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孔子

孔子和弟子的六段對話,解開了我的迷茫和內耗(圖集)
2023-08-22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漢尼斯·阿爾文曾說: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即使是在當今社會,孔子的言行仍能解開無數人的迷茫和內耗。今天,晚君挑選了孔子和弟子的6段對話,讓我們一起領悟聖人智慧,讀懂生活就...

鄧英士:孔子治世之道(圖)
2023-08-12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是古代的聖賢,創立的儒家思想,是千百年來,中國政治的主導思想,獲得非凡的成功和輝煌。孔子關於治世,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名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論語·泰伯》。...

儒家固人倫 中共批孔包藏禍心(圖)
2023-08-08

譚厚蘭以中央文革小組的名義,率領200多人到曲阜,以「造孔家店的反」口號大肆破壞,燒毀古書2,700冊,字畫900多軸,國家一級保護文物70多件,珍版書籍1,700餘冊,砸毀包括孔子墓碑在內的歷代石碑一千座,搗毀孔廟,破壞孔府、孔林。更令人髮指的是,他們還刨平孔子墳墓,挖開孔令貽和陶氏、王氏的合葬墓,對其曝屍批判數日後,將其焚毀。

【百年真相】侵華日軍都不敢干 中共辱華事件
2023-07-26

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知名的代表人物之一,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並稱三孔,是歷朝歷代保護的地方,卻被紅衛兵徹底搗毀。(《百年真相》提供)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百年真相》。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世尊為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萬世師表。山東曲阜的孔廟、孔...

秦暉:現在很多聲稱是儒家的人實際上是偽儒(圖)
2023-05-21

秦暉孔子以及後來的孟子,都生在中國數千年文明史上發生最劇烈變化的"周秦之際",對於這個時代的變化,他們都覺得是禮壞樂崩、山谷陵夷、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因此他們感時傷懷,積鬱難平,憤世嫉俗,疾首痛心。孔子在整理典籍中寄託了他對現實的抨擊和對他所想像的"...

孔子重德正民風
2023-05-20

大家都知道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中最明顯的含義即不要強加於人。而另一句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則強調的是對他人的責任,是盡心幫助他人,重點在忠。在孔子看來,仁義、忠義都是做人應有的基本德行。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需要符合仁、義的品德。孔子參政正世風司馬遷《史記&b...

孔子稱讚心存仁恕,秉公執法的人
2023-03-15

季羔擔任衛國的士師,主持刑法部門的工作。他曾經給一個人施過刖(讀月,古代斷足的刑法)刑。不久,衛國發生了蒯聵之亂。對立面中,有人要抓捕季羔。季羔自知無罪,便立刻逃走,跑到城門的時候,遇到受過刖刑的人,此人負責在那兒守門。那人對季羔說:那邊有一個缺口。你可以從缺口的地方,跳牆逃走。...

孔子誅少正卯: 大惡不除,禍國害民
2023-03-08

孔子擔任魯國的司寇、代理國相的職務後,第七天,就誅殺了禍亂國家的大夫少正卯。並在宮門外面執行刑罰,而且停屍三天示眾,以警示其黨羽惡徒。孔子的弟子子貢心中產生了疑問,有所不解,向孔子進言道:那少正卯是魯國的知名人士,如今先生您剛剛執政,立即便先將他殺掉。我擔心恐怕有的人會認為是錯殺...

什麼奸惡之徒讓孔子一上任就將其誅殺?(圖)
2023-03-07

孔子擔任魯國的司寇、代理國相的職務後,第七天,就誅殺了禍亂國家的大夫少正卯。並在宮門外面執行刑罰,而且停屍三天示眾,以警示其黨羽惡徒。孔子的弟子子貢心中產生了疑問,有所不解,向孔子進言道:那少正卯是魯國的知名人士,如今先生您剛剛執政,立即便先將他殺掉。我擔心恐怕有的人會認為是錯殺...

向孔子學做人,跟曹操學做事(圖集)
2023-03-02

古語有云:做事先做人。但如何做事,又如何做人?無非四個字而已:好學、善修。跟孔子學做人,跟曹操學做事,求德才兼備。向孔子學做人一、聖人的做人法則1、誠信:言而必有信2、孝道:百善孝為先3、悔過:知錯要悔改4、志向:匹夫不可奪志5、朋友:把握好交友的度6、寬容:是一種境界二、聖人的...

鄧英士:對孔子「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一語之感悟
2023-02-16

孔子說過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圍繞這句話,簡直吵翻了天。尤其是今天,處處都在宣揚男女平等,整個世界已經經過長達百年的所謂的女權教育,世界各國的女權意識都非常強盛。今天,哪個女子,看到這句話,不罵呢?很多男子也忿忿不平,連一些專門崇拜敬仰孔子的,宣傳儒家傳統文化的,對這一句...

六四領袖趙昕:李洪志大師解答人類終極問題 有3個超越(圖)
2023-01-27

基督徒趙昕是1989年天安門廣場外高聯糾察總指揮,義勇軍創始人。趙昕說,萬世師表的中國聖人孔子,在遇到有人請教死後的去處時,也僅說「未知生,焉知死?」人對鬼神的態度,孔聖人的教化是「遠鬼神而敬之」,沒有講清楚人與神的關係是什麼。孔聖人也不知道人生終極問題的答案是什麼,更不知道人與神的關係是什麼。所以,趙昕認為,這篇宏文超越了中國的思想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