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體制內外苦日子來了,養老金並軌只是開始

歷史遺留原因中國的社會養老,搞的養老金雙軌制,這種制度導致了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職工在養老金領取上的差異,體制內與體制外退休老人兩種天差地別養老生活。

同樣勤勤懇懇工作35年,體制內有編制人員,退休後能拿到,退休前80%~90%的工資收入,不包扣職業年金,加上職業年金,退休生活幸福感,讓人踏實。

同樣勤勤懇懇工作35年,私企大廠企業職工,退休後能到,退休前40%的工資收入,加上企業年金,一大筆錢,退休晚年有保障,

問題是企業年金,企業福利制度,非強制性,企業長期能賺到錢,一切好說,最近,這幾年,能不裁員、正常發工資、不降薪,已非常牛逼公司。還要什麼「自行車」,本來企業年金不是為普通職員準備的。

職業不分貴賤,體制內外養老金待遇分高低,直接決定法定退休年齡是退休還是「失業」。

國際勞工《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規定,養老金的最低替代率為55%,而世界銀行組織說,要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變,養老金替代率需不低於70%。

簡單說,如果養老金低於50%,生活水平對比退休前會有大幅下降;

如果達到60%至70%,即可維持基本生活水平;

如果在70%-100%之間,就可以維持退休前現有的生活水平。

參照中國體制內外退休養老金替代率,不難發現,退休前提保障生活水平不變,或提高。

體制內符合標準,體制外養老金替代率,差一大截,生活水平保障不了的退休,也能叫做「失業」。超過90%以上的人不在體制內~~

這種不平衡的待遇,引發了社會對公平性的討論,暴露了養老金制度中的結構性不合理。

哪裏不合理改哪裏~

一、養老金並軌

中國早在2014年啟動了養老金並軌改革,並設定了10年的過渡期,從雙軌制改單軌制。

二、養老金並軌前後分別該怎麼算?

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30日退休的「中人」

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髮給過渡性養老金。

為確保「中人」改革後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中人」退休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低限高。

新辦法(含職業年金待遇)計發待遇低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按老辦法待遇標準發放,保持待遇不降低;

高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超出的部分,

第一年退休的人員(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

第二年退休的人員(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發放20%,

依此類推,到過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員(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0%。

簡單說,在十年過渡期內:

當新辦法養老金老辦法養老金時,按老辦法計發。

當新辦法養老金>老辦法養老金時,按如圖計算↓↓

「限低從高"的政策確保了過渡期內,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不會低於雙軌制下的標準,同時逐步向單軌制下的替代率靠攏。

三、單軌制後養老金替代率,會有多大變化

應該說,這種變化有限。我們的社保養老金採取現收現付制,有工作的年輕人交社保的錢,直接給退休老人領取,叫「現收現付制」。

好處是輕鬆保證養老金機制正常運行。

壞處則是,如果交的人變少,領取的人變多,要麼財政持續補上缺口,再降低養老金替代率,或延遲退休,不管哪個政策落地實施,困難重重。

當下,這種「壞處」放在這樣一個歷史階段,領錢的人越來越多,交錢的會越來越少。

2022年出生人口是956萬,交社保的人是2113萬。

假如退休時間不變,等到2052年,交社保的這2113萬人,也要開始領退休金了,他們領的社保養老金,來源2022年出生的956萬人繳上來的錢。

未來,一個年輕人交的錢來養兩個退休老人,想一想,社保繳納基數該交多高,才能滿足兩個老人的退休生活。

養老金並軌只能延緩社保基金支出壓力,改變不了現狀,體制內和體制外,都要學會過苦日子。

養老主要還是靠自己,才靠譜。

有人在嘗試,去年出現新職業「全職女兒」,非常吸引人眼球,父母得有經濟基礎,養老金高的家庭,有能力讓兒女不去在外面打工受委屈,養老金4萬每月1萬發兒女,對女兒來說不錯選擇。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早晚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