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暗罵習近平,親王岐山財媒吁重回改革開放;中國600萬人恐集體返貧;

中國近50家房企董事長請辭;重要拐點來了!影響超過N次降准、降息;台積電變美國政要新寵;京東方被三星踢出供應商名單

上個周末中國各地宣佈了一系列措施,顯示出防疫出現了拐點,而這個拐點,對經濟的影響可能超過N次降准、降息。不過目前已有約600萬低收入族群有集體返貧的風險。

中國需求不如預期,外媒報導,特拉上海廠傳最快本周減產20%。

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將於周二舉行機台設備到場典禮,拜登親自出席,台積電三巨頭到場,蘋果、輝達將成為首批客戶。

地產辭職潮來了,中國近50家房企董事長請辭。

暗罵習近平財新網,近日又發表社論吁重回改革開放,很批疫情動態清零政策。

重要拐點來了!影響超過N次降准、降息

12月5日(周一),是開啟新一周生活的日子,多地搶在12月4日深夜發佈了最新的防疫措施。

比如寧波的措施:

除了宣佈不再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通過藥店購買四類藥物(退熱藥、止咳藥、抗生素和抗病毒藥品)不再登記外,還宣佈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

除養老院、福利院、中小學、幼兒園等特殊場所外,乘坐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進入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再掃「場所碼」。

最近幾天,廣州、深圳等城市已經宣佈在很多場合「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但「不再掃場所碼」是一個新突破!

在寧波宣佈新舉措20多分鐘後,杭州公佈了一模一樣的決定:

隨後,溫州、台州、紹興、嘉興等城市也發佈了類似的公告。很顯然,這是浙江全省的統一行動。

山東的防疫措施也有新突破。

12月4日晚上9點多,山東宣佈了一項更加便民的措施:居民進入公園、景區、服務區等公共場所,乘坐地鐵、公交、出租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驗健康碼和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北京則在這個周末,傳來了更加驚人的消息:

情況比較特殊的陽性患者,可以選擇居家隔離!

光明網、經濟觀察網等媒體都報道了北京防疫政策的最新調整,其中包括:

第一,被判定為「十字花」的樓層密接群體可以不再被轉運進行集中隔離。

第二,部分社區的老人、孕婦等特殊群體的陽性患者也可以選擇居家隔離。

所謂「十字花」,是指確診者住所的上下各5層樓居民,以及同層的居民,之前被認為是密接,需要集中隔離的。

也是在這個周末,被認為是輿論風向標的胡錫進,在其公眾號上發表了如下的推文:

在朋友圈,下面這張來自廣州的照片也刷屏了:

為什麼「非必要不做核酸」?這裏給出了最有說服力的解釋:我們即將進入跟病毒共存的時期,10人一管的檢測方式,很容易把誤傷自己,這等於給自己添麻煩也給別人添麻煩。如果擔心自己感染,可以選擇自行購買抗原方式檢測。

當然,這個也意味着:不少輕症感染者將居家,而不一定去醫院隔離治療。

總之,這個周末、尤其是今天晚上宣佈的一系列措施,顯示出防疫出現了拐點。

這個拐點,對經濟的影響可能超過N次降准、降息。

中國需求不如預期,特拉上海廠傳最快本周減產20%

彭博資訊引述消息人士報導,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的上海超級工廠計劃最快本周實施減產,可能減少約20%產量,成為中國需求不如預期的最新跡象。

消息人士說,特斯拉做出這項決定前,已評估過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近期銷售表現,也說若需求增加,有足夠的彈性可增產。特斯拉的中國發言人對此拒絕置評。

路透報導,預定12月減產的車款是Model Y,產能比11月少20%以上。

據彭博資訊報導,這是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首度主動減產,之前減產是因配合上海實施兩個月的防疫封控,或因應供應鏈受擾。不過,即使特斯拉近來降價、消費者購車可獲保險補助等額外獎勵,特斯拉交車期也縮短,但中國需求依舊下滑,顯示上海超級工廠將年產量提升一倍至約100萬輛後,特斯拉的電動車目前供過於求。特斯拉中國10月交車量已從9月歷史高點回落。

股票研究公司Warren Capital集團行政總裁Junheng Li表示,在產能滿載情況下,上海超級工廠每月產量約為8.5萬輛。

京東方被三星踢出供應商名單

近日,據韓媒The Elec報道,在三星電子公佈的2022合作公司名單中,國內面板公司京東方被剔除,這意味三星將不會從京東方採購任何產品。此外,被剔除的還有阿爾卑斯電氣、日東電工、羅姆、友達、群創等公司。

京東方主要為三星提供電視和智能手機用的顯示面板,LCD面板用於三星低價電視,OLED面板通常用於三星的低價和中檔Galaxy智能手機。在此次被剔除之前,京東方與三星還因授權費用陷入糾紛。

[page]

生計被清零,中國600萬人恐集體返貧

中國疲軟的經濟與嚴格的防疫清零措施重創低收入族群,使其面臨重返貧窮的風險,並阻礙北京建立更公平社會,以及擴大中產階級的承諾。據中共官方保守估計,目前約600萬低收入族群有集體返貧的風險。

45歲的張傳(音譯)2001年離開安徽農村,在東北擔任運菜工8年後落腳深圳,做起電器改裝生意,4年前拜應用程式「閒魚」(Idlefish)之賜,靠着轉賣二手家電與家具,月薪翻倍,他說,疫情爆發前,他每月收入可達10000人民幣(4.4萬台幣)。但如今,他幾乎完全沒有收入了。

疫情期間,他眼睜睜看着客群一點一滴流失,而臨時工作也不像往常那樣容易取得,他感嘆,「我現在根本找不到任何工作」,他計劃堅持到明年4月,若沒有工作就回家務農。

南華早報報道,疲軟的經濟與嚴格的清零政策,對張傳這樣的低收入者衝擊最大,中國宏觀經濟論壇資料顯示,在2020年疫情爆發前,中國高、中與低收入者的薪資成長大致相同,年增率約8%;但疫情爆發後,低收入家庭的薪資成長下跌8%,幾乎接近零成長,而中、高收入族群的薪資跌幅不到4%,之後反彈,但中國最窮困的勞工薪資則一直「躺平」。

50歲的鋼廠工人丁石松(音譯)對經濟的衰退感受深刻,他說,「疫情爆發後,工作減少,我努力尋找任何工作。但封鎖措施使一些新建築工地關閉,鋼材無法送入」。30年前他離開農村後就從1座城市漂泊到另1座城市。

他與妻子仍被積欠去年工作的3.5萬人民幣(15.4萬台幣)工資,即使他們向中國勞動部與警方求助,但欠款還未追回,他說,「欠款通常年底結清,而現在我們每月僅被支付3000元工錢(1.3萬台幣)。生氣沒有用,如果我們陷入麻煩,要拿回錢更是困難」。受夠了加上選擇有限,他準備返回農村。

地產辭職潮來了:中國近50家房企董事長請辭

據每日經濟新聞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中國已有近50家房企董事長離任。

多位業內專家表示,房企董事長頻繁更迭現象確實引人注目,一般會由股權變動、公司戰略調整、

實際控制人新老接替以及階段性策略需要等因素引發。

企查查平台資料顯示,正榮集團11月16日發生人事變更,法定代表人從姜彥變更為李愛應,歐宗榮退出董事長職務。

據不完全統計,僅11月,已有超5位大陸上市房企董事長職位宣佈變更。而更早之前,深振業A、建發國際、大悅城、中國金茂等均先後宣佈公司董事長或因工作需要、或因身體原因等不再繼續擔任公司董事長一職。

事實上,受行業整體形勢影響,近年來中國房地產人事變動頻繁,但鮮有掌門人變動。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指出,上市公司董事長的變更,除了到期退休、國央企的人事調動與調整之外,民營企業的董事長調整一般會由股權變動、公司戰略調整、實際控制人新老接替以及階段性策略需要等因素引發。但也不排除有些董事長乃至法人代表的調整,只是為了在公司風險較大的情況下實現公司風險與實際控制人風險的切割,這對於企業發展則未必有利。

台積電變美國政要新寵英特爾坐冷板凳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將在美國當地時間12月6日舉行首批機台設備到場典禮(First tool-in),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夫婦、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將親自帶領公司高層,以及政府官員總共近300人前往,包括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都將出席,顯示美方對這項投資案的重視。

白宮上(11)月底證實,美國總統拜登已受邀,12月6日當天將赴亞利桑納州鳳凰城參觀台積電新廠,同時將討論拜登政府所推動的經濟計劃、重建供應鏈、在亞利桑那州和全美創造待遇佳的工作機會等議題。白宮表示,其他出訪的細節將待日後公佈。

台積電3大老出席美廠進機,蘋果、輝達首批客戶

知情人士告訴日經亞洲,當台積電美國工廠開始生產時,蘋果和輝達將是最重要的第一波客戶。美國其他頂級晶片開發商,包括超微半導體(AMD)和Xilinx也在與台積電商談購買產品。

報導指出,為了進一步強調台積電新工廠對美國晶片雄心的重要性,美國總統拜登將於周二出席台機電工廠安裝第一台設備的儀式。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董事長劉德音和總裁魏哲家也將與蘋果、輝達、超微、安謀控股(Arm)和新思科技(Synopsys)的高層管理人員,以及晶片設備製造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等公司的高層主管一起出席此次活動。這將成為後疫情時代最重要的半導體行業盛會之一。

消息人士告訴日經新聞,台積電最初計劃在亞利桑那州每月生產20000片晶圓,但現在目標是將產能提高一倍,並在那裏生產更先進的晶片。另根據新計劃,亞利桑那工廠最終將使用3奈米技術,3奈米擴展的投資可能大於台積電在工廠第一階段投資的120億美元,但未來產能將根據客戶需求再進一步調整。

暗罵習近平後,親王岐山財媒社論吁重回改革開放

中國知名財經媒體「財新網」掌舵人胡舒立去年因習近平整肅政法系統,在個人微博轉發1張「豬頭照」,引發外界揣測叫板習近平。面對習的清零政策整到全中國經濟奄奄一息之際,財新今日社論以「經濟重回正軌要靠改革開放」為題,強調今年要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很困難」。

文章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復甦不穩、基礎不牢。相比9月,10月經濟指標已經全面回落。從近日發佈的統計局製造業PMI等數據來看,11月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實現全年增長目標「極其困難」。

文章開嗆,中國地方政府對疫情防控層層加碼、一刀切,動輒要求商家關門歇業、小區臨時管控、市民居家不出,嚴重干擾正常經濟社會秩序,不當管控的後果,造成中國經濟蒙受巨大損失。

文章強調,若想讓中國經濟重回正軌,必須堅持改革開放。這是40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經驗。改革開放路線既是重要的歷史經驗,也是當下的現實需要,更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