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北宋的皇位更迭,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和諧

作者:

昨天評論區有客官讓我聊聊宋代皇位更迭的故事。其實仔細梳理一下,整個宋代的皇位更迭,遠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和諧,很多大家覺得「順理成章」的繼位,背後都有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小曲折。

今天我就跟大家盤點一下,每次皇位更迭的一些幕後的小故事。

976年太祖——太宗

這是大宋第一次皇位交接,身強體壯的趙匡胤突然暴死,然後皇位出人意料地交給了他的弟弟趙光義,而不是他的兒子趙德昭或者趙德芳。

根據現有的史料分析,這次皇位的更迭,幾乎可以確定是趙光義的一次非正常繼位。至於趙匡胤是不是趙光義謀殺的,很多了解這段歷史的人都傾向於是,只不過史料上找不到紮實的證據而已。

997年太宗——真宗

太宗登上皇位的理論基礎是所謂的「金匱之盟」,所以按照規矩來說,他的皇位繼承人順序應該是弟弟趙廷美、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趙匡胤的兒子趙德芳。但是非常「湊巧」的是,這三個繼承人都先於他死去,所以他只能「迫不得已」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他的長子趙元佐本來是第一人選,但是趙元佐因為同情「謀反」的叔父趙廷美,用裝瘋的方式來放棄了皇位繼承權,趙光義就把次子趙元僖立為太子。但是趙元僖死在了趙光義的前面,所以趙光義就選擇了三子趙元侃作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宋真宗趙恆。

趙光義病重的時候,內侍王繼恩、參政李昌齡、知制誥胡旦等人準備立趙元佐為皇帝,廢掉太子趙恆。這起叛亂被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呂端平定,後來趙恆登基的時候,呂端擔心有什麼變化,強烈要求捲起帘子讓自己看清楚趙恆的臉,這才率領群臣下跪。

1022真宗——仁宗

真宗一共生下了六個兒子,但是前五個都夭折了,唯一活下來的就是後來的宋仁宗趙禎。

所以,趙禎在繼承皇位的時候非常的天經地義,一點波折都沒出現,唯一的問題是他的養母章獻太后劉娥。

劉娥是真宗潛邸時候就迷上的女人,能力超群的同時,權力欲也超群。仁宗即位的時候不到十二歲,劉娥作為皇太后,理所當然地承擔起了「垂簾聽政」的責任。但是劉娥當太后當上癮了,一直不交權,從1022年垂到了1033年自己去世,把仁宗從12歲垂了23歲。

關鍵是劉娥去世之前還立下遺囑,想讓自己的閨蜜楊太后接着垂,得虧被大臣們阻止了。

所以,仁宗登基的時候雖然沒有出什麼狀況,但是登基之後一直被架空。很多宋史愛好者都認為,劉娥要是再狠心一點,當一個宋代武則天也不是不可能。

1063仁宗——英宗

仁宗在生兒子方面跟他的老爹差不多,生了三個兒子,全部夭折,所以只能把皇位傳給自己的養子宋英宗趙曙(世係為太宗-趙元份-趙允讓-趙曙)。

趙曙作為唯一的皇位繼承人,在繼位的時候沒遇到什麼波折,但是繼位之前卻搞得沸沸揚揚。

他是1035年被仁宗作為養子接到皇宮裏面去的,大家都知道他極有可能是皇位繼承人,但是他在宮裏生活了四年之後,1039年,宋仁宗生下了次子趙昕,於是就把趙曙給退了回去。

趙昕兩年之後夭折,隨後仁宗又生了一個兒子趙曦,趙曦也在1043年夭折,此後仁宗再也沒有生下兒子,一直僵持了十八年,才重新把趙曙又叫了回來。

這件事情讓趙曙有了非常大的牴觸心理,他親政以後開始着手追封自己的父親趙允讓為皇帝,鬧出了沸沸揚揚的「濮議事件」。

1067英宗——神宗

英宗是大宋第一個短命的皇帝,不到三十五歲就英年早逝,留下了三個兒子,其中長子就是後來的宋神宗趙頊(讀虛)。

英宗在身體健康的時候沒有立太子,雖然趙頊是大家都覺得理所當然的人選,而且史書上也沒記載他有什麼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但是《宋史·張方平》傳里記錄了一個非常引人深思的細節。

英宗病重以後,把學士承旨張方平叫到福寧殿吩咐遺囑的事情,英宗當時已經說不出來清晰的話,靠在几案上嘟嘟囔囔了幾句,根本聽不清。張方平把筆遞過去讓英宗寫,英宗寫了八個字:「明日降詔,立皇太子。」張方平大聲說:「必穎王(也就是趙頊)也,嫡長而賢,請書其名。」

英宗只好寫下了趙頊的名字,張方平才退下去草擬詔書。

這個細節說明,英宗的另外兩個兒子趙顥(讀浩)或者趙?(讀暈)在朝廷中也是有一定的支持率的,所以張方平才讓英宗把名字寫下來,避免後患。

1085神宗——哲宗

神宗只活了不到三十七歲,在生兒子方面非常有天賦,一共生下了十四個兒子,不過夭折了八個,存活下來的兒子,最年長的就是老六趙煦(讀序),也就是後來哲宗。

神宗活着的時候同樣沒有立太子,病重到無法處理朝政的時候,宰相王珪帶領大臣們進宮請他立儲,也就是立八歲的趙煦為太子,請高太后垂簾聽政。面對這樣的建議,神宗已經說不出話,只能點頭同意。

但是這時候,神宗的兩個弟弟,也就是開始提到的趙顥和趙?對皇位又產生了想法,他們在蔡確和邢恕的支持下,想要搏一搏,並且找到了高太后的侄兒高公繪、高公紀幫忙,但是被拒絕。於是,這倆兄弟天天到皇宮裏去探病,希望在神宗剛駕崩的時候立刻尋找機會登基,但是這個想法被高太后制止了,她下令不許這二人再入皇宮,這才挫敗了他們想要奪取皇位的計劃,讓哲宗順利登基。

1100哲宗——徽宗

哲宗二十三歲就英年早逝,只生了一個兒子,但是早夭了,駕崩的時候並沒有皇位繼承人。所以,他死了以後的皇位,就只能交給自己的弟弟,也就是神宗的其他兒子。

這個人選包括18歲的老九趙佖,18歲的老十一趙佶,17歲的老十二趙俁,17歲的老十三趙似,以及15歲的老十四趙偲。

當時朝廷的負責人是向太后,她為了避免出現另一個太后來跟自己爭權,強烈要求讓老十一趙佶來繼位。

而宰相章惇以「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為理由表示反對,他請求立哲宗的同母弟老十三趙似,被向太后否決之後他又提議老九趙佖,又被向太后以趙佖有眼疾否決。

最終,在向太后的堅持下,趙佶坐上了皇位,也就是後來的宋徽宗

1126徽宗——欽宗

徽宗也是一個生兒子的高手,在靖康之變以前就生了三十二個,其中長子就是趙桓,也就是後來的欽宗。徽宗吸取了以前的教訓,早在1115年就把趙桓立為太子,避免今後出現大規模的皇位之爭。

但是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徽宗越來越喜歡自己的老三趙楷,趙楷本人也非常爭氣,1118年參加科舉考試還考中了狀元,為了避嫌才把狀元讓給了第二名王昂。

1126年年初(農曆宣和七年年底),因為金兵大兵壓境,徽宗想甩鍋,把皇位匆匆傳給了太子趙桓,然後自己南逃到長江以南的鎮江避禍。就在皇位交接的時候,老三趙楷還在王黼的支持下想要奪取皇位,可惜沒能成功。

為什麼說可惜呢,從後來欽宗的表現來看,如果登上皇位的人是趙楷,恐怕北宋不會是這麼一個結局。

所以,整個北宋的八次皇位更迭,相對而言只有真宗傳給仁宗、仁宗傳給英宗兩次相對比較平穩,並沒有出現什麼有人爭奪皇位的情況。

然而仁宗11年無法親政、英宗登基以後追封生父,也給這兩次皇位更迭蒙上了一些陰影。

2022-07-19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讀宋史的趙大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722/1779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