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沒錢了,中共地方政府開始使用「非常規手段」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嚴重影響了土地銷售,導致地方政府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枯竭。現在,地方政府正在尋求一種非常規方式來充實財政:數據貨幣化。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嚴重影響了土地銷售,導致地方政府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枯竭。現在,地方政府正在尋求一種非常規方式來充實財政:數據貨幣化。

樓市長期低迷給地方政府帶來了沉重打擊,許多地方政府在巨額債務的重壓下苦苦掙扎。不過,除了一大堆債務,它們手中還有一大堆數據,例如顯示道路上和停車場裏有多少輛汽車的交通數據。

中國沿海富裕省份等地的地方政府已經開始研究如何將這些數據轉化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資產負債表上的無形資產。

當初,設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目的是調動財政資源,以實現中央政府的發展目標。雖然這些融資平台在為基建項目輸送資金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此過程中也積累了數萬億美元的債務,這引發了對其他經濟領域產生溢出效應的擔憂。

中央政府已多次要求地方政府控制債務風險,近來中央政府扮演了更積極的角色,希望通過債務置換等措施減輕資金緊張的地方政府的負擔。

在一些地方,將數據庫重新設計成地方政府新的資金渠道的努力已初見成效。今年3月,在中國東部浙江省,國有企業溫州大數據運營有限公司(Wenzhou Big Data Operation Company)將其數據資產作為抵押品,從銀行獲得融資授信人民幣378萬元(約合521,436美元)。今年早些時候,在鄰近省份江蘇省,位於省會城市南京的國有企業南京公交集團從銀行獲得數據資產融資授信人民幣1000萬元。

這種新方法不僅地方政府在用,企業也在試水。

中國政府已在研究把該國龐大的數據存儲轉化為可交易資產,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今年1月,全國性會計規則的一些變化生效,這些變化會為公司把數據資源列為無形資產鋪平道路。

券商中信建投證券(China Securities)的分析師本周在一份報告中稱,今年第一季度,一批上市公司將數據資產納入資產負債表,成為首批這樣做的企業。中信建投證券的這些分析師表示,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也已這樣做,希望減少債務、籌集資金。

但最終,對地方政府債務而言,數據貨幣化的作用可能只是杯水車薪。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