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危:中國一個月57家上市公司被實施風險警示

僅僅在5月份的22天裏,A股已經有57家上市公司被實施風險警示。

截至5月22日,大陸57家上市公司被實施其它或退市風險警示(即在公司股票前標註ST或*ST),其中八成以上公司均因2023年財報或審計報告等被出具了非標意見等,包括28家公司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另外還有財務造假、重大訴訟等問題。而財務問題集中在連續虧損、淨資產為負、營收不過億等從而觸發了ST或*ST條款。

5月19日晚間,國瑞科技發佈公告稱,因參與隋田力主導的專網通信業務財務造假,公司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同時公司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國瑞科技在2020年年度報告虛增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及利潤2.26億元(人民幣,下同)、1.86億、0.40億元,虛增利潤總額占當年披露利潤總額的49.68%。

5月17日,中泰化學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並被實施其它風險警示,受罰原因涉及財務造假、股東資金佔用等,2022年,中泰化學為完成營收指標,合計虛增收入42.48億元、虛增成本42.48億元。

另外,ST春天、ST聯絡、ST先鋒、ST高鴻等多家上市公司是因為觸及了「最近連續3個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淨利潤孰低者均為負值,且最近一個會計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的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的規定;ST富通2023年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被出具否定意見等。

中國股市示意圖。

對此,大陸大微,認證為財經領域創作者的「市值觀察」分析說,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原因有三:避免ST或者退市、完成業績承諾以及維持股價以利於進一步融資。

「市值觀察」提醒投資者辨別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方法:首先最直接的財務造假是虛增利潤。要虛增利潤,就需要在資產端、收入端、現金流等層面進行全面的配合,在某些科目上容易露出財務造假的端倪。

最重要的是,多關注經營現金流,賬面上有真金白銀的進賬,財務真實度就高一些。如果公司利潤很好,而現金流一直很差,利潤的真實性就要打些折扣,因為現金流的造假相對更難。

其次,要重視上市公司的分紅能力。如果上市公司每年真金白銀大規模分紅,雖然意味着它沒有很好的投資項目和特別高的增長潛力,但至少說明它的財務是真實的。在財務造假頻繁的市場,分紅率高甚至會成為判斷投資價值的重要標準。

再有,對於出現重大經營風險的公司,特別是重大道德瑕疵帶來的經營風險,投資者還是應該第一時間遠離為好。

「市值觀察」最後提醒,嚴重財務造假的公司,它們連最基本的誠信度都沒有了,投資者完全可以一票否決,遠離它們。

對此,網民「毛蟲caterpillar」表示:「結果受傷都是散戶,ST或是退市,大股東什麼的更高興,感覺受到掩護撤退的味道,為什麼不賠償散戶。」

騰訊用戶9651994認為:「個人看法。查上市公司,好像為大家好,但裏面的股民損失誰負責?萬一ST,虧到只剩一片布。如果真為股民好,停牌後所有的損失上市公司負責,這個執行不難。」

網民「運興」則認為:「光ST不行,讓他們退市等於讓他們拿着圈手裏的股民的血汗錢安全地離開股市,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只有首先通過法律手段凍結他們的非法收入,還給股民的血汗錢,並將違法違規上市圈錢的參與者繩之於法,真正維護資本市場的公平公正。」

在中國A股市場,如果股票簡稱前被冠以「ST」,意即「特別處理」的股票,該股票存在投資風險。如果加上 *ST 那麼就是該股票有「退市風險」,公司連續3年虧損,其股票就有退市的風險。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