳里,潘金蓮說武大郎是害「心疼病」死的。死之前,潘金蓮給武大郎灌了湯藥。

湯藥當然是不可能治療心臟病的,要是放在現代,潘金蓮這個說法一聽就露餡了,更別說她在湯藥里放砒霜了。

然而,在當時,湯藥「治」百病。不管是否有效,總是要喝藥的。

收穫二。除了一些「疑難雜症」,我們得的病多數是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靠自身免疫力不少疾病是能夠自愈的。這也就給很多醫生成為神醫很多藥成為神藥留下了空間,一個醫生用不對症的藥完全可以「治好」病人的病症。

然而,即便知道了人體有自愈的能力,我們還是不能否定醫生和藥的價值。我們都知道感冒是能夠自愈的,但是還有很多人去醫藥治療感冒。一則,有些藥能夠緩解症狀,一則,看病吃藥的過程就是獲得精神安慰的過程。

一個病人,在醫生對面坐兩分鐘,聽醫生說幾句話心裏就會踏實很多——在精神層面,比自己躺在床上硬扛要好受一些。

所以,人類需要巫術,需要醫藥,需要宗教,基本原理可能是一樣的——人總有一死,但是有了宗教信仰的人可能面對死亡就坦然一些。宗教治不了死亡,但是能緩解人對死亡的恐懼。

收穫三。生死有命,是有道理的。這裏所謂的命其實就是基因,基因決定了多數重病的發生。為什麼有的人一輩子不抽煙卻得了肺癌,有些人抽了一輩子煙肺卻沒事兒?因為基因。

基因無法改寫,所以命是定數。然而,現代醫學搞明白了一些病的原理,用藥物進行干預,卻能夠「改命」。比如,糖尿病,其致命主要是併發症,現在的藥物一定程度上可以減緩併發症,所以,現在不乏長壽的糖尿病人。

總之,翻了這些書之後,我對健康的問題有些釋然,對某些人執着掛專家號和吃不該吃的藥甚至吃有副作用的藥多了一些理解。

除了死於意外,人多死於疾病,但也有些死於吃錯藥。吃錯藥,可以治好病,也可以把人吃死。

最近有醫生透露,有人在應對新冠時,過度用藥導致器官衰竭的危險。

這也是命吧。愚昧或無知,也是寫在基因里的。

總之,吃藥類似一種信仰,而信仰與科學完全可以處於平行時空。

既然如此,世界上必然產生一種最高明的生意,用幾乎零成本的東西做成並不需要見效的藥,賣給那些原本不需要吃藥的人。

(有刪節)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海濤評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217/1843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