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話音剛落,7張圖狠抽耳光;這才是中國房地產最大的雷【阿波羅網報道】

中國的過剩產能湧入西方國家,但中共一直不承認,但這7張圖狠狠打了習近平的臉。 曾經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的一線頂級寫字樓,不復往日氣派和繁華,正成為房地產做大的雷。 輝達市值狠甩特斯拉!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一語道破背後的玄機。 一年新增30萬家,中國企業蜂擁投資這產業,但日本企業已經搶先一步。

中國的過剩產能湧入西方國家,但中共一直不承認,但這7張圖狠狠打了習近平的臉。

曾經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的一線頂級寫字樓,不復往日氣派和繁華,正成為房地產做大的雷。

輝達市值狠甩特斯拉!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一語道破背後的玄機。

一年新增30萬家,中國企業蜂擁投資這產業,但日本企業已經搶先一步。

習近平話音剛落,這7張圖狠狠抽耳光

今年以來,中國的廉價高科技產品充斥全球經濟,引發歐美警覺,西方企業抱怨連連,認為這是新一輪的不公平競爭。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則駁斥了這些指控,稱不存在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中國官員說,中國的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產品只是比西方產品更好、更有競爭力。

不過真實情況和習近平所說相差甚遠。

首先,中國企業對製造業的投資卻高於以往。

自2021年以來,儘管國內需求和出口經常表現疲軟,但中國企業對製造業的投資卻高於以往。在某些受到中國政府青睞並不時獲得補貼的行業,如電動汽車,這一趨勢尤為明顯。

2023年初,汽車行業投資同比增長近25%。太陽能電池板、晶片和電池的投資增速則更為迅猛。

其次,利潤率下降——產能過剩的另一跡象。

隨着投資激增,中國生產商的利潤率大幅下降,尤其是汽車和鋼鐵行業。

2024年初,中國製造業的整體淨利潤率不足4%,遠低於上個十年後段約6%的平均水平。

第三,中國部分產品出口價格下降。

龐大的產能疊加國內需求疲軟和利潤率下降,推動更多中國產品湧向全球市場。供應過剩導致部分中國產品價格下降,使得國外競爭對手處於劣勢之中。

西方政界人士重點關注中國汽車的威脅,但到目前為止,鋼鐵和太陽能電池板價格下跌的情況要嚴重得多

第四,中國房地產市場疲軟也是一個原因

房地產崩潰抑制了對鋼鐵和其他建築材料的需求。隨着房貸額度枯竭,超額儲蓄也得以釋放,投向汽車、晶片和太陽能電池工廠等領域,這正是中國政府積極鼓勵的,中國政府更傾向於製造業驅動的增長模式,而非房地產和消費驅動型增長模式。

第五,太陽能領域的產能過剩最為嚴重

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產量超過450千兆瓦。中國國內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不到220千兆瓦,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但仍不到其產量的一半。

凱投宏觀預計,中國今年將生產約750千兆瓦的太陽能電池。如果裝機容量保持不變,這將意味着中國2024年的太陽能電池產量過剩約500千兆瓦。

這幾乎是全球其他地區2023年太陽能電池板安裝總量的四倍。

第六,鋼鐵和電池領域局面可能惡化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和消費國。該產品的出口在房地產市場陷入困境時往往會大增。

鋼鐵的利潤率看起來比2015年的時候要差得多,部分原因是鐵礦石價格昂貴。這意味着鋼鐵製造商有很強的動力在海外追尋更高的鋼鐵價格。

高盛(Goldman Sachs)去年估計,經良率因素調整後,到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電池產能將達到約1,000吉瓦時——這比該行對中國需求的預期高出約一倍。

第七,汽車業的一線希望

中國汽車行業在2022年和2023年的投資激增勢頭目前正在降溫。2023年的投資同比增長率接近20%,現在已降至5.7%,與歷史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雖然產能過剩依然嚴重,但可能不再迅速惡化。中國的汽車價格戰和國外對電動汽車的接受放緩似乎終於對中國國內的投資狂熱起到了抑制作用。

這才是房地產最大的雷

曾經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的一線頂級寫字樓,也不復往日氣派和繁華。

根據市場主流機構的數據,去年年底,中國一線城市的寫字樓平均空置率已經超過20%,今年這種情況不僅沒有得到改善。

世邦魏理仕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寫字樓市場的空置率為22%,約相當於2018年的3倍。

上海大虹橋、北外灘這些寫字樓聚集的區域有的樓棟空置率高達50%。

深圳的空置率最高,2024年一季度,深圳甲級寫字樓空置率繼續上漲至27.0%。

廣州的情況稍微樂觀些,一季度全市空置率環比上升1.0個百分點至17%,但是依舊阻擋不了租金在下滑。

公眾號「櫻桃大房子」發文指出,平均來看,2024年一季度一線寫字樓整體空置水平在20%左右。

當然比一線情況更糟糕的是廣大二三線城市,下圖的數據我看了一下應該是前年的數據了,部分城市大約增加了5%-10%左右。

加上去的話,一線的寫字樓空置率大約在20%,重點二線在30%,弱二線40%-50%。

這是很誇張的空置率了,等於說這些年蓋的寫字樓中,有一半都是荒廢的。

北京自媒體壹地產描述北京寫字樓現狀,裏面的綠植都臭了,要是發生在廣東,不僅臭還發霉,還引來一大堆蚊蟲……

現在想要把寫字樓順利租出去,那可比賣住宅難多了,價格也比住宅跌的更狠,動輒就是跌倒10年前。

深圳第一季度寫字樓租金水平已經回到10年前水平,甚至比2014年的價格還要低!

北京寫字樓平均租金為每月每平米283.3元,和2018年相比,下降超過三成。

甚至有的寫字樓已經不在乎租金了,只要你過來願意承擔物業費就免費租給你。

大家可能不知道,高端寫字樓一個月的物業費都比租金貴,水電都是商業計價的。

你說割肉賣出去吧,先不說現在壓根沒人接盤,哪怕是有人買,那高昂的各類稅費你就是看到都被嚇到了。

而造成商業地產目前這種困局的,說白了還是那個老問題:供需不平衡。

大家也可以留意自己所在的一二線城市,到處都是新城,到處都是寫字樓。

就拿深圳舉例,深圳空置率最高的就是前海寫字樓群,租金最低僅需100元一平,還能講價,反觀龍華紅山由於寫字樓供應少,租金反而很能扛。

2020年開始前海已經開始把大量的商辦用地轉為居住用地了。

互聯網退潮,房企破產倒閉,教培機構全軍覆沒……

可以說,這些都是對商業地產需求最強烈的行業,如今元氣大傷。

國內寫字樓等商業地產租金、出租率之所以斷崖式下跌,就是因為需求疲軟。

到今年,民營房企所剩無幾,互聯網企業則又開啟一輪輪優化。

就連京東這種穩如狗的老牌電商都喊出來整頓職場,根據網上不成文規定,一旦公司開始抓考勤打卡,那麼便意味着這家公司開始走下坡路了……

現在企業都在想辦法降本增效,縮減人工辦公場地等支出,先度過經濟寒冬再說。

商業地產的繁榮與否和經濟環境息息相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目前來看,商業地產的雷比住宅大的多了,短時間內都沒辦法消化。

美駐日大使:美及盟友齊心對待中國出口問題

「中國(中共)不會贏得好鄰居獎。」周二(6月4日),美國駐日大使伊曼紐爾在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時表示,「中國(中共)與周邊的任何國家都存在某種經濟或戰略挑戰。」

曼紐爾還向彭博社譴責中共價格補貼、產能過剩的問題,這與七國集團(G7)的說法相呼應。他們批評說,北京正在損害貿易夥伴的經濟。

伊曼紐爾大使在採訪中說,美國是太平洋地區的永久存在,將與其夥伴合作,以保持長期的安全和經濟聯繫。

「中國(中共)說我們不要美國是有原因的。」他說,這是因為突然之間盟友們「走到了一起,攜手合作」。

「各國更喜歡擁有自己的主權,而不是別人告訴他們什麼可以有,什麼不可以有。」

時間曝光!歐盟7月4日要對中共動手

據《南華早報》報道稱,歐盟官員6月3日告訴中國汽車製造商,歐盟委員會預計將從7月4日起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關稅。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補貼的調查有可能使本已緊張的雙邊關係出現新的裂痕。預計歐盟委員會將於下周私下通知各公司將適用的進口關稅水平。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一家汽車製造商協會周一在布魯塞爾與歐盟貿易部門就調查舉行了聽證會。在這次聽證會上,中企被告知將於7月4日徵收臨時關稅,但沒有透露關稅稅率。

此前預計稅率將於6月5日星期三公佈。7月4日後,歐盟委員會有四個月的時間與成員國協商,將臨時關稅變為永久性關稅。

輝達市值狠甩特斯拉!謝金河:黃仁勛和馬斯克背道而馳格局大不同

晶片製造商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勛再度來台掀起AI旋風,而和他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近年都是站在AI新時代的風雲人物。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透過臉書分析,黃仁勛和馬斯克背道而馳!同樣是美國產業的超級巨星,過去特斯拉的馬斯克是鎂光燈聚焦的超級明星,如今這個光環落在黃仁勛身上。在Tesla最風光的時候,Tesla市值高達1.2432兆美元,那個時候,Nvidia只有二千多億美元,如今Nvidia2.8兆美元,Tesla不到6000億美元,兩家公司差距拉大。

謝金河指出,馬斯克與黃仁勛最大的差別在於對台灣和中國的不同態度。黃仁勛言必稱台灣,和台灣人民打成一片,而且,不斷強調台灣是世界的核心!一般知名人士敢這樣說,一定會遭來中國巨大壓力,最直接的就是封殺或圍堵,但黃仁勛好像沒在怕,而且,中共當局也拿他沒辦法。

不過,黃仁勛有一個最高指導原則,他遵守美國政府的法律規定,而且他天天和供應鏈廠商打成一片,但他從不與台灣的政府有公開的接觸。

一年新增30萬家!中國蜂擁投資這產業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全固態電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低成本等優勢逐漸引起各國的廣泛關注,它被認為可能是未來動力電池發展的大勢所趨。

目前,中國大陸大力投入固態電池開發已形成大規模產業族群趨勢,2023年新增電池相關企業達30萬家以上,註冊量首次超過30萬家,同比增長46.68%至31.29萬家。

據《中關村線上》報道,中國可能將投資約60億元人民幣(約合台幣255億元)用於全固態電池的研發,並支持相關企業突破電池技術瓶頸。

不過日本企業在這一領域已經達到商業化程度。

日經新聞網年初報道,日本大型電池企業麥克賽爾(Maxell)開發出了圓柱形全固態電池,其容量達到200毫安時,是傳統的陶瓷封裝型(方形)容量的25倍。

2023年11月,麥克賽爾的全固態電池已被尼康的工業機械用傳感器採用等,訂單正在增加。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

Loading...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Loading...

 

Loading...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