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良知

網友們看到一個普通公務員的良知了
2023-02-24

怎麼講呢,我覺得每個行業,都會有好人和壞人,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關鍵在於看這個行業是好人更多一點,還是壞人更多一點,以及網友們在這個行業中碰到的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就拿公務員這個行業來說,雖然網友們對它有着很多的非議,可是同樣也有着很多有良知的普通公務員,比如最近兩天網友熱議的解...

梁曉燕:良知的旅程
2023-02-13

你會對人際爭鬥習以為常,失去基本良知的判斷。慶幸的是我後來還有省悟,否則無法理解社會怎麼會變得如此冷漠和殘忍。文革遺習為什麼這麼頑固?為了一個所謂的更高的目的,就可以不擇手段,就可以把人最基本的善良當作毫無價值的東西扔掉。這些不需要專門教導,你只要遵循了這套邏輯,你就會自然學會它。你生命中的善良就永遠地失去了。直到現在,這套邏輯仍然是很多人奉行的生活準則。要說文革對人的道德的腐蝕,就是這種處世哲學長時期對人的心靈深處的薰陶。

王陽明心學智慧:認知的層級決定人生的品質(圖集)
2023-01-21

始終有一種溫暖,照耀在我們前行的路上,那就是智慧的光芒。@王陽明心學智慧人從生下來開始,就要面對生存的問題,然後"活着"就成了一輩子的大事。想好好活着,就要找到生存的空間,就要有判斷力,和認知有關。因為有競爭,想要活得好,想要活出品質,就需要有更高層級的認知能...

才子加流氓,勢必喪天良(圖)
2022-12-21

郭沫若一邊無恥地拍馬屁,一邊對自己的親人不管不顧。1967年4月,他的三子民英在部隊自殺身亡,明明是冤死,他還是向組織寫信,作自我批評,說「我沒有教育好子女」。1968年4月,他的二子世英被北京農大歹徒綁架關押,他不敢過問,見到周恩來也不敢告知,還言不由衷地說「我是為了國家好啊」!

囤(囤什麼)
2022-12-16

*現在,我最擔心的就兩個:1. 120擠兌,這對需要急救的人們來說是致命的;2.醫護因感染被迫離崗,數量不足。其他的,比如買不到抗原,其實真不是事兒。年輕人,陽了就陽了,發發朋友圈兒就好了。貳條在此倡議:在這非常時期,把醫療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們。

黑暗時代的良知——雅斯貝爾斯(圖)
2022-11-10

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是二十世紀德國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01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喜歡雅斯貝爾斯。但我最開始喜歡他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的哲學,而是因為他對待愛情和家庭的態度。雅斯貝爾斯是雅利安人,但他的妻子是...

慎獨:人生的境界(組圖)
2022-07-11

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所謂慎獨,就是在別人不能看見的時候,能慎重行事;在別人不能聽到的時候,能保持清醒。最隱蔽的東西往往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同時最能看出一個人的靈魂,而慎獨說到底其實就貴在這三...

不作惡,且苟活——兩個中國人的亂世抉擇(圖)
2022-06-15

何鳳山重溫舊文,諸君共勉。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往往是讓人難以逾越的鴻溝。每一個或無法沉默、或慷慨激昂的正常人,難免都會經歷這樣的奚落:你總是在批評那個不會下蛋的母雞,你下個蛋來看看?有本事你滾出雞籠?我們是人,不會滾,顯然也無蛋可下。拋開我們左或者右的面目,在殘酷而瑣碎的生活...

何清漣:後疫情時代覺醒的醫道良知(圖)
2022-06-09

一些國家/地區要求在國際旅客入境時出示疫苗護照,但這種政策也招致許多人的強烈反對。圖為COVID-19疫苗護照資料照。Covid-19疫情發生兩年半以來,全世界一直生活在疫情帶來的恐慌與各種次生災害中。儘管大重置的主要提倡者、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創辦者克勞斯·施...

上海疫情中最噁心的一群人,終於求饒了
2022-04-25

我們常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一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大山。」那一粒落在武漢人頭上的沙礫,在六六看來只有一點「寫作素材」的價值。這本日記,後來被拍成了豆瓣8分電視劇《在一起》。

敏敏郡主:上海在搞顏色革命了?(圖)
2022-04-24

知識給人力量,但良知才是方向。一個人,如果讀書讀的把生命中心存的善性,把良知給讀丟了,這種「高學歷的野蠻人」比流氓惡棍更可恨。 用良知駕馭我們所學,而不因所學蒙蔽了良知。 對一些人來說,也許,比讀書更重要的,是修補自己的良知。 什麼是真正的知識分子? 學者林賢治說,知識分子是人類精神的持燈者。只要他們不讓手中的火把熄滅,人們就不會害怕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