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看完微博熱搜 才知道原來存10萬就可以人生自由

只需要10萬塊,你就可以用利息生活,重獲自由。

這不是啥張嘴就來的幻想,而是最近互聯網上火了好幾次大熱門事件。

這條熱搜中,一位體檢發現乳腺結節的年輕人,決定裸辭回家,與父母同住,依靠10萬積蓄每天產生的4-6元利息,再加上偶爾做點兼職,如此為生。

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是人類的硬性剛需,是個永恆的議題,一經出現就能引發大眾熱議。

在各類社交平台上,「用利息生活」、「提前退休」、「利息生活」等話題下的內容也是每天常刷常新,財務自由的標準從幾百萬到幾十萬不等,每個月花不完的利息可以是五萬也可以是五千。

如果說,曾經的互聯網上人們都在討論月光族,將幸福建立在金錢至上、消費娛樂之上的話,那麼現在,提前退休似乎正在成為一批年輕人的終極夢想。

靠利息提前退休的概念,最早或可以追溯到1992年,當時美國一本暢銷書《要錢還是要生活》( Your Money or Your Life)提出,除了朝九晚五以外,大家還可以選擇另外一種生活,即靠原始財富積累和投資來維持生活開銷,提前擺脫日復一日的勞作。

在這本書里,作者指出,金錢為我們帶來了舒適,卻沒有帶來我們所追求的幸福,實際上,我們正在為工作扼殺自己健康、社交和生活。

這本書被戲稱為《要錢還是要命》

這本書所指出的核心法則是,通過降低物慾+簡單生活+投資理財,來擺脫「跑輪倉鼠」的現狀,也影響了許多人開始嘗試 FIRE生活。

所謂的 FIRE,其實就是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務獨立,早日退休)的簡寫。

最開始接觸 FIRE生活的人,他們主要手段就是投資理財。

豆瓣上2018年創建的「用利息生活|投資理財」小組,有60多萬組員,據點單一,但富有熱情。

直到2020年前後,社交網絡上開始湧現大量希望 FIRE,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人。

FIRE生活理念異軍突起,用利息生活的組長在2020年6月新增了儲蓄、財務自由的小組。

在「FIRE生活」小組裏,有23萬「生活家」聚集,2021年,「FIRE生活(窮版)」小組成立,目前7萬人,2022年,因為原 FIRE組太富,窮組又太窮,不富不窮 FIRE組也就應運而生了。

無論在哪個平台,這些希望重新掌握生活的人,最為關心的內容都可以劃分為三種。

其一,前期的討論或者準備內容,

比如,存夠了 XXX元,我能 FIRE嘛?

有人提問,也有人自己動手,經過一番計算後,她發現自己距離退休的距離是:17.5年,300萬。

甚至有人做了這樣的表格。。。

此外,選擇大理還是鶴崗還是回老家 FIRE?從氣候和空氣的角度,中國有適合一年四季長期居住的地方嘛?也都是大家特關心的話題。

其二,如何實操的內容。

比如是不是應該分幾步走:先記賬,改變消費習慣,制定存錢計劃,最後投資理財。

是投資理財是基金好,還是銀行定期更好?

第三種,也是我最喜歡看的內容,就是這群 FIRE人的內心感受和 FIRE以後的生活。

有人住在報廢的貨車裏,用太陽能板解決用電問題,簡單吃點肉蛋奶蔬菜,一個月餐費只需要100多塊,還會分享自己每天買菜或者菜價的圖片。

有人喜歡分享利息收益,用他們的話來說,沒有比看着錢慢慢變多更開心的事情了↓↓

有人將自己43歲 FIRE以及現在的生活分享呈現,儘管上有老下有小,但他仍然覺得收穫不少。

但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誤入其中的人感到困惑。

為了 FIRE過上苦行僧的生活,值得嘛?為什麼要努力存個幾十萬,然後過上一個月只有小几千的拮据生活?家裏沒有老人,沒有孩子嘛?又該怎麼抵抗生病這些大風大浪?

對此,最頻繁被提及的原因就是:

我想擺脫我的工作。

有人發帖,說坐在辦公室里,感覺外面的藍天白雲,都不屬於自己。

有人極度簡練,來了三個成語概括:

有努力攢錢 FIRE的人說,慢慢積累等到自己攢夠錢的那一天,又或者等到自己熬不住的那天。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光速發展的社會裏,每個人都憧憬着未來,相信着只要努力就能過得更好,會賺更多的錢,期待通過滿足物慾來走向幸福。

可現實是,金錢反而圍困住了一些人。

就像《要錢還是要生活》裏所討論的那樣,金錢滿足了人的物慾,卻沒有滿足人對幸福生活的渴望。

如今,年輕人的職場壓力,生活和工作的難以權衡,職業倦怠,社會性焦慮的裹挾,讓「跑輪倉鼠」們意識到,等待在前方的不是光明的未來,是看不到盡頭的痛苦,而這就是自己可悲的生活。

在這種狀態下,放棄物慾,回歸生活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失為更好的選擇。

甚至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叫:勇敢的人先享受生活。

但,用利息生活,真的就是出路嘛?

用利息生活這個話題,就只是一面鏡子,照出不同人的物質、消費與享樂觀念。

但追求幸福生活,根本就不在於能攢夠多少錢,而在於:你能滿足你的欲望嘛?

在虎撲上,我經常可以刷到這樣的帖子:有了多少多少錢,夠躺平嗎?

然而評論里永遠涇渭分明的分成兩派,一派認為完全夠用,另一派則嗤之以鼻,最終大家嚷嚷着何不食肉糜吵成一團。

這種情況,哪哪都是啊,一言以蔽之,「人與人差距太大了」,生活跟欲望都是如此。

有人有房有車尚不敢退休,有人無房無車,無壓力,家裏種點小菜就能過日子,活成了他人難以置信的樣子。

但即便對於無房無車,沒壓力種種小菜的人來說,要讓他10塊錢在城裏過上一天,他可能也難以想像。

人們關注着「用利息生活」這個話題,希望窺見自己離自由的距離,又或看見自由之後的代價。

但其實,生活考題從來沒法當成數學題來解。

也許這道問題終極答案,並不是一種數字,或者另一種生活,而是「挑戰50元生存5天」的那位老哥在個人簽名里寫到的那樣。

「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我有權拒絕一種生活」。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差評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