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慎吃 這些食物最易藏毒

慎吃這些食物最易藏毒(圖)

(網絡圖片)

1、顏色太淺的綠葉菜

大棚內的蔬菜遠比直接光照作用下生長的好看誘人,葉子顏色淺,但營養成分肯定沒法跟自然生長的應季蔬菜比。所以買綠葉菜要挑深色的。

2、有異味的蔬菜

不同於香菜、茴香等本身就有氣味的蔬菜,農藥殘留多,或使用了劣質農藥的蔬菜會有很刺鼻的異味,買之前可以先拿起來聞一聞。

3、有裂心的蘿蔔

有裂心的蘿蔔或瓜類最好別吃,很可能是遭受過嚴重的蟲害,也有可能是因為人為的非正常種植過程造成的。

4、會長大的黃瓜

買回的黃瓜放一晚上,第二天又「長」大了,這肯定是使用過激素膨大劑。

5、豆芽

培育豆芽的土壤被水浸泡,而且一直保持濕潤–這恰恰是細菌繁殖的最佳環境。

人們食用豆芽後生病的情況經常出現,即使你在自己家裏種豆芽,也不能高枕無憂–不管你有多小心,大面積種植環境下滋生的有害菌同樣會在你種的豆芽上出現。沖洗豆芽是不能清除有害菌的,惟一的辦法就是用火煮或者炒它們。

6、包裝好的綠葉蔬菜

包括萵苣和菠菜在內的綠葉菜,一直是近年來幾種疾病肆虐的「罪魁禍首」。像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這樣的有害菌,會通過多種途徑污染蔬菜,比如帶菌動物的糞便污染了土壤和水源,或是採摘和包裝過程中接觸到病菌。

專家提醒,包裝過的蔬菜反倒更容易受污染,如果你想降低風險,那就選擇整棵的新鮮蔬菜,而不是包裝過的那種。。如果買捲心菜,最好將外面的葉子剝掉,因為那裏更容易被污染。去掉外層葉子後,要洗洗手再去處理其他部分。但如果是菠菜這樣的散葉蔬菜,里外葉子被污染的幾率是一樣的。惟一的辦法還是加熱殺菌。

7、半生牛肉餡

吃生的或五分熟的牛肉通常都得冒點兒風險,因為它們可能攜帶了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就算牛肉的生產過程沒有一絲漏洞,還是存在帶菌的可能。最保險的方法是選擇經滅菌消毒的牛肉製品。絞好的牛肉餡比整塊牛肉更不安全,因為它的加工程序更多,更容易被細菌污染。

140攝氏度以下的溫度通常只能讓肉餡達到五分熟。而讓肉餡熟透需要160攝氏度的高溫,這樣才能殺死細菌。熟透的肉餡裏面呈褐色而不是粉色。

8、太硬的西紅柿

越硬的西紅柿植物激素使用越多,最好不要買,或者買回來別馬上吃。放兩三天延續一下成熟期,等它自然變軟,這時不利於健康的催紅素也已得到釋放。另外,外紅瓤綠的西紅柿可能與催熟劑有關。

9、隨意採摘的野菜

不要隨意採摘、購買、食用野菜。有些野菜即使無毒,多吃對人體的健康也有損害。如灰菜、莧菜、苜蓿、槐花等含有可導致過敏的物質,吃後易使人經日光照射誘發日光性皮炎。

另外,工業廢水、化肥農藥在土壤中易污染野菜,更加不利於人體健康。

10、壽司

壽司的最大問題是寄生蟲–絛蟲、扁形蟲和蛔蟲,像生魚中就很可能含有這些寄生蟲。要想吃得放心,最好去正規的日式餐廳,那裏的廚師不但懂得如何挑選最好的魚,還知道什麼樣的魚肉可能有寄生蟲,並在製作壽司的過程中把它們去掉。雖然不能保證生魚百分百安全,但是,吃時蘸醬汁或者青芥可能起到一些殺菌作用。

魚至少在145攝氏度的高溫下烹調1分鐘,這樣可殺寄生蟲。但是,那就不是壽司了。惟一可生吃魚又保證不攜帶寄生蟲的方法,是吃用冷凍魚做成的壽司。生魚在零下31攝氏度的溫度下,冷凍至少15小時可殺死寄生蟲。

11、生雞肉

雞肉是「聲名狼藉」的沙門氏菌和彎曲桿菌攜帶者。最大的風險因素不是吃雞肉,只要把雞做熟,在切開它時不會有粉色的部分就行,而是在做雞肉時,其他食物交叉感染。

專家提醒,處理生雞肉時要特別小心。切過雞肉後要立即洗乾淨刀、菜板、灶台和你的手,避免雞肉中的細菌傳播到其他食品上。你將雞肉放到烤架上後,要把用過的盤子洗淨,或是換個。

12、沙拉醬

沙拉醬在存放不當的情況下容易變質,但是由於沙拉醬的獨特氣味和微酸的口感,很多人都無法察覺到它已經壞了。

解決辦法:密封並將沙拉醬放在冰箱裏冷藏,不要吃過了保質期的沙拉醬。如果自己在家做沙拉醬,一定要確保所有原料新鮮且沒被污染,製作器皿也要乾淨。

13、未經高溫消毒的奶酪

市面上大部分牛奶都經過了巴氏滅菌處理。大多數人都知道,應該喝經過高溫滅菌的牛奶。但你想過嗎,也許你吃的奶酪並沒有經過這樣的處理。很多軟奶酪都是未經高溫殺菌的。雖然有機構稱未經高溫殺菌的奶酪至少能保存60天,但它們還是存在致病的危險。因此,建議孕婦、兒童、老人和免疫力較差的人不要食用這類奶酪。

專家建議,最好在購買前看清奶酪包裝上的說明,一般在成分表裏都會註明奶酪使用的是經巴氏殺菌處理的牛奶,還是未經處理的牛奶。雖然軟奶酪味道更好,但在食用時還得給你提個醒:你是在拿健康冒險。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愛美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501/39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