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人努力活着!「一邊是火焰、一邊是冰山」

——茅台與牛肉價格大跌"窮三樣"猛漲 中國消費市場怎麼了?

資料圖:北京一家沃爾瑪超市出售的牛肉(路透社)

近期,中國消費品市場的價格波動較大,高端的茅台酒價格大跌、牛肉價格也大幅下滑,而被稱為"窮人三件套"的榨菜、泡麵等基本消費品價格還在上漲。中國的消費市場到底出現了怎樣的變化?背後原因又有哪些?

一個名叫「Lidang立黨」的網友日前在國際社媒體平台X上發帖稱:「我最近聽說最震驚的一件事,就是國內現在牛肉價格,已經跌到跟我在美國買的差不多了。一方面阿根廷進口的冷凍牛肉暴擊了市場,另一方面以前瘋狂花錢買牛肉的那些群體都開始消費降級了。對了,據說國內天價水果海鮮也沒了,葡萄荔枝草莓龍蝦全都大甩賣了。2024年國內消費是不是比2023年還蕭條?」

牛肉價格創新低華為聲明"闢謠"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牛肉價格同比下降12.9%,達到去年以來新低,批發市場均價從年初的71.46元/公斤下降至60.76元/公斤。

對此,中國媒體澎湃新聞發表社評稱,自去年二月以來,牛肉價格持續走低,導致養殖戶面臨虧損風險,主要因為市場需求不足以支撐供應增長,而並非外部進口量增大。評論還說,因牛肉在中國傳統飲食中的份額較低,價格較高。當前市場供需失衡導致價格下跌是「正常的」市場價格波動,並不具有「宏觀經濟的重要信號意義」,不必過度解讀或聽信「陰謀論」。相對而言,豬肉價格對CPI影響更大,近期已連續上漲十多天。

對於牛肉價格下跌,來自吉林的郭先生向本台證實了這一情況:「比原先便宜了,原先三十多塊一斤,現在二十多塊錢,能差十二塊錢。」不過,郭先生說他從不買牛肉,因為牛肉價格較貴,市場上各種造假現象也很嚴重。

牛肉價格下跌也引發網絡熱議。有自媒體報道稱,這是因為華為對收不回的國外銷售款,要求用牛肉來「抵賬」,從而導致進口低價牛肉增多,國內價格持續下跌。對此,華為14日在官方微博發聲明稱,網傳「華為是國內最大的牛肉進口商」純屬造謠。由此關聯肉價波動、國際局勢等,「更屬無稽之談」,請勿傳勿信。

茅台價格大跌"擼貨群"跑路

與此同時,今年端午節前後,中國的茅台酒批發價持續下跌。據微信公眾號「藍鯨新聞」援引6月14日酒價數據稱,今年以來,茅台酒批發價已由年初2700元/瓶左右,跌至2445元/瓶左右,遠超前幾年的跌幅。

「藍鯨新聞」指出,價格大跌後,最先慌亂的是黃牛。酒販黃牛與電商之間的矛盾也徹底被揭開。一位酒企的電商渠道負責人在受訪時表示,由於電商平台普遍要求在二十天左右發貨,如果買家在價格高峰時購入,而發貨時價格已經大幅下跌,那麼買家將面臨巨大的損失。因此,黃牛們可能會選擇拒收貨物,或者要求開具增值稅發票來增加賣家成本。

報道還發現,包括廣州國源在內多個規模不小的「擼貨群」在近期跑路。這些「擼貨群」召集大量群友,通過限定名額購買/搶購/抽籤等方式低價獲得容易高溢價的商品,再由「擼貨群」高價回收。「擼貨」目標通常為茅台、補貼價格手機等。

對於茅台酒的跌價,來自中國廣州的吳先生告訴本台:「茅台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消費品,而且是帶有金融性質的消費品。」他認為茅台降價是必然趨勢,甚至會崩盤。這和前幾年已崩盤的普洱茶等被炒作起來的產品是一樣情況。

高端西餐遭遇"滑鐵盧""窮鬼"西餐風生水起

近半年來,全國各地都陸續有知名的「貴价」西餐廳主動或被動關店。據微博賬號「餐飲老闆內參」五月發文稱,北京知名的米其林餐廳Opera BOMBANA、TIAGO之前雙雙陷入倒閉、跑路的生死局。前者被稱為「北京意大利菜餐廳天花板」;後者則是北京赫赫有名的「西餐老網紅」。此外,上海已經營十六年的Osteria(中國首家主打生蚝的意式餐廳)因為租約到期的原因,計劃於5月31日正式停業;「中日法」創意融合餐廳「穹六人間 people6」四月底閉店;網紅漢堡快餐品牌「哈比特漢堡」上海分店已全部低調關門。

但就在高端西餐頻繁關店之際,號稱「十多塊可以吃飽,三十多塊可以吃好」的薩莉亞等「窮鬼」西餐廳卻做得風生水起,一年狂賺上百億。

"窮人三件套"還在漲剛性需求品降價難

就在高端消費不景氣的同時,本台日前報道,中國居民維持生活的必需品從水、電、燃氣、高鐵票,到泡麵、榨菜、飲料價格無一不漲。百姓調侃後者是「窮人新三件套」。

廣州的吳先生說:「市場上買得到的必須生活品,比如方便麵這些剛需基本不能少,所以它也不大可能降。但是其他非必需品,價格肯定在下降。」他舉例說,活的小龍蝦今年價格已經減半,因為小龍蝦不是「剛需的」消費。此外,今年氣候導致荔枝大量減產,但價格不漲反跌,甚至比豐收年都要便宜。

吳先生指出,從2022年開始,中國首先是房子大幅降價,2023年則是汽車、彩電、冰箱、手機等大件耐用消費品降價,今年則是更多的非必需消費品降價。經濟低迷之下,老百姓都在節省開支。

中國消費市場為何"一邊是火焰、一邊是冰山"?

針對中國消費市場結構的變化,旅美時事評論員秦鵬指出,其中有經濟因素,也有深刻的社會變化原因。他說:「從經濟角度看,中南海在三年大瘟疫中的胡折騰、持續的打壓民企、與國際社會加強對抗和加速度脫鈎,都導致了經濟持續下行,中產階層、甚至低階超級富豪階層在縮水,這就帶來了中產階級被大幅減少、民間對未來預期相對悲觀。官方通過數字造假試圖『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是失敗的,人們從房地產價格的持續下跌、身邊企業家或原來高管朋友的變化,能夠真實感受到經濟寒意,這就導致富有階層對高端消費越來越節制,體現在茅台酒、高端餐飲、牛肉等方面。」

秦鵬表示,社會心理變化也帶來高端消費降低,對未來預期低迷是一方面,大瘟疫和經濟衰退導致中國低欲望社會遲遲來臨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他說:「經濟低迷,也會產生一種經濟學上的檸檬市場現象,也就是低端產品、次級產品因為需求增加,反而會價格增長。檸檬原理體現在中國就是窮人三樣、榨菜之類,窮人套餐等消費增長,人們儘可能減少開支、努力活着。」

秦鵬認為,中國消費結構的這種變化,還體現出中國經濟衰退的複雜性,不是傳統的、簡單的通縮或滯脹,而是「一邊是火焰、一邊是冰山」,必需品等很多產品在通脹,而工業品和非必需品普遍通縮,這給中國政府的政策帶來難題。此時,增加中低收入的收入和福利保護,是解決問題的出路之一,但是當局卻對相關呼籲一直視而不見。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