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生活中那些慢慢才明白的道理

人越長大,就越能在生活的洗禮中得到不少道理。

都說成長是悄無聲息的,可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慢慢明白的道理,在整個人生歷程中留下重要而精彩的痕跡。

那你又有哪些慢慢才明白的道理呢?

-1-

逐步地改善,遠好過雄心勃勃的失敗

一個人優秀與否,與他是否懂得對當前現狀不斷地進行優化和改善有很大關係。

誰都有一定的雄心壯志,但並非誰都能理性認知走向成功的秘訣。

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描述:

普通人的模式是這樣的:計劃失敗→沮喪→罵自己一頓→制訂新計劃→繼續失敗。

精英人士的模式是這樣的:計劃失敗→沮喪→罵自己一頓→深度思考計劃為什麼失敗→改善問題→制訂新計劃。

可見,擁有會逐步改善問題的思維有多重要。

-2-

控制想說話的欲望

在人際交往中,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放縱自己說話的欲望。

但正式的場合,並非說得多就做得好;交朋友,也並非咕咚一股腦地把100%的自己展示給他人就可以了。

要在人際交流中遊刃有餘,應該是知道該說什麼,知道不該說什麼,明白怎麼說,把握好說話的度。

真正的朋友,永遠是靠才華或人格魅力吸引而來。同時我們也要永遠記得別把75%以上的自己暴露出去。

-3-

專注10分鐘,好過分心1小時

史蒂夫·呂貝爾曾說:「注意力是別人能夠給你的最為重要的財富,它比金錢,貨物,財產的價值都高出許多」。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容易被各種形形色色的外事外物佔據自己的注意,導致做事效率十分低下,耗費大量的精力。

而分心的結果,無不是付出的時間成本大大高於所得收穫。

因此,我們無論做大事還是小事,與其分心1小時,不如告誡自己,給自己單獨10分鐘的專注時間,不能有任何分心行為。

長期下去,就能很好地改善做事分心的情況了。

-4-

拒絕做老好人

職場中不難發現有那麼一部分不善拒絕,萬事說好的人。

無論是小到幫同事打水,大到替他人完成各種工作方案,他們永遠在需要的時候剛好出現,對所有的請求都不會拒絕。

當然,樂於助人並非不好。

但友好的人際關係和職場氛圍不應該是一方一味地給予,另一方一味地索取。

一次兩次的好,是善良和友好,但成為一個老好人,他人只會認為是理所當然,而不會感念你的好。

-5-

衝突也是一種溝通方式

很多人都會害怕衝突。

一旦與他人產生衝突,發現氛圍變得緊張,就會習慣性地畏懼和退縮。

但一味地消極對待衝突,並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相反,適當的衝突,反而能幫助我們看清問題本質,並在衝突中袒露自我,加深雙方的心理連接。

而在衝突之後得出的共識,往往是最能經受時間和問題的考驗,同時使雙方感情加深。

-6-

不要總認為自己有人可以依賴

依賴心理,是一個人獨立成長的最大障礙。

偶爾的脆弱和對身邊人的依賴,是正常現象。但如果遇事就想要他人幫忙解決,那便永遠也不會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消除依賴心理,我們首先就要丟掉認為自己有人可以依賴的心理。做事之前,不要想着誰能幫忙,而應該儘自己所能地先去嘗試一遍,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自主做事的能力。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壹方尚品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128/1550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