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本科畢業後,我去海底撈刷盤子…」

「如果我沒上大學就好了。」

看似無厘頭的假設,引來無數年輕人共鳴。網絡上,本科生想應聘前台工作,研究生想做美甲師,985碩士希望開美髮店,甚至想好了宣傳標語。

但少有人付諸行動。阻礙只有一條。「可惜我讀了大學。」

讀過的書、拿到的學歷、付出的成本以及父母老師的栽培期待,都是桎梏。

但有時候,選擇就擺在那裏。

本科畢業的學生在省會城市求職,選擇白領工作,薪資不足三千,996工作制,社保不按時繳納是常態;選擇餐廳服務員、商場導購或者一份貓咪保姆的工作,月入在五千加甚至過萬,繳納五險一金,按時上下班。

後者令人心動,前者卻似乎是標準答案。

北大畢業賣豬肉的陸步軒作為榮譽校友回校演講,仍自覺是母校反面教材。浙大博士孟偉兼職送外賣上了熱搜後,出面道歉:「我給浙江大學丟人了,對不起。」

大衛·格雷伯在《毫無意義的工作》中,曾給出過另一套選擇標準——「狗屎工作」往往是藍領工作,從業者不僅工作辛苦,並正因此而被人瞧不起,但是起碼他們知道所做的事情是有用的。

「狗屁工作」則是白領工作。他們被視作專業人士,被榮譽、聲望圍繞,內心卻清楚:自己什麼成就都沒有。

錢、工作、學歷永遠互相拉扯。白領還是藍領,年輕人自有答案。

1

大學本科畢業一個月後,連翹決定入職昆明的海底撈,做服務員。

工作包食宿。宿舍距離上班地點,僅需步行15分鐘。每個房間根據大小住四到六人,上下床,洗手間幾人共用,廚房不可以做飯。為保證宿舍衛生,公司規定,襪子不能塞在鞋子裏,要及時清洗。

連翹絕大部分時間在深夜班。晚上九十點到崗,早上七八點下班。白班的員工只做固定工作,夜班則因為人少,迎客、點單、上菜、擦洗打掃等所有事都要做。

在後廚,他們雙手被泡得發白,水汽把內衣襪子全都浸透。商場關門後,他們還需打掃商場廁所,刷馬桶、洗手池,清理客人嘔吐物。

連翹、經理甚至店長都做過這樣的工作。他們需用黑色的垃圾袋包着雙手把嘔吐物裝進袋子裏,再用手紙或拖把清理乾淨。

此外,如果一個月請假超過次數限制,就會失去保底的高底薪,變為計件付費。

連翹在海底撈,一個人吃火鍋

工作並不輕鬆,連翹坦然且全力以赴。

為表重視,所有服務她都小跑着進行。深夜而來的熟客,需求記得牢靠;番茄鍋不放姜,果盤要西瓜;那個做工程項目的中年男人,會單獨要一碗豬油……

那些深夜的海底撈生日局,連翹總會參與。相同的制服和慶祝動作中,大家動作一致,嘴角弧度一致,如設定好的程序。連翹拍手搖臂的動作幅度則大得多,笑得最開心,常要晃出鏡頭,讓人真心實意地相信着,她在為每一個陌生人的生日而高興。

顧客留言:「海底撈都吃到歐洲黑海了,很少遇到服務這麼體貼到位的服務員。」

連翹覺得知足。在2020年的畢業季,這是她能找到的薪酬最高的工作,前半年月薪五千加,與本專業相關工作相比,薪資近乎翻倍。

與連翹類似,大學本科教育專業畢業的彭彭,不再挑職業,決定先找一份可以賺錢的工作。

她進入商場服裝店,得知底薪有四千,比之前工作的總薪資還高,當即決定入職。

彭彭做導購後,拍穿版照

成為正式營業員的第二天,她賣出單價1999的真絲外套,屬於店裏極少見的特大單。

「老天賞給我吃的飯必須吃,開心地吃!」

做導購,彭彭要記住見過的每一個顧客,喜歡的風格,甚至交易成功時的場景,然後笑着迎接走進店裏的下一個女孩,做好被拒絕的準備。

相比之下,服裝設計專業畢業的小米找到了一份輕鬆得多的工作,給貓咪當保姆。

工作第一天,小米最先見到的不是領導,而是貓咪。拿起逗貓棒和貓玩耍,是新工作的開始。

兩隻貓咪住在公司,各自擁有一個20多平米的房間。小米每天只需要餵水餵糧、鏟屎清潔、剪指甲、整理貓咪房間。

她開始在網上分享養貓的日常,抱貓睡覺、給貓起名、找貓、陪貓玩、拍可愛的貓照。

小米拍攝的躲「貓貓」

入職前,小米對這份工作的最大顧慮是沒前途。為此,還特意在小紅書發帖詢問。入職不到一個月,近百萬人順着網線圍觀了養貓工作的日常。

「這不就是我夢想中的工作嗎?我真的好羨慕古裝劇有錢人家裏的抱貓丫鬟。」

而實際上,入職前的小米、彭彭、連翹並無不同。她們作出選擇時,就已經知道這份工作背後的含義,合適的薪酬、相對易上手的工作、與大學所學完全無關的職業走向。

這樣一份不需要太高學歷就能找到的工作,是否需要讀16年的書?

2

畢業生們當然知道什麼工作更合適,但總得向生活低頭。

連翹畢業於廣告專業,本科學歷一本專業,2020年應屆。畢業的那個春天,疫情絆住了她回學校的路。論文在家倉促完成,歸校即畢業。

學校原本安排的春季實習沒了。找工作寸步難行。在2020年的昆明,廣告專業相關的工作,平均薪資在兩千多,單休是常態。

相熟的同學中,只有一個能力最強的,去了地產公司做內容運營相關,專業對口,福利優渥,還有食堂。其他人兜兜轉轉,最後都在備考,考編或者考研,至今如此。

雲南歷來是考編大省,98:1的全國考編最高報錄比,夫妻考編上百次的數字,都來自於此。

雲南考編夫妻圖片截取自網絡

連翹自覺競爭太大,且身上還背着助學貸,索性一心撲在找工作上。她從回校開始面試,可畢業一個月了,仍沒有找到月薪三千以上的工作。

她不願和其他同學一樣,靠信用卡拆東補西。權衡之下,火鍋店服務員是最好選擇。保底月薪4100元,本科學歷加持,半年內,每月還額外有1200元的學歷補貼。月薪超過5000。

而對彭彭來說,服裝店導購的工作,同樣算得上生活相對最優解。

她的實習開始於2019年冬天,公司是武漢某教輔機構,實習不久就是疫情。

城市裏,車輛越來越少,物資越來越難搶。可隔離在家的彭彭無暇顧忌。每天一睜眼,她面前就擺着無數事:維持紀律,檢查筆記,緊盯網課,聯繫家長買課,一旦有人中途下線,第一時間聯繫。

凌晨兩點睡覺,早上十二點打卡上班,電話不停,日復一日。更糟的是,所有一切被全程直播。部門領導要求全天視頻通話,所有工作要在上級注視下進行,直到合上電腦那一刻。

第二個月,彭彭拿到全國銷冠,月薪達9千以上。彭彭心裏卻清楚,高薪是拿命換來的。熬夜導致她生理期失調,體重下降。身體亮紅燈後,她不得不離開,專心準備畢業。

可這份武漢的實習,將彭彭的畢業、工作都定在了此處。

疫情原因導致她無法回校。大學畢業合照,她的腦袋是室友幫忙P上的。

彭彭因壓力暫離教育行業,去了親戚家的公司做客服,加上夏季的高溫補貼,月薪4000元,工資腰斬。

不得已,彭彭重回教輔機構。在新的公司,她每天教8.5小時的課,課程涵蓋小學初中多個年級。8.5小時授課外,還要線上售課、線下擺攤地推。日均工作十幾小時,每月休息四天。

彭彭在當地教輔機構線下地推

前三個月的試用期,工資三千,不繳五險一金。她以為熬過試用期就會好起來,可正式入職後,稅前工資也只四千出頭,晉升永遠沒有機會。這份比之前教輔機構更累的工作,工資甚至不如親戚工資的客服。再後來,教育雙減,她不得不離開。

她嘗試帶貨主播,在鏡頭下半小時,一句話都說不出。她轉行新媒體運營,坐在辦公室刷手機,複製抖音熱門,可工作學不到任何技能。幾個月後,公司倒閉,老闆因欠薪被告上法庭。

她還做過代運營,工作內容和銷售類似,電話打出去,掛斷率幾乎是100%,很快,她意識到公司的業務可能還存在法律風險。她又要找工作了。

彭彭目之所及的工作,薪資定格在三千到四千,單休,工作有強替代性,不交社保、拖欠工資極為常見。

而這座城市最近一年的全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6684元,按月折算,稅前月入四千的彭彭只能勉強維生。

她也曾設想過,2020年要是沒有留在武漢,會不會是另外一種結果?

可如今,彭彭就在武漢。當積蓄用盡,她不得不再次求職。在商場服裝店做導購,底薪可追平普通上班族的工資,比當地的白領工薪資高得多。

導購它不香嗎?

3

《如果我沒上大學就好》的帖子,彭彭也曾刷到過。再提及時,彭彭笑出了聲。

「這個帖子不適合武漢這個城市。這裏大學生很多,工資兩三千的遍地都是。」

另一個在當地求職全流傳的吐槽是:武漢,工作的盡頭是銷售。

這座城市的大學生人數常年居中國乃至世界各城市之最,不少畢業生最終流向銷售、客服、中介等崗位。這些工作十年前的底薪是三千加,如今大部分依舊如此。

李華畢業於一所雙非高校,在武漢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想明白了求職邏輯,卻又滿是困惑:「普通大學生出來了,好像就是兩條路,要麼去干銷售,要麼進廠去做流水線,我很多時候都在想,我讀十幾年書,出來就做這個?那我何必讀書呢?」

讀書的彭彭

不只有李華困惑,也不只有一個武漢。過去十幾年來,武漢每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都維持在30萬左右。

而過去12年間,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從575萬人增長至1076萬人,數量近乎翻倍。他們最終又流向哪裏?

在杭州的小米,才畢業一年,已經感覺到招聘市場的變化。

她畢業於服裝設計專業,選擇專業時,夢想是學成後,能給自己的媽媽設計衣服,可畢業後,卻直接入職了電商公司,原因是這裏只有電商型公司。

同專業的同學做了主播或服裝買手,都和設計關係不大。

她問朋友們是否還記得當初選擇服裝設計的夢想。每個人都能脫口而出,設計師,穿自己設計的衣服。無人實現。

今年5月,小米斷斷續續找了近三個月,始終沒有合適的工作。8月,面試貓咪保姆的那天下午,杭州的溫度達到40℃,可小米顧不了那麼多,一次性約了三家面試。

貓咪保姆工作,最初標註的是電商公司行政崗,前台面試時,對方才告知她主要工作是負責照顧老闆的兩隻貓咪。

小米麵試後,在小紅書發帖求助

在電商行業極度內卷的杭州,這份工作薪資待遇優渥且輕鬆、有趣,算得上稀有。小米只猶豫了一上午,下午便給出回復,次日入職。

可即便拿到了滿意的薪資,彭彭依舊會在某些時刻迷茫。「沒有一個大概的方向要往哪裏走,不然我朝目標前進就好了。」

連翹在工作第一年,很少出現迷茫的情緒。那時,朋友說她浪費了學歷,她卻因工作而一次次感動。

休假時,同事為了讓她能少點外賣,多攢錢,會主動幫她打包飯菜。不舒服時,後廚單獨開小灶,用酥肉煮娃娃菜讓連翹溫養腸胃。

在後廚洗碗也開心,眾人大聲唱着鳳凰傳奇的《奢香夫人》,歌聲和說笑聲一直傳到前堂,以至於值班經理不得不進來提醒,降低音量。

2020年的春節,連翹在店裏跨過了新年。大年初一凌晨,夜班提前收工,相熟的同事習慣了晝伏夜出,決定來場遠行。

他們騎着共享單車從盤龍區出發,順着昆明當地的北京路一直向南,試圖追逐早起的太陽。

到達滇池時,天已蒙蒙亮,他們沒看到日出,吃了個早飯便打車折返。那時,連翹還不知道,很快,她就要來真正的北京走一遭。

大年初二,連翹和同事去滇池追日出

連翹始終記得,畢業那年海底撈入職培訓時,HR暗示,憑她的學歷,之後可以升去職能部門,也可以向管理層努力。

工作一年,連翹終於等來機會。

2021年5月,她在公司內部招聘網站刷到專業對口的崗位,輿情專員。很快,北京總部發來offer。

彭彭在入職半年後,也有了變化。她收入穩定,客人穩定。相熟的顧客到訪時會記得為她帶一杯奶茶,得知彭彭可能調去別的店,第一反應是「那我也去,幫你沖業績。」

銷售的快樂足以和教書育人媲美。高中畢業時,身邊的朋友都覺得彭彭性格溫和,適合當老師。如今,彭彭有了不同看法。

「我也挺適合當銷售的,我在哪都可以拿銷冠。」

後來,她被公司調去通勤要一個多小時的新店,新店小而精緻。但這是個好消息。她從普通店員變成了管理者身份的店助,工作內容從熨燙擺放,轉為帶着員工盤點店務,和公司、商場對接。

彭彭晉升店助後

升職那個月,彭彭在朋友圈分享了關於工作的讀書截圖:「我很感謝工作能讓我過上溫飽的生活。不論如何,發工資的日子都會到來,這件事是多麼讓人安心,多麼讓人精神舒暢啊。」

對小米來說,給貓咪做保姆同樣是一份值得感謝的完美工作。

畢業以來,小米找工作的標準始終如一,錢可以少拿,但周末雙休,繳納社保。「我上班是沒加過班的,我不喜歡加班。」

如今,她不需加班,身邊同事也一樣。做貓咪保姆的新聞上了熱搜後,她還收穫了老闆的現金獎勵。

再次和小米聊起未來規劃時,她避而不談:「先這樣做着吧。」

小米照顧的貓咪

連翹卻再也無法以輕鬆的心態對待工作。

她隻身一人來到北京總部集團報道;和同事合租,睡二手的醫院陪護床;上班如履薄冰,同事像是被迫湊到一起的陌生人。

連翹決定退回服務員崗位,沿着基層服務員、店助、經理、店長的路徑向上。

可在北京的門店,和雲南又天差地別。

洗碗區沒有人唱歌了,吃飯時間精準計時20分鐘,忙碌時只能蹲在消防通道快速解決。網購的向日葵遇上下雨天,拆開時,葉子已發爛發臭。同住的夥伴取笑她,買了束會結瓜子的樹。

被北京同事調侃的向日葵

更重要的是晉升路徑不再明朗。年輕的女店長是公司空降的,和連翹熟知的晉升並不相同。店裏的同事,似乎並不服新任領導,哪怕她生產前一天,還在店裏,從等位區引領客人去餐位就餐。

她開始不斷在集團內部投遞簡歷,浙江、福建、重慶,不限地點,合適就投遞,又一次次被拒。很快,連翹意識到,晉升之路真的行不通了。

2021年秋天,連翹聽到多家店面被悄悄縮減的消息,她知道,管理層、用人規模必然隨之縮減,想升遷愈發不易。

連翹在新年的元旦離職。回到故鄉,一切也來到原點。

在雲南,廣告專業相關的工作,薪資依舊在兩千到三千元浮動。五個月過去,她的工作依舊沒定下。

焦慮不已的連翹,一次次想起朋友的勸告:「一個有學歷的人去做沒上過學的也能幹的工作,沒有什麼用吧?」她第一次對自己做服務員的決定產生了質疑。

社交平台上,現身說法的大學畢業生們,去了蛋糕店、水果店,做保潔、保安、豬場飼養員。鄭大畢業的做了空調銷售,華師的碩士發過傳單,工地搬過磚。高端酒店管理專業的本科生,畢業後去五星酒店榨果汁。

外界的答案,沒能緩解連翹的焦慮。因為質疑聲更多。當人們發現本科生真的去從事服務工作時,理解就變成了不解。

「我一個專科生都不想做服務員」「虧!高中和大學的學費都白交了」「那你上什麼本科,四肢健全的人他都要,不是浪費時間精力金錢去讀書嗎?」

連翹不回應,或許潛意識裏,又受了影響,覺得他們說得有道理。她發現,從離職開始,她對曾經做過的行業,帶上了一點偏見。

她本不是這樣。當初工作時,連翹最認真負責,對晉升和未來有清楚規劃。如今,晉升途逕行不通了。可冷眼旁觀的人看來,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故事,一個有着一本學歷的大學生,去做服務員,浪費學歷。

連翹心裏清楚學歷的意義。「沒有學歷會限制一個人的上限,本科身份帶來的是上升的可能。」但實際相處時,她在要好的朋友和面試官面前坦蕩承認,面對普通朋友卻絕口不提這段工作經歷。

彭彭剛入職時,她的媽媽也表達過類似疑惑,如果做導購,為什麼要讀那麼多書?

她最終尊重了女兒的決定。而升職之後的彭彭,迷茫驅散大半。她看到了這份工作帶來的另一種可上升的未來。店助之後是店長、經理。當上店長後,加上提成,秋冬收入可以輕鬆過萬。她要保持工作,繼續晉升。

當局者清,可旁觀者想不明白。

「本科畢業,想做服務員、前台,會毀了職業生涯嗎?」重複的問題,一次又一次在網上出現。

已經作出抉擇的人,忍不住給出答案。

「做前台就毀了嗎?大家的人生都這麼容易毀嗎?」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最人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011/181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