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專制統治者竭力抹殺的歷史:傳教士在中國完整圖集

基督教傳教士以自己的青春、生命為代價,為中國的美好未來,傾注了滿腔熱血,中國的女子學校是由基督教傳教士創辦的,從而結束了幾千年來女人讀書難的問題。基督教傳教士為中國帶來了「大學、中學、小學、醫院、女子學校、盲校和盲文、聾啞學校和手語、麻風病院、漢英、英漢字典、漢語拼音、現代農業先進理念、女子留學等等」。

令人遺憾的是,基督教傳教士對中國的傑出貢獻,很多中國人卻不知道,令人痛心的是,有很多中國人非但不感恩,還整天編造謊言詆毀基督教和傳教士,他們用一些假借傳教士之名的人所做的事,來詆毀基督教及傳教士。現在我們看一看什麼樣的才是真正的基督教傳教士吧!

1820年,英國傳教士馬禮遜、李文斯頓在澳門開設了一間眼科診所,是基督徒在華行醫施藥的開始,圖為馬禮遜畫像

牧師和麻風病人在一起:在四川、雲南一些地方,教會現在還在幫助麻風病人。因為官方宣佈在中國已經消除了麻風病,所以這些病人得不到大規模的救助,他們幾乎被社會遺忘。在四川海螺溝附近就有一個麻風村,康定天主教堂的神父經常去看望他們。

聖母院仁慈堂修女與孤兒們的合影

在傳教士的住處,中國兒童與西方兒童的合影(四川)

20世紀初天主教神父在給中國兒童施洗

廈門的中國女信徒:1895年,英國基督教長老會女傳教士禮荷蓮(Lilias Graham)從泉州再次來到廈門,那時廈門的基督教會已有較大發展,建築擴充,信徒增多,這是她在廈門島內所接觸到的基督教中國女信徒。

教會還接納培養本地人當牧師,這是禮荷蓮為廈門一個中國牧師家庭拍攝的合影。在當時,享受照相術大概是一種身份待遇,看圖左小伙子的神氣勁和圖右小男孩穿着嶄新的衣裳,就能了解這家子是多麼重視這次合影,或許這位牧師還有後人生活在廈門。

傳教士與信徒同坐獨輪車

傳教士在上音樂課,這些人好像是盲人

入鄉隨俗的傳教士

外出宣教

檢查口腔

治眼疾

杜布森(William Hervie Dobson,1870-1965)畢業於喬治·華盛頓大學和費城綜合醫院(醫學博士),1897年,他作為第一位醫療傳教士被美國長老會派往陽江。此後,杜布森一直在陽江從事傳教、行醫和教學工作,直到20世紀40年代初,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後才光榮退休。

20世紀初,杜布森的團隊在陽江建立了一座教堂、一間綜合醫院、一間男女混合小學。他的教會學校和診療所經歷了拳亂、內戰、盜匪和各種排外運動。杜布森在醫療資源簡陋的條件下,為當地病人提供白內障手術。

杜布森特別關注離綜合醫院幾英里遠的一條200年歷史的麻風村。在陽江的歲月里,他每星期最少一次走訪麻風村,為居民提供提供醫療服務和佈道。圖為王母崗門口的麻風病患者。杜布森發表在1930年的《中國醫學雜誌》上的報告指出,王母崗由一些麻風病人聚居而成,離陽江東門約1英里,全部是泥磚屋。

清末時期,麻風病在西方國家已經滅絕,而中國的麻風病患者還有百萬人之多。所以,這一情況得到西方醫學界的關注,一些醫生和懂得醫術的傳教士來到發病率最高的華南地區開設麻風病院,收治麻風病患者。

1891年,來自英國的傅特醫生請求英國萬國麻風救濟會幫助,在廣東北海倫敦會醫院附設了麻風醫院。這是中國最早的麻風病院,收容了一百多名麻風病人,強行注射,成效卓著。

1905年,德國長老教會的柯納醫生得英國萬國麻風救濟會之助,在東莞創設麻風院,收容患者有三百多人,廣東省政府按月津貼五百元。

教會援建的鄉村小學

傳教士對推動女子教育起到了巨大作用,大大提高了婦女的地位。

美國北長老會傳教士梅理士(Charles Rogers Mills)在登州(今蓬萊)傳教34年,他於1887年與繼室梅里士夫人(Mrs. C. K. Mills)共同創辦了登州啟喑學館,是中國第一所聾啞人學校。1898年,啟喑學館遷往煙臺。

梅理士夫人到中國前曾在紐約一所學校教聾啞學生,創辦啟喑學館後,她採用訓練聾啞人說話的標音法和手語進行教學。啟喑學館對中國的聾啞教育影響很大,梅理士夫人設計的手語字母表被中國聾啞學校採用,他們從美國圖書中翻譯的分級識字課本成為中國聾啞教育的最初教材。該校畢業的學生和他們的親屬或建立聾啞學校,或從事聾啞教育,為中國的聾啞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教會學校的學童

做針線活

教會學校的教學內容一般來說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宗教教育。課程主要為聖經,重點在創世論、贖罪論和耶穌生平等教義上。此外,學生還參加各種宗教活動,如禱告、崇拜等。二是中國傳統的儒家經書。學習中國經書一是為了適應當時科舉考試的需要,再者也是為了學生畢業後能夠與士大夫和地方官紳接觸,適應中國的社會文化環境,不至於被傳統知識分子歧視。三是西方科學知識。開設諸如數、理、化之類的新式科學課程。在當時清政府極少重視西方科學的情況下,教會學校開設的科學課程,對落後的中國意義重大。另外,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起,一些教會學校還開設了英語課。英語課的設立為中西文化的溝通和交流開闢了一條渠道,有助於中國的近代化。

煙臺的教會學校女學童

教會學校老師與孩子們

教會學校家庭成員

早會

教會小學通常是附設在教堂里的洋學堂,規模很小,學生主要為貧苦教徒子弟或無家可歸的乞丐,學校不僅免收學費,並且還提供一切膳宿生活甚至路費。到1900年,在華的幾乎所有重要傳教中心都開設一所小學。在開辦學校的教會及傳教士中,來自美國的最多,其次是英國。

燕京大學是20世紀初由四所美國及英國基督教教會聯合於北京開辦的大學,為中國當時教學質量最高、校園環境優秀的大學之一,也被認為是中國教會學校之首,美國哈佛大學的哈佛燕京學社即以此校為名。1952年,燕京大學被拆分,校園成為北京大學新校址

美國建築師亨利·莫菲設計之大禮堂及清華早期建築,清華大學

輔仁大學,1925年本篤會在北京建校,1952年被拆分,1961年由聖言會、耶穌會與中國主教團在台灣新北市復校。圖為輔仁大學位於北京的老校址,目前為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1888年美國基督教會美以美會(衛斯理會,Methodist Church)在南京創辦金陵大學,1952年被拆分,圖為金陵大學北大樓,現南京大學行政樓

1913年,美國教會美北長老會、美以美會、監理會、美北浸禮會和基督會在南京創辦金陵女子大學,1952年被裁撤,圖為金陵女子大學100號樓,現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內主樓

之江大學(Hangchow University)由基督教美北長老會和美南長老會聯合創辦,1952被裁撤,圖書館樓現位於浙江大學杭州之江校區內

聖約翰大學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1879年於上海開始創辦,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高等教會學校,教學質量極高,在海內外均享有盛譽,宿有「東方哈佛」之稱,1952年被拆分。原校址位於現在的華東政法大學所在地

北京協和醫科大學最早由美國、英國傳教士和洛克菲勒基金會於1906年開始資建,至今它仍然是中國最好的醫學院之一

1914年耶魯大學校友會與湖南育群學會在長沙聯合創建了湘雅醫學院

華西協合大學,又稱華西聯合大學,由美國、英國、加拿大的5個教會於1905年聯合籌辦,美國人畢啟(Joseph Beech,1867-1954,神學博士)為第一任校長,教授大多來自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多倫多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國際名校。1952年被肢解,上世紀80年代更名為華西醫科大學(阿姨母校),校園現屬四川大學

華西協合大學畢啟校長

1924年9月7日,笑容可掬的畢啟校長,在辦公樓迎接新入學的8名女生(如上圖),開創了中國男女合校的先河。

蘇道璞(Clifford M.Stubbs,1888-1930),利物浦大學博士,1913年來華,華西聯合大學副校長,深受師生愛戴,不幸被歹徒殺害。

郁約翰(John Abraham Otte,1861-1910)的「鴉片戒毒所」——鼓浪嶼救世醫院。他是美籍荷裔傳教士、醫生,在廈門救死扶傷多年,不幸感染鼠疫病逝。

鼓浪嶼鋼琴博物館

戴德生(Hudson Taylor,1832-1905),22歲來華,73歲在華病逝。辭世之時,從倫敦到上海都為他舉行了大規模的追思會

戴德生名言:「我若有千磅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我若有千條性命,絕對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表達他對中國的愛,彰顯奉獻與犧牲之精神。

1865年,戴德生創立"中國大陸會"(China Inland Mission)。同年,發表著作《中國的精神需要和要求》,呼籲傳教士來華傳教。

大陸會由一群熱忱而有愛心的傳教士自由組成,吃苦耐勞,不避艱辛,除信守基要真理外,並不像其它宗派執着於某些觀點;他們所持守的嚴格的屬靈原則至今仍是中國教會的祝福。大陸會的另一特色是建立教會後,以自立自傳自養為目標,不接受外來的津貼補助,為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榜樣。他們深入大陸傳教,在短短的十多年裏,將福音傳到19個省,並深入到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直至新疆西藏。

隨戴德生一起來華的傳教士們

身穿長袍馬褂的劍橋七傑:1885年,受到戴德生的影響,七人成為傳教士,1885年2月5日前往中國,3月18日到達上海。臨行前全英國各地紛紛為他們舉行盛大的歡送會。他們的行動甚至影響到了美國,導致Robert Wilder發起學生志願運動(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

大陸會100名同工

聚會,中間老者為戴德生牧師

在農家炕頭上的傳教士

山西浸信會的成員和孩子

1900年庚子山西教案後的悼念

傳教途中的Merry loutse Partidge(左,1900年7月31日在太谷被殺害)與助手

G.B.Farthing夫婦及三個孩子,1900年7月9日在太原被殺害

貝如意姑娘(美國)

貝如意姑娘於1890年畢業,同年9月4日啟程到中國,11月抵達太谷。當時她25歲,看似弱不禁風的女孩,卻有頑強的毅力。雖然睡在泥地板上,附近的溝渠又送來陣陣惡臭,她卻不發一句怨言。她首先努力學習語言,當語言可應付自如後,便在男校教學。1892年,學生增至二十四位,她負責教算術和初級代數。下課後,便到戒煙所,向婦女傳福音。殉道那天剛好是她35歲生辰。

紀念殉難者

Francis Davis與Lydia Davis夫婦和他們的新生嬰兒。1900年7月31日在太谷被殺

山西巡撫毓賢

1900年7月9日,在山西省城巡撫衙門西轅門前,毓賢殺死了傳教士及家屬46人,其中基督教信徒33人,天主教的主教、修士、修女共13人。據事後統計,此次教案山西共殺死傳教士191人,殺死中國教民及家屬子女1萬多人,焚毀教堂、醫院225座,不分婦孺老幼全部殺害,竟至梟首剖心,是各省中殺害傳教士及教眾最多的一個。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西青區基督教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207/155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